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
——访“语文味”理念倡导者、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
《特区教育》记者
原载《特区教育》2006年第10期(发表时有删节)
程少堂,男,1976年始任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副教授。1999年11月应聘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现任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先后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中华读书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100余篇,其中有16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教育学》等转载。参加编写的高校重点教材《现代教育学》被华南师大等多所高校使用。多种学术观点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收录并被多种大学教材引用,上世纪90年代曾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影响的青年学者,多种学术观点在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被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称赞为“理论与实践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是“我国教研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最近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界引起极大关注。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第三代名师代表,“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的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日前,记者就创立深圳教学流派问题,专访了程少堂老师。
呼唤与追求:深圳应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记者:程老师,您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最近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深圳中语界引起极大关注。我们向您表示祝贺!从您这本书的内容看,创立深圳教学流派是您做教研员后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本刊想就深圳教学流派问题向您请教。先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教学流派吧?
程:简单说,教学流派是指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方面的派别。
中国是世界上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从孔子以来的教育家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开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宝贵的教育思想,也形成了影响很大的教学流派。纵览中国教育通史,我国历史上大致存在着如下几种类型的教学流派。 (一)情感派。由最早的教学艺术大师孔子所创立。这一教学流派除了对教学事业充满着爱、对学生充满着爱之外,还有两大特色,即把教学的“严”与“宽”结合得非常巧妙,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得很完美。(二)诱发派。这种流派为孟子所创立。孟子继承了孔子教学中和谐、宽松的思想和艺术,这一点不同于同时代的荀子所继承的孔子教学中严格的思想和艺术。孟子认为教学不是灌输或注入,而是“诱发”,就是把儿童身上本有的潜伏着的“善”诱发出来,发展起来。教学应当像射箭那样,把弓拉满,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但最终还是学生主动地把“善”发展出来。(三)矫正派。这—流派为荀子所创。其主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严”包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谨治学等。这种流派的哲学基础是人性本恶论。由于人性本恶,所以要严格施教。而教学就是对学生身上恶的东西进行矫正,使其变善。由于教学主要是矫正的艺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玄想派。主要由理学教育家所创立,例如朱熹、王守仁。这一流派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但表现在教育上却有积极合理的一面,即对教学进行深入地思考,靠玄学的思辩,悟出了许多教学的真谛,并把这种思想方法教给学生,用以教学。这一流派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用心(即脑)去想,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解、有所得。由于强调了“心”的作用,所以这种教学流派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五)讲会派。讲会是北宋到清代书院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做法是大家会集在一起,共同讲辩,共同亲证讲学的心得。学术上有共同发明者互相证明,不同观点者互相辩难。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发展了论辩的能力。以上几大教学流派,都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现当代教育史上一些著名教学流派,在尊师爱生的教学关系、敬业乐道的教学精神、启发式教学艺术、情感与理智结合的教学思想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些流派风格的影响。
各国在教育教学思想及流派风格上,尤其在近代、现代,亦曾让我们看到许多令人叹服的极为体系化的教育、教学流派。
记者:四年前,您与《深圳特区报》联合发起并组织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当时怎么想到组织这场讨论呢?
程:发起并组织这场讨论是2002年上半年,当时我来深圳工作虽只有两年多点时间,但是我发现深圳教育界追求流派的意识不强。当时,深圳已经给全国提供了许多经济体制改革的优秀经验,但是,深圳给全国教育界提供了多少好的经验呢?深圳有自己的教育流派、教学流派吗?深圳有一个真正够格称为教育家式的人物吗?另一个原因是,我个人有点学术野心,就是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
记者:创立深圳教学流派有何重大意义?
程:从宏观层面说,是落实“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眼光提出了“文化立市”的重大发展战略。我认为,要文化立市就要形成自己的文化流派。从教育系统本身来看,深圳教育要想在当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教育个性,就要追求深圳教育、教学流派。
记者:目前具备产生深圳教学流派的基本条件吗?
