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
周末早上,也许在上班该起床的时刻,也许早已经过了那个钟点,迷迷乎乎醒来,睁开眼睛,看见亮光从窗帘透进来,大脑有一刹那的空白,想了一会儿……嘿嘿,今天不用早起!带着一种幸福的晕眩,复又闭上眼睛。
再次醒来又不知道是几点,可是还是不想起床啊!疲惫淡淡地粘在脊椎骨上,心仿如泡在温水里沉浮不定。睁开眼睛看着空白的天花板,一如没有波澜的大脑,干净洁白得像一望无际的沙滩;让两只眼睛空洞得像没有底的黑洞,里面什么都没有……
发呆。
是的,我喜欢发呆!
很久很久以前,中学住宿的光阴恍惚间似乎已是上辈子的事了,只是周末那暖暖的色调仍镶嵌在生命里。那静如湖水的校园,那空旷无人的教室,那仿佛停止了流动的空气,那一动不动的身影,那很少停下来的自由游走的笔尖,那窗外偶尔摇动的树枝、沙沙的叶子、静静飞过的鸟儿……那是中学时代周末的我,独自呆在教室里自由着自我的思绪,在操场远远传来的一两声特大的吆喝回声中拥有了一幢教学楼的空旷。
只是常常恨自己,不是计划要把那本练习做完的吗?不是想好要读完那一单元英语的吗?不是要背下那一页单词的吗?怎么全都成了纸上谈兵的泡影,在周末结束的时候?我不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学生,虽然我花在教室里的时间可能是最长的。
日子一天一天,周末一个一个,青春一年一年……那些本该好好利用的时间我却用来发呆了,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学,满脑子的空想,或者满脑子的空白,就这样任时光在指尖、在身边悄悄地滑过……想想那时候浪费了多少的时光!我应该忏悔的!
只是每当想起那些发呆的时光,心里总有一丝暖意,一丝淡淡的笑意不自觉地从嘴角缓缓泛起。多年学校的学习生涯,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知识很少,而那一行行、一页页、一本本的日记,那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细芝麻烂谷子的陈旧琐事,虽然没有建构起一个辉煌的未来,却塑造了一个自由的灵魂。
依然喜欢发呆!
慢慢地把发呆纳入休息日计划之内。泡一杯茶,或端一杯水,或干脆什么都没有;坐在窗前,或依栏而立,看风吹叶动,看花开蝶舞,看鸟儿啾鸣;看蓝天流云,看地下行人,看空中飞鸟;看斜阳暖照,看细雨冷洒;看泳池泛波,看花农锄地,看闲人慢步,看忙人匆匆,看父亲带着孩子踢球,看母亲领着孩子游戏,看祖父祖母费力地追着孙儿……看尽四时阴晴风景,看遍人间世情百态,看时光又在我的“浪费”中轻轻地溜走,看自己不可救药地沉溺却心满意足,仿佛“发呆”是个加油站,当我重新开始工作或学习的时候,我又充满力量!
周末是这样的懒洋洋,连空气都荡漾着慵懒的味道,女儿拿着一本闲书,躺在她自己房间的地板上,没姿没态,歪歪倒倒地很不淑女,可她脸上却漾着自由舒服的幸福光彩。我把嘴边叫她做作业的话轻轻地咽了下去。邻家传来孜孜不倦的钢琴练习曲的琴声,我转身悄悄地离开了女儿的房间。
我不想女儿的童年在优美的琴声中痛苦。只要读书是她生命的底色,少做几题作业又怎样呢?发呆也许是生命成长必要的过程,有时候无所事事是一个积攒力量的过程。
歌里心事●美酒加咖啡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明知道爱情像流水,管他去爱谁,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并没有醉,我只是心儿碎,开放的花蕊,你怎么也流泪,如果你也是心儿碎,陪你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
记忆中不知从何处飘来这首忧伤的歌曲,在咖啡的浓香中,我品到了化不开的苦涩。
初听这首歌时我不过七、八岁,那时候简单的卡式收录机才兴起,港台流行歌曲通过非正式的渠道悄悄却迅速地蔓延。其实,那时不太听得懂歌曲真正的含义,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歌剧,一个很长的故事里穿插了许多好听的歌曲,唱到这首歌时,好像是三角恋爱中的一个男人错杀了他深爱的恋人,在烈酒咖啡中,他的苦情荡漾在老屋昏暗的窗格里,也荡漾在当时年轻的男男女女的心里。我看见他们眼里漾着的泪光,忽然想笑,却被梳着长辫子的萍姨狠狠地瞪了两眼并责骂了一句。
是的,年幼的我听不懂歌里的悲情,也体味不到村里年轻男女躁动的心。直至有一天,逃港的风像瘟疫一样不可遏止地蔓延。
