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来最新博客三篇
(转自于夷江舟子http://mel98.blog.sohu.com)
1.女儿是最让人担忧的安慰

大概是去野生动物园看到了爬行动物,小女儿近段常梦见蛇,半夜里吓得哇哇大哭。昨晚与阿姨睡觉,又从睡梦中惊醒,哭叫着跑进我的卧室。“爸爸,爸爸,怕!怕!”我一把抱住她,打开灯,拍拍她的背,“没蛇,不怕,爸爸抱着宝宝,有蛇也不怕!”她的小眼睛仍在惊恐张望,看到黑影晃动,将我抱得更紧更紧。
小女儿平时特别粘乎她妈,一般不太与我亲近。最近她妈工作忙,周末才回家,晚上都是要阿姨讲故事哄着她睡。夜半的惊梦,却让小家伙本能地寻求爸爸的保护和依赖。她用小手使劲抠住我的臂膊,小脑袋一个劲往我的怀里钻。我分明感受到她的急促的呼吸和突突的心跳。我一边哄着她,安慰她,一边用手轻轻拢了拢她的头发,用唇轻轻吻了吻她的脸蛋。渐渐地,渐渐地,她的心跳平和了许多,呼吸也均匀了……
此时此刻,我似乎深悟到迈克尔·格里安的“女儿是最让人担忧的安慰。”的含义,也特别意识到父爱之于女儿意味着什么。感谢上帝,在我的生命之秋来临之际,赐予我一个天使般的小女儿,让我再次体尝为人父的幸福与欢欣,也从心底里唤醒了我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如同众多年轻父母一样,女儿还在母腹中,我和妻子开始预想并谋划女儿的人生与未来。给她取名为“思嘉”(英文名Scarlett),正是借用米切尔笔下的乱世佳人郝思嘉的名字,期盼女儿未来能够像郝思嘉那样,美丽、钟情、智慧、坚强。为了开发培养女儿的早期智慧,妻子买回了诸如《卡尔·威特教育》《斯坦夫人自然教子书》《女孩是天生的》等育儿经典,我也在经典阅读中,萌发了“北大才女”,“哈佛女孩”的向往,也经常做着女儿成为“天才少女”的梦。
故而女儿刚满两岁,就进了亲子班,两岁半就上小班,尽管幼儿园老师建议最好上小小班,这个年龄段,相差一天也能看出能力上的差异。我们还是执意让她成为班上最小的一个。大家都说女儿聪明伶俐,我们也窃以为按遗传基因,她的情商智商应该比较高,跟班没问题。
然而,很快来自幼儿园老师的信息反馈,女儿没有任何早慧超群的迹象,反而几乎处处落后。毕竟年龄太小,智力发育赶不上比她大一岁,至少大半岁的同学。班主任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样对她不公平,自信心很难建立。”她的意思还是希望读小小班。我和妻子很郁闷,老师的话很有道理,俗话也说“三岁看一生”,倘若在这个年龄段出现偏差,可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可是我还是决定让她跟班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目前的确不利于小孩自信心培养,但如果跟在哥哥姐姐们后面,去看去学去做,学到的东西可能更多更快,其差异距离也会迅速缩小。再说如果让她读小小班,等于六岁半上小学,女孩子似乎稍微大了些。老师尊重我们的决定,只希望家长与学校多多联系配合。
一年过去了,小女儿现已进入中班。虽然进步很快,但能力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和老师的担心仍未消除。而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本学期幼儿园各种兴趣班相继开办,许多家长都让孩子报名参加。妻子望女成凤的心情似乎更迫切,一口气就给女儿报了三个,一个舞蹈班,一个美术班,还有一个叫什么奥尔夫的班。我说孩子太小,平时在班上学习都很吃力,你还让她这个班那个班,等她大一点再学吧。妻子说学舞蹈是练形体的,是培养气质的,学奥尔夫是为学钢琴打基础的,专家都说在四岁左右开始学最适合,美术是她的爱好,老师说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妻子还说我不懂不用我管,只管掏钱就是啦。
掏钱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不能含糊的。尽管小女儿每学期的学费5200元(不包括各种活动费用),比上大学的大女儿的学费还要高,我还是非常准时地将钱打进幼儿园指定的帐户上的。现在妻子说舞蹈班480元,美术班500元,奥尔夫700元,我立马从银行取出来。在家里我是四把手,只得惟命是听。
小女儿的开销远不止这些。吃、喝、穿、玩每月至少500元,请个保姆900元(工资),买份教育成长保险每月约400元。算算看,一年下来大概将近4万元。倘若在内地,对于一个拿工资的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很难想象的,即便在深圳,也不是一笔很轻松的开支。何况我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大女儿,所以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我时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偶尔与朋友们调侃,等大女儿大学毕业,小女儿幼儿园毕业,我才会轻松许多。
其实,作为父母,养育女儿是永远不会轻松的。女儿的一生是父母永远的担忧与牵挂。大女儿明年大学毕业,马上面临就业或出国深造的选择,还有接着而来的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小女儿的生命则刚刚开始,幼儿园读完了,还有小学、中学、大学,也还有与大女儿一样的人生历程。她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父母的每根神经和每个细胞。直至倾尽父母的心血,成为一个可爱、智慧、美丽的独立女人。
女孩是天赐的。上天赐予你无尽的幸福与安慰,也会赐予你不断的责任与担忧,那是生命历程中的一种必然,一种不能推卸的神圣承诺。我将顺应这种必然,坚守这份承诺,并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领受这份美丽人生。

(2006年11月6日)
2.怀疑与期待

两年前在深圳“读书月”论坛,我曾向主讲嘉宾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书面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坊间认为中国当代作家有左右之分,请问您属左派还是右派?第二个问题是:巴金老百年后(当时巴金先生尚在世),您是否会继任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一职?我提的问题很敏感,也有点幼稚,他当然不愿回答。但对第二个问题他不回答我心里似乎也有数。在众多人眼中,作家协会主席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职务,两任主席茅盾、巴金都是德高望重的文学巨匠。而王蒙在当代文坛享有盛誉,也似乎沾了 “巨匠”一点边,而且曾经担任过文化部长,在特别讲究论资排辈的中国,由他出任作协主席似乎顺理成章。
