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串联美丽
深圳市龙城高中 丁文静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可寻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北大教授曹文轩在我校作报告时也不无心痛地指出当代青少年审美缺失。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同样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面对美好的事物、感人的故事、动人的诗篇,他们不再轻易地被打动、不再轻易地被感染。那颗敏感的心正渐渐离我们学生远去。
上学期,我们选修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精华,它们就像一颗颗的明珠闪耀在中国大地上。我们之所以选修这门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可是我悲哀地看到,当我们的老师陶醉沉迷于讲授诗词的美好意境之时,我们的学生却以旁观者的姿态对我们不间断的学习诗词表现出明显的不满;当我们在讲台上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一遍遍讲解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却分明看见了我们的学生把这些著名的诗句重复了无数遍却仍然背不出来的尴尬。这些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这些让一代又一代人传诵的佳句名篇,为什么到了我们学生的手上居然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我们无奈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当电视网络、快餐文化充斥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这快速的发展中变得不那么敏感,变得有些麻木与迟钝,变得缺少了诗情画意。他们不再感动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誓言;不再感动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离愁;不再感动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不再感动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不再感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无私。他们不会为花开而惊喜,更不会为花落而感伤。我们总担心美好的事物会离我们渐渐远去,其实更可怕的是有一天,当我们面对不多的美好的事物时,心中已泛不起半点涟漪。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对古典诗词失去了一颗审美之心?
如果说,他们欣赏不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可能是由于知识积淀不足,生活阅历不够所造成的,尚有情有可原的地方。那么,他们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却视而不见又怎样解释呢?
本学期,我们又选修了《唐宋散文选读》,其中有一篇王维的名作《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里面有这么几句描写春天来临的诗句,“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可谓了了数笔,把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斑斓夺目、美不胜收的景象描写出来。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写一篇随笔。写之前我特意交待了几句,要他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可是随笔交上来之后,让我很失望。除了几句简单的模仿课文中的语言之外,再也写不出别的。他们没有留意到杜鹃花已经悄然含苞待放,看不到校门口一树的木棉花开,闻不到随风送来的桂花的缕缕清香,听不到白鸽在蓝天下飞翔的声音,欣赏不了紫荆、黄槐树下落英缤纷的美丽,感受不到校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这些散布于校园的美丽风景,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可以陶醉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可是,整天生活于校园的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又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已经无法感受、无法欣赏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丽?
当然,出现这些现象,并不全是学生的错。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究竟如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席勒早就说过:“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 马克思也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是啊,只有个体和谐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对美有着永恒地追求,可以推动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而我们的家庭是不是只知道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忽略了培育孩子一颗美丽的心灵;我们的学校是否也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需要:“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一个人,如果连周围的美都感受不到,又如何能确立自身的美好品质?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当然,要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把美好的种子永远地种在学生的心田,仅仅靠一两节课,一两位老师,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把这项工作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也知道在寻求美、坚守美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的教育意识。在我们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别忘了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不管世界如何的变化,都不能丢失了审美的心。正如俄国作家妥斯托耶夫斯基说:“在这个世界上,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美。”
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蔚蓝,夜晚的星空不再灿烂,我们的精神仍能够诗意的憩居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