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阅读次数:547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华南师大中学高三月考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六 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二㈠

二㈡

二㈢

总评

得分

 

 

 

 

 

 

 

 

 

 

注意:四、五两大题是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道,记分也只记一道的分数。

 

 必考题(125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先生又出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①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②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③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④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⑤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①嘿(mò):同“默”,闭口不说话。②辟:同“避”,避开。③敝人:指不懂事理的人。④馈:赠送。⑤措:安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有马数年,心知其        谬:差错

    B.初丞相府史                辟:开辟

    C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D.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  遗:赠送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凡人所以贵禽兽者

    冰,水为之,而寒

B.后儒术举为侍郎

    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而皆爱慕欣欣

    惑之不解,或师,或否焉

D.汝敝人矣

    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7、下列句子,分别表明卓茂性宽仁博爱的一组是3分)   

①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②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

④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⑤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⑥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卓茂是个通儒,对《诗》《礼》和历算无不通晓,性格宽厚仁慈博爱,大家对他都很爱慕,并且喜欢同他交往。

B.卓茂任丞相府史时,有一次马被别人认错了,却坦然地解马给他,自己挽车而去。后来马主找到丢失的马,才将卓茂的马归还他。

C.卓茂任县令,劳心尽职,爱民如子,举善政以教人,口无恶言。在反映手下收受米肉时,他批评亭长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

      D.卓茂认为人之所以贵于禽兽,是因为有仁爱,知道礼尚往来,相互赠送财物。官吏与百姓相亲,只是不应该用权势向百姓强行索取东西罢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2分)

    译文:                                                     

(2)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3分)

译文:                                                     

(3)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3分)

译文:                                                

(二)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0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11.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居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B.如果小泉政府将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  

D丁是丁,卯是卯,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办事情才不会互相推诿,才能有高效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神州五号升空,使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     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15.某中学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新栏目——《青春大舞台》,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艺。请按要求做题。(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请你为这一栏目写一则推介词,要求形式上采用对称句,即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的两句话,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

推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让你担任该栏目主持人,请你为该栏目主持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头语,要求:语言简洁而有文采,字数在6090字之间。

开头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要求:举出日常生活中两个使用敬辞谦语的例子,所写句子和划线句结构基本相同。 (4)
  
日常交际中,人们特别注意在不同场合中使用敬辞谦语。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选考题(25分)

  请在以下四、五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1题。

僧面佛面

沈祖连

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声,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

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

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不,我怕。”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

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   甲   。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了……

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懵了。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

怎么办?怎么办?

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

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正是女局长慈眼识才,他才得以提拔。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

“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

“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    ,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

17.文中甲乙丙丁是相关语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原有的语句,分别将语句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A.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     B.心中没底

C.就万事大吉               D.心中没数

 甲      乙      丙      丁    

18.试简要回答,这篇微型小说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3分)

 

 

19.小说开头描写唐三彩马“光滑”的质地“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的形态,表明了什么?(2分)

 

20.“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1.谈谈《僧面佛面》的主题写作方法。(14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2224题。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奥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是因为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它们总不存在恶性炒作,所以我一直在想,可能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怎么去吸引观众看电影。至于奥斯卡,以前我也来过一次,它就是这一套,就像一大聚会,美国人的电影游戏,大家盛装而来,我语言不通,就是来看热闹。

  记者:您获奖无数,那在您看来奥斯卡奖的特殊意义在哪?

  张: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美国人的奖,只是美国人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美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记者:您得奖或不得奖希望说一些什么?

  张:获不获奖都说得差不多,都是要感谢关注中国电影的人们。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导演出现,但通过奥斯卡游戏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也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都获过奥斯卡提名,您怎么看奥斯卡奖的评选标准走势?

张:很难评价它的走势,从历年来看它没特别的标准,大标准是美国标准,但这么多年《辛德勒名单》和《芝加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卖钱,好像美国评奖与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与票房经常一致,很少看到爆一大冷门即从来未听说过或沉闷的电影获奖的,这可能代表美国投票心理,他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带给他们兴奋。

  记者:您对这一届参赛作品大赢家《芝加哥》怎么评价?

  张:这次《芝加哥》得提名最多,还是能给我一些启发,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对社会对媒体等幕后有批判,这也是它获奖的原因吧。还是有一点思想性。

  记者:马丁·斯科塞斯是美国坚持艺术个性的一位导演,他冲击奥斯卡20年了,一次没得,您怎么看?