程:应该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经具备了产生有深圳特色的教学流派的基本条件。首先,改革开放为深圳诞生自己的教学流派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其次,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创新性以及独特的地缘与人缘优势,使深圳教学流派的诞生成为可能。再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已经整合成有望出教学大师的队伍,而出大师是出教师流派的前提。
继承与创新:深圳教学流派的必由之路
记者:您认为深圳教学流派如何才能产生?
程: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大教学创新的力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首先,要从教学民主上创新。当今任何一种教学流派的诞生,都与教学民主息息相关。在中国历史上的教学流派中,有许多是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尊爱与和谐的,但是,还远远谈不上民主。整个封建社会的教学,从总的精神上来说,体现了严格甚至严酷的精神,对学生的民主是谈不上的。建国以后,这方面有很大改进,但仍有很大不足。而当今任何—个有影响的教学流派的诞生与发展,都必须体现现代教学民主的思想。
其次,要从教学科学化上创新。如果说,历史上的教学流派主要是在经验基础上积累、形成和发展的话,那么,当代教学流派则在结合经验的同时,更主要依靠教育科学的发展成果而形成和发展。因此,当代凡是大师级的教学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大都是教学改革实验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实验研究。
第三,要从教学手段现代化上创新。这一点深圳具有独特优势。毫无疑问,深圳教学流派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第四,要从教学观念上创新。其他任何创新都取决于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只有教学观念的创新,才能创建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流派。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观念。人才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学目的,而目的又是教学流派创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在新的人才观念的指导下,才能创立新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流派。(2)大教学观念,即教学不再只是师生间的事,也不是学校内的事,而是全学校、全社会的事。各学科内部也是相互联系、渗透和结合的,而不是封闭的。总之,现代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必须树立大教学观,才能形成流派。(3)效率观念。历史上的教学以苦学、甚至死学为特征,强调高“投入”,鼓励“头悬梁,锥刺股”,以取得学习成就。这虽然有可取的一面,但与现代效率观念相悖。当代教学强调教学的最优化,即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低“投入”下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是现代教学流派的特点之一,深圳流派的教学应具备这种观念。(4)改革观念。当今的教学处在不断变革的动态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变革,新的教学模式和流派不断涌现,新的教学艺术之花不断开放。因此,不断改革,是当今教学的新观念之一。所以当今的优秀教师大都是改革派,是改革的先锋。
如果在上述四个方面,我们深圳市的教师队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并能产生教学大师式的人物,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时代性并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深圳教学流派。
记者:您刚才谈到,教学大师是出教师流派的前提。这个问题请您展开谈一谈。
程:所谓教学大师,是指在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具有全国性影响,为大家所尊崇的一流教师。教学大师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科学而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应该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三要素。教学大师一定是在这方面有科学而独特的见解的。(2)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修养。(3)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或实验课题(在所谓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课题泛滥成灾的今天,这个课题不一定要立项)。教学大师一定是理论型的实干家或实干型的理论家,坐而论道是成不了教学大师的。(4)在本学科领域有全国性影响,有一大批追随者。(5)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格。大师从不自认为是“大师”、“权威”,更不会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记者:深圳有可能产生自己的教学大师吗?