在人们的闲谈之间,有许多关于香港“遍地黄金”的传说,赚钱容易啊,只要肯出点力气,一个月就能赚到这里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数目。从香港流过来的丰富精美新奇物品,猛烈地撞击着偏僻落后山村的贫困。那些孕育繁华的高楼大厦,与深圳只隔着一道铁丝网或一湾浅浅的海湾啊!人们望着对面的灯红酒绿,眼睛都发光了、着火了!尽管革命年代不断地宣传“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逃到对岸去接受资本家无情的剥削,简直是自甘堕落!偶尔有胆敢犯法的人,被抓回来即成为批斗和游街示众的对象。可是对面富足的生活像磁铁一样牢牢吸住了人们的心魂,他们再也无法把目光移开,终于有成功逃脱的人,模糊的细节变型成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疯狂流传!那是不可阻挡的鼓励和诱惑啊!逃港的风就这样悄悄地蔓延,先是其他村子陌生的名字,继而是同村不相干的人,当萍姨和她恋人的身影双双消失在村子里却沸腾在人们口中时,我年幼的心被强烈震撼!批斗早已无法阻止逃港的人群,最后连当初抓人游街的干部都逃了。
被抓获遣回的人毫不忌讳地谈着他们闯关的经历,传说的故事变得如此真实!山间的隐匿,海水的涨退,逃跑的惊险,被抓的无奈……和萍姨一同闯关却被遣回的那个女子说:“看着他们跑过铁丝网,当时真的哭出来了!为自己难过,也为他们高兴——他们很幸运,真的很幸运,他们两个一起跑过去了!不会怪他们,肯定不会怪他们,当时谁都顾不了谁!逃过一个算一个啊!”
女子说着他们在路上的种种细节,她忽然坚定说:“把我抓回来没有用的!我还会去的!他们都到那边去了,我一个人留在这边干什么?无论跑多少次,我非去不可!”女子坚定不移的表情那么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带着对萍姨的念想,我痴痴地看着女子已经剪得像男孩的短发。不多久,她真的第二次出逃,这一次,她成功了,她终于和她的朋友们一样了!
渐渐地,村中二三十岁的人走光了,一些四十多岁的也走了,十几二十岁的那批人蠢蠢欲动,哥哥就是其中之一。
哥哥被遣送回来的那一天,妈妈泪流满面:“家里没穷到那个地步,你不用养家糊口,你跟人家不一样,身体又不好,不必要去冒险——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为什么还要跟人家走?万一出了什么事……”
爸爸黑着脸闷声不响。本来就瘦小的哥哥显得更加憔悴,我只看见他萎靡疲惫地躺在床上的身影,那一刻,哥哥的房间充满了神秘而悲凉的气氛。
哥哥还是逃走了,在他躺在床上那天后的几个月。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觉得哥哥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在爸爸妈妈与香港的叔伯商量着是供哥哥继续读书还是由得哥哥去打工的时候,年幼的我说:“等我读高中,像哥哥那么大的时候,我也要去香港!”
没有品尝过美酒咖啡的浓烈,我的“理想”朦胧而实在,仿佛我就是为它而生而长,仿佛那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等到我真正上了高中,家境渐渐好起来,香港也不那么神秘了。通过香港的电视、电台和如潮水一般涌过来的物品,我甚至对香港已经很熟悉。哥哥早已经可以自由回家,我们去香港只办一张通行证就可以了。偷渡去香港打工的愿望像烟云一样,当时浓烈,过后被风吹散得再也找不到踪影。我顺利地读完大学,哥哥和萍姨在香港继续着他们沉沉浮浮的辛苦打工生涯。萍姨早已经和她当初的恋人结婚生子,哥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来,我也成家了。
没有人再提起当年疯狂逃港的事,如今香港已经回归成了祖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深圳河两岸的人可以自由来往,而深圳迅速得如同坐火箭的发展,似乎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优越。这些年来,我也经历了一些磨砺和沉浮,但终于凭自己的学识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哥哥的工作和家庭都颇为坎坷,由于读书不多,总摆脱不了打工的地位,最得意的时候也只是开家小店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每一次经济危机,总面临失业的危险。
近年来关于萍姨的消息也不乐观,先是失业,继而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儿子身体不好,她自己身体也不好,经济拮据,似乎在贫穷线上挣扎,她现在很瘦、很瘦……
我忽然又闻到了烈酒咖啡的苦涩味。
我会在幽静温情的咖啡厅里,听着袅袅的轻柔音乐,品着手中浓香的咖啡,恣意着自己悠闲的情怀;我也会在与朋友快乐的聚会中,端着酒怀挥洒着豪情与幸福……可是,我从来不敢把美酒和咖啡放到一起喝,我无法想象这两种浓烈的饮品合在一起那种以N次方增长的厚重的味道,有些苦,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吧!