但在11月12日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女作家铁凝竟然击败王蒙当选为新一届作协主席,这结果很出人意外也很让人兴奋。铁凝与我同庚,今年都是49岁。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而声名鹊起。其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几乎每年都有力作问世,曾三次获得全国短篇、中篇小说奖,连续两届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品已有十几种文字译介到国外。迄今已出版《铁凝文集》五卷,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二十余部。尽管近年读她的东西不多,但似乎感觉到铁凝已成为中国当代颇有影响,富有活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看过关于铁凝的一篇文章,说她身材匀称、清爽干练,什么时候见她都生气勃勃,精精神神的,脸上永远溢着春天的明媚和晴朗,从没有沉重和忧郁。还说她天生一双乌亮的眼睛,一双出奇精神的眼睛,闪现着她的智慧与才智,也闪现着她心灵的深邃与美丽。她性情随和,心地善良,人际关系好,办事能力强,很有平民作风。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利用自己的影响和特殊身份上下奔波,先后建成了河北文学馆、河北文学院。乡下的文学青年来求见,她总是热情接待,有时还将签名书相赠。她重情重义,文友有困难总千方百计给予帮助。作家贾大山英年早逝,铁凝亲自筹划出版了《贾大山小说集》,并写了感人的序言。一位评论家的孩子患重病住院,铁凝把一笔数目不菲的稿费转赠给他……难怪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后,有作家称其代表平民时代。
相较于前两任作协主席,要么身兼数职、社会事务繁重,要么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普遍对年轻的铁凝寄予厚望。《南方都市报》发表题为《作协重启玫瑰之门 作家肩负良知期望》的社论,不仅仅期望铁凝荣升后还能写出好作品,更期望她能以特殊的作协体制为中国作家的创作良知而摇旗呐喊。
但也有不少人对铁凝领导的作协不抱多大希望,主要不是对铁凝本人,而是对作协的现行体制。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自愿联合的社会团体,更是一个国家正部级单位,一个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六千余人组成的全国各地分层结构的权力机构。自国家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作家协会的存废就面临争议。就作家个体而言,拿着国家的钱写自己的作品,稿费和荣誉都归于个人,其合理性遭到质疑;对于作协机构来说,其衙门化和官僚作风日益严重,其行政权力不仅无助于文学的进步,反而可能压制作家的创作自由。博主bacon8474撰写博客《铁凝能否将作协凝聚成钢》,文中称:“我对铁凝领导的作协是否有新气象持怀疑态度,因为铁凝的‘红’与作协的‘红’是浑然一体的,一旦破坏了这点就不和谐了。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颜色的,但相信绝不是纯红或纯绿什么的。有人曾戏言,作协就事做鞋的,但做鞋哪有那么高级,做鞋就是做鞋的,他不会一面说自己是民间机构,一面说自己的舅子是当今天子。做鞋的只要老百姓喜欢,他就做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鞋,也不会指导别人只穿什么颜色的鞋。”
“做鞋的只要老百姓喜欢,他就做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鞋。”这应是作家的职责,也是民众的期待。倘若只是“指导别人只穿什么颜色的鞋”,那是政治强奸文学,作家的头脑将成为空壳,作家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将被扼杀,作家的社会良知也必将因此丧失殆尽。
同时,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前,代表作家的作协是否应该发出声音,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很多时候,作家并没有沉默的权利。但长期以来,作协没有自己的声音,偶有几位作家呐喊几声,却很快被封杀了。铁凝领导的新作协能否跨越体制上障碍,真正为中国作家的创作良知而摇旗呐喊?人们期待着,也怀疑着。
不管怎样,铁凝当选作协主席这事本身,就意味着变革。既然有变革,就应有期待,即便有多大的怀疑。
( 2006.11.17)

附:铁凝创作年表 (转自于作家王舒博客)
铁凝,女,1957年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 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 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 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 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收获》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 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玫瑰门》研讨会。