张:马丁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8年前我在他家吃饭还见过他妈妈,上次金球奖颁奖后有个聚会,可是人挨人,我等了两小时想祝贺他但他一直忙着,后来在一个人挤人的长过道里,我跟他擦身而过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在美国这样一个程式化的电影创作环境中,他的个性非常鲜明,但这次《纽约黑帮》不是他的代表作,听说原片长三个半至四个小时,现在看到的是两个半钟头,我觉得剪得很碎,不知是否导演原先的版本,但看得出他极具野心,想对纽约及美国人历史进行浓缩,又都是大牌演员,能控制这么大题材已经很难了。

记者:您认为外国人能看懂《英雄》中的传统文化吗?

  张:不管大家怎么看《英雄》,它里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很多视觉符号,琴棋书画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他们可能还觉得神秘,感到很遥远,不太像中国人能看那么透彻。

  记者:之前很多人认为《英雄》不可能得奖,因为离《卧虎藏龙》太近了,您认为假如它落败这是主要原因吗?

  张:我也是这么个看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同类型两部电影一个奖不大可能,所以我也不太期望。

  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

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注:本文未作删改)

22.下列对该访谈的分析评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

A.张艺谋对奥斯卡奖并没有盲目崇拜,而是认为它本质上是美国的电影游戏,但借助它引起关注也是好事。

B.记者在访谈中提到《芝加哥》很有必要,因为此之前都是就张艺谋的电影展开访谈,提到《芝加哥》有利于将访谈拓深拓广。

C.记者提到马丁·斯科塞斯其实是不明智的,会引起张艺谋不愉快的感觉——暗示自己有可能和他一样要多次空手而回。

D.张艺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外国人来说很陌生,也很神秘,因为看不透彻反而会很有吸引力。

E.文中记者主要采用了直问的方式,频频发问,而很少说出自己的理解或营造一些趣味氛围,但从效果看,采访还是很成功的。

23.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5)

 

24.你认为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怎样的影响?(6)

 

25.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10)

 

 

六、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uuu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uu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语文月考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1    3分)

2.     3分)

3.     3分)

4.     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5    3分)

6    3分)
7    3分)
8    3分)
9.(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诗歌阅读(12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     3分)

14.     3分)

15.5分)(任选一)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6.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题

下面两大题只能任选一题作答。

四、文学文本阅读

17. 2分)

      乙      丙      丁    

18.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文本阅读

22    】【    (4)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25.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附中2007年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1C3分)(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2D3分)(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错。)

33分)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43分)AB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以偏盖全。)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B(辟:征召)  63分)C(第一个“焉”,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解为“……的样子”;第二个“焉”,语气词。A组中两个“于”都是介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解为“比”。 B组中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解为“因”、“由于”。D组中两个“为”都是动词,可解为“是”、“算是”。)  73分)D(①句是指乡党故旧都爱慕卓茂;④句是讲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⑤句讲人生在世,群居杂处应该互相交往。只有②③⑥句才符合题干要求。)  83分)C(不是批评亭长不懂事理,批评的是送米和肉给亭长的人,  自己送了东西,却又告人家收了财物。)

9、(8分)(1如果此马不是您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2分)

2亭长是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3分)

3我听说贤明之君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也不取人财物。我如今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才来说呢。(3分)

 [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父亲祖父都官至郡守。卓茂,元帝时在长安读书,师事博士江翁,学习《诗》、《礼》及历算,究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情宽厚仁慈博爱。乡里旧友,尽管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极爱慕,高兴地与他交往。

开始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办事,孔光称他为长者。曾出行,有人相认他的马。卓茂问道:“你的马丢了多久?”那人答道:“丢了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他已有数年,明知他认错了,却坦然解马给他,自己挽车而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此马不是您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就把卓茂的马送到丞相府归还他,叩头表示道歉。卓茂与人无争就是如此。   

后来因通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黄门,升迁密县县令。劳心尽职谆谆恳切,爱民如子,举善政来教人,口无恶言,官吏民众亲爱而不忍心欺他。有人曾对卓茂说,下面的亭长曾接受他的米和肉的赠送。卓茂避开手人问他道:“亭长是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前往送他。”卓茂说:“你送他他接受了,为何又说出来呢?”那人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也不取人财物。我如今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才来说呢。”卓茂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啊。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由于有仁爱,知道互相尊敬往来。如今邻里长老尚且相互赠送食物,这是人道之所以相亲,何况是官吏与民众呢?官吏只是不应当以自己的威势向百姓强行索取罢了。人生在世,群居杂处,所以有经纪礼义以互相交接往来。你独不想修好人际关系,难道还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向来是个好官,一年送点东西,合礼。”那人说:“既这样,法律上为何要禁止呢?”卓茂笑道:“法律设置的是大法,礼顺的是人情。如今我以礼来教你,你必无怨恶,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也会不知怎么办才好啊。一门之内,说小,可以议论;说大,可以杀头哩。你回去想想吧!”因此百姓接受他的教诲,官吏们缅怀他的恩德。