程:我认为,深圳是最容易出又最不容易出教学大师的地方。
关于深圳出教学大师的优越条件,此处不赘。但为什么又说深圳最不容易出教学大师呢?原因主要有二:(1)多元的教育文化格局不容易整合;(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文人相轻”现象严重,不容易树起旗帜性人物,因此有“大师相”的优秀教师的独特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容易得到认同。而如果说有旗帜性人物(即大师)是出教学流派的关键,那么认同旗帜性人物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是出教学大师的关键。
四年前我发表文章认为,我坚信,深圳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教学大师。经过八年、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深圳肯定会出现教学大师级人物。不过,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性,有三个前提:(1)深圳教学界要有打出自己旗号的勇气。这种勇气并不是来自于标新立异,而是来自于深厚的理论底蕴;提出的理念能集优秀的理论与实践之大成。(2)要爱护、宣传自己的“准大师”或未来的大师。一个没有自己的教学大师的现代化都市是可悲的,但一个有了自己的教学大师或准大师人物但却不知道爱护的现代化都市则更可悲。(3)有志向的优秀教师要经得住现代化都市的种种诱惑,要把教学工作当成学问来研究,要有“今天我以深圳为荣,明天深圳以我为荣”的雄心壮志。若此,深圳出现有全国影响的教学大师则指日可待矣。
记者:您自己有志于成为教学大师吗?
程:如果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教育家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是上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公开讲,我是把做教学大师、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作为我终生追求的目标的,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认为要成为教学大师就要荡起理论和实践的双桨向前,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书名定为《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原因。
光荣与梦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
记者:程老师作为教研员,工作个性好像很突出。
程:我现在从事的是语文教研员的工作。教研员工作虽然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却并不是一项平庸的工作。我认为,只有平庸的人,没有平庸的工作。做教研员这个工作,如果不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那就有可能出现一种平庸的局面:即一辈子的话一年就可以讲完,或者一年讲的话,可以重复讲一辈子。而我的本性不甘平庸,习惯了把工作当成学问来研究。
我是1999年从高校应聘倒深圳市教育局教研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做教研员后,我把做一个“实践型的理论家”或“理论型实干家”当成我工作的最高目标,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我把它锁定为“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在这一目标导引下,我每年要发表10篇左右的教研文章,我提出的“语文味”学术概念,不仅成为现时中国语文教育界流行极为广泛的一个新概念,而且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新词汇。
记者:现在,“语文味”是和程少堂这个名字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请您简单谈谈什么是“语文味”。
程:2001年3月我在罗湖区菁华中英文实验学校评课时首次提出“语文味”概念,应讲课老师要求,当天下午在罗湖区全区性公开课上评课时,对“语文味”做了诠释,当晚,我把评课的发言整理成一篇短文寄出去发表了,题目叫《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这是我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我把“语文味”定义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和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定义可能还会修正。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提出“语文味”时,新的课程标准还没诞生,但是我提出的“语文味”理念与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语文味这个概念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质,用语通俗,涵盖面大。高级中学江涛老师写文章评价说语文味教学理念“平俗之极,高雅之至”。这个评价很到位,我很喜欢。
记者:曾有人说您提出的“语文味”理念,是为了标新立异?
程:标新立异不能一概否定。但是我提出“语文味” 理念,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即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而提出的,目的是要求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教学本体。简单地说,我提出的语文味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一种理论。现在没有人说我提出语文味理念是标新立异了。
记者:学术界对“语文味”理念的评价如何?
程:我曾经说过,在人文社科领域,创新往往是概念的创新。一个新概念、新思想的提出,不大可能一开始就得到异口同声的认可,即使得到异口同声的认可也不一定是件好事。真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被人接受。我幽默地盘算了一下:在中国语文界,对“语文味”大约有四种人四种态度——口服心服的,不多;口服心不服的,不少;口不服心不服的,不多;口不服心服的,不少。语文味理论提出有5年时间了,很令我宽慰的是,中国语文教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都是支持和称赞语文味研究的,要列举姓名有一大串啊,你有空翻翻《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的有关文章。不过,支持也罢,反对也罢,“语文味”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办的“语文味”网站(网址:www.yuwenwei.net)已成为中国语文界很有影响的网站。你要是在网上搜索一下“语文味”这三个字,你就会知道“语文味”的影响有多大了。
记者:“语文味”理念对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程:影响是多方面的,讲两点主要的吧。首先是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批名师。在我倡导的“语文味”这一理念指导下,深圳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观摩课,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如翠园初中部朱碧波老师受全国中语会邀请,到山东去讲了两次公开课,均受到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专家的高度评价,称赞“有深圳特色”、“有语文味”。朱老师现在已成为深圳市初中语文学科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学科带头人。再比如“语文味”课题组骨干成员梅林中学马恩来老师也成长为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其次,就是提高了我市语文教学质量。开始搞语文味研究时,的确有部分老师担心搞“语文味”教学会不会影响高考?事实是不但不会,相反会提高高考成绩。自我在深圳市中学语文界倡导“语文味”教学以来,2001年至2003年,深圳高考语文成绩连续三年是广东高考第一名,2004年和2005年是第二名,这5年也是深圳市语文高考成绩历年来最好的。
记者:听说您在写下一部专著?