同年,中篇小说《棉花垛》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艺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 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9 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 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 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 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3 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5 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5 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做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9 月,河北文学馆及河北省作家协会新址落成。年底长篇小说《大浴女》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9 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8 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 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7 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 届研讨会”。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做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
8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远有多远》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
5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 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 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3.请尊重每一位生命个体
上周五早上,同事曹钟声老师来到办公室,非常气愤地讲述他刚刚亲眼目睹的一幕:在校门外的梅中路,在他前面的一辆送学生的家长小车,距校门拐弯十来米的马路上突然停下来,准备下车的学生迅猛推开车门,正好将侧旁疾驶而过的一辆送报纸的自行车撞倒,骑车的年青人倒在地上,报纸撒满一地。那学生从车里钻出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尽管那骑车人还在地上呻吟,他瞧也不瞧一眼,扬长而去。家长也驾着车迅即离开现场……
曹老师的气愤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起小事故至少反映两个大问题。第一,家长和孩子违反交通安全条例。路上停车开门应注意后侧的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事故要负全部责任。本人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交通事故。一次下班驾车回家,驶进住宅小区,前面左侧一辆刚停泊的车突然推开车门,我的车恰好经过,刹车不及,推开的车门正好撞在我车的后视镜上。那扇车门变了形,我的后视镜被撞破,镜架也差点掉下来。那车主开始还凶巴巴的,我没吭声,叫来交警,交警了解情况后,告诉对方:你负全责。同样,这位家长和学生推门撞倒后面驶来的自行车是要承担全部责任的。骑车的青年可能所幸伤势不重,也可能还以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没有报警,也没有去找对方的麻烦。第二,莫说自己违章要负全部责任,即便是别人违章,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你也应该出于人道去过问一下,去看看对方受伤情况,伤势严重要赶紧送医院;即便没受什么伤,也要过去帮忙捡拾撒在地上的报纸,送上几句道歉或安慰的话。一个人遭遇突发事件并造成痛苦和惊慌时,是最无助的,也是最需要他人安抚与帮助的。而这对父子没能做到,他们连做人应有的良知也没有。
目前有一种令人十分担忧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家长将孩子的成长教育的责任,几乎全部推给学校,推给不能承受之重的教师,而自己仿佛是局外人。孩子一旦有什么偏差,就找学校兴师问罪,轻者向主管部门投诉,重者诉诸法庭。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走向。最近看到一篇学生习作,小作者写道,他在街头看到有些人向路旁行乞者施舍的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施舍者高高地站在远处,向行乞者抛去一个硬币,硬币落在行乞者摆在地上的铁盒里,发出叮当的金属碰撞声,那声音仿佛扎在他的心头。小作者为何产生这种异样的感觉?因为他父亲曾经告诉过他,行乞者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生命本质的人,你不能因为同情他而不顾他的尊严。父亲告诉他,面对形形色色的行乞者,我们不可能一一去施舍,如果碰到的确需要救助的人,你就走到他面前,弯下腰,将纸币或硬币轻轻地放在他的乞讨盒里。孩子在父亲的教育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同情,懂得了同情背后应有一种尊重,一种对人的应有尊重。
相较之下,对于前面那对父子的行为,实在值得每位家长、学生,以及每位教育工作者警醒和反思。在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冷漠、自私,对弱势群体的不屑,绝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也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让孩子学会善良,学会同情,学会尊重每一位生命的个体,在获取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闪耀人性的光辉——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200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