诗歌阅读(12分)

10陈诗描写了边塞上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恶劣环境,但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猎猎的红旗在皑皑的雪山上飘扬,表现出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了将士们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描写了边塞“秋月”下响起琵琶声的凄清景象,烘托边关将士们背井离乡的悲怆愁绪,表达他们悠长哀婉的思乡之情。6分。每首诗各3,,要有“景”和“情”]

11.略。   6分。有明确观点2,能运用诗句作具体分析4。自圆其说即可。]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3分)A   B.“置之度外是褒义,应用置若罔闻C. “掉书袋”是“喜欢引证古书,卖弄渊博”的意思,用在这里明显错了;D“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

143分)  A.跻身……之列  B.“自己有歧义  D“与否标志搭配不当)

15.示例:(1)我参与,我体验,这里有我的青春;你展示,你快乐,这里是你的舞台。(2)灯光闪烁,《青春大舞台》以其热情的目光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走上大舞台,留下青春的足迹;走上大舞台,展示青春的风采!这是一个洋溢青春的园地,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是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

5分,两题选一,两题都做的只评第(1)小题。)

16(4) 示例: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别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更文雅一点,也可以写“请××先生指正(斧正)”。(   评分说明:每处2分,要点:①举例恰当,②解说合理。语气不连贯,酌情减分。)

Ⅱ 选考卷(25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7.(2分)甲-D 乙-C 丙-B 丁-A

18.(3分)妈妈和女局长的面子是僧面,爷爷和老局长的面子是佛面。护短(溺爱等)与包庇等。

19.(2分)表明“小伟极想得到它”是出于少年儿童的单纯幼稚的好奇心。

20.(4分)不同点:(1)动机不同。小伟因为害怕,动机幼稚单纯;大伟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动机复杂阴暗。(2)态度不同。小伟说实话,态度真诚;大伟说假话,态度虚伪。

21.(14分)本文把两个时间相距较远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思奇特,含义深刻。通过事件发生后有关僧面佛面的作用描写,揭示了生活中太多的溺爱、护短与包庇,是人生潜在的危机和悲剧的深刻道理。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也颇有特色。首先,细致的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极为成功,从中,体现了人物在“僧面佛面”的关怀下发展变化,揭示了“僧面佛面”的危害,深化了主题。此外,本文还有呼应与对比的特点。通过呼应对比,小说将时间相距较远,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一路领先组合到一起,奇特而引人深思。小说中反复使用“这尊老佛爷”和“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加强呼应,揭示出原来具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事件的内在联系:这样文章的主题就超出了两则材料本身意义,有力地表现出更崭新、更深刻的主题。

五、传记文本阅读

1BCB,之前并不都是谈张艺谋的电影;C,谈论参与角逐的一些导演是本次采访的重要目的,有必要提到马丁·斯科塞斯,从文中看,张艺谋也不会如此敏感将没有联系的事情揉在一起。)

2.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记者由《英雄》的成功开始访谈,很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接着,记者就张艺谋参与奥斯卡角逐一事引出询问张对奥斯卡和具体电影、导演的看法,重点评述这些电影和导演的可取之处。然后,由这些电影和导演自然过渡到《英雄》,讨论英雄的优点和参评的不利因素。最后,询问张艺谋下一步影片的打算。总体来说,提问丝丝相扣,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得很顺利。

3.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一些影响:(1)较清晰地认清了奥斯卡的真正地位,拍电影更加务实,更加有主见,不为奥斯卡而泯灭自己的个性;(2)在技术上可能会借鉴一些西方电影的做法: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3)电影中更多融进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当然,不能过高估计一篇访谈的作用,因为这些理念真正具体实施时还有很多复杂的事情要做。

4.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重在看思维的深度。

不必要,理由如下:

1)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这两点都不好评论,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很可能引起对方不愉快。

2)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

有必要,理由是:

1)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一段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

2)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

评论方法: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守自己的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最后更新[2006-11-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