程:1990年,著名学者王尚文总结出我国当代语文教学先后经历了三大思潮,即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并撰写了专著《人文性:当代语文教学第三次浪潮》。我觉得,我们提出的“语文味”,是前三大思潮的融合,因此我个人把“语文味”称为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第四次浪潮。目前我正在撰写专著《语文味:当代中国语文教学的第四次浪潮》。
记者:作为市教研员,您既坚持理论研究,又坚持上公开课,而且两方面都有建树,真是不容易!
程:全国教研员队伍中,坚持上公开课的人寥寥无几。我坚持上全市性公开课,以《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等为代表的课堂教学实录在全国中语界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荷花淀》一课实录,全国至少有5万人在网上看过。最近教育部主管的《语文建设》编辑部组编了一本《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其中收录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案例6个,我的《荷花淀》课堂实录摆在首位。著名学者王荣生主编的“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也对我讲的《荷花淀》一课给予很高评价。可以这么说,作为语文教研员,我之所以在全国有了一点影响,在互联网上甚至经常有人把我和于漪、魏书生等大师级人物放在一起谈论,也有人撰文把我列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三代语文名师代表(《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均有引用),主要靠这些在语文味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市教研员讲公开课是有非常大的压力的。但是,我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坚持讲公开课呢?就是因为我把做教学大师、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作为我的追求目标。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是我的光荣与梦想。“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要取法乎上上,才能得其上吧?我不一定能成为教学大师,而且很可能成不了,快乐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之中。但是你不搞理论研究,不讲公开课,那是肯定成不了教学大师的啊!
记者:目前您离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这一目标有多远?
程:这个我说不算数,你可以看看《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我引用的全国各种媒体的评论,其中有称“深圳语文味流派”的,有称 “文化语文流派”的。最近,我国著名美学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来深讲学,他看了《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我的《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等课堂实录,又听了我8月26日在福田中学讲的全市公开课“《<离骚><逍遥游>欣赏》之后说:“‘语文味’或‘文化语文’这一教学流派在深圳已初露端倪。”当然,由于“语文味”或“文化语文”对教师要求较高,队伍亟待壮大。
记者:“语文味”或“文化语文”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程:要求是多方面的。这里我只谈几点。首先是读书。听过我讲“文化语文”公开课的老师大都有一个感受,就是我的知识面较宽,视野较开阔。知识面和视野都与读书有关,文史哲的书都要读。例如我讲《<离骚><逍遥游>欣赏》,讲课时间只有不到两小时,但是我备课时读的书赛过读半年大学。可是现在深圳的老师能坐下读书的人不多。其次是要有很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要不断地研究别人,研究自己,研究同事,研究学生,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时的视野还要开阔些,不能只是研究本学科的东西。要把教学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第三,是要打通。我说的打通不仅指文史哲等知识方面的打通,而且指理论和实践的打通,后者可能更重要。第四,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中国语文教学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正是对优秀传统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记者:请您对“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的前景作一展望。
程:我想,再过八年十年,“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一定会枝繁叶茂。更乐观的估计,也许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会有它的位置。
记者:祝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早日蔚为大观!我们期待着“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进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的那一天!
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