有时我不禁想,如果我真如自己当初设想的那样去了香港,现在会在何处?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我不可思议地心无旁骛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回,知识最终还是让我在人生路途上走得更远更稳。
你猜、猜、猜!
——文言文教学法之猜字义
学生在古文学习中遇到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文义不理解,读不懂那些古怪的句子,弄不懂那些词语的含义。古代汉语离现在的生活毕竟比较遥远,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一开始学习古文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读不懂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过好理解字词这一关,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学古文,甚至害怕古文的心理,以致错失了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辉煌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机会。
教给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是我上《狼》这节反思课的初衷。其实,古文和现代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找到这条联系的纽带。我根据汉字的特点,主要教给学生两个猜字义的方法:
(1)形声字字义猜测法:形声字在汉字里占了约85%,弄懂形声字的字义对我们看懂古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们先弄懂形声字的形旁,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词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
试看课文中的那些难以理解的字:缀、驱、窘、顾、薪、苫蔽、弛、眈、瞑、暇、毙、寐、诱、诈、股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先来看看它信形旁的含义.
缀,绞丝旁,表示丝织品或丝制品,绳索是丝制品,缀是“用绳索连接”的意思,课文引申为“紧跟”。
驱,“马”字旁,与马有关,本义是“骑马快跑”,课文中是引申义,“追赶”。
窘,“穴”字头,与洞穴有关,在洞穴里面,没有出路,意即“困窘”。
顾,“页”字旁。“页”的本义是“头”、“脑袋”,用它做偏旁的字义都跟“头”有关,如:领、颈、项、颊、顶……顾的意思是“回头看”。
苫蔽:草字头,其义都跟“草、草类植物”有关,课文的含义是“(用柴草)覆盖、遮蔽”。
弛,“弓”字旁,与弓箭有关,本义是箭射出去后弓弦松弛了,课文是“放松”之义,引申为“卸下”。
眈、瞑:“目”字旁,意思都跟眼睛或看有关。眈是“注视”的意思,课文引申为“注视”;瞑是“闭眼”。
暇:“日”字旁,意思跟光线明暗、时间有关,课文指“空闲”。
寐,会意字,上面宝盖头是“房屋”,下面是“床”,两个字合起来理解就是“睡觉”。
诱、诈:言字旁,都跟说话有关,在课文是“以语言引诱或欺骗”之意。
股:肉字旁(画图向学生解说由“肉”至“月”的变异过程),跟人的身体部位有关,“大腿”。其余的字如:肝、胆、肺、脾、脚、臂等。真正的“月”旁有“朦胧”(指月色不明)等。
顺便简单介绍其它常见形旁,让学生一起来猜度这些偏旁的含义,学生猜得津津有味,从中体味出汉字的魅力。
人字旁,其义跟人有关,如伙、仁、们、仙……
走之底,其义跟走路有关,如远、遥、运、巡、还……
双人旁,其义跟行走有关,如行、徒、往、征、待、徊……
竖心旁、心字底,其义都跟心理活动有关,如怡、愉、惚、忏、想、思……
三点水,其义跟水有关,如江、海、淹、湿、沫、泳、沥……
两点水,其义跟冰、冷有关,如冰、凉、凄、凇……
木字旁,其义跟树木有关,如树、桉、林……
提手旁,都跟人的动作有关,如拉、折、捡、挽、捧、打……
金字旁,其义跟金属有关,如铁、铜、钦、钿、钗、铃、钟、钓……
左耳旁,其义跟地势高低不平有关:险、陷、降、陵、陛、阶、陆、除……
斜玉旁,其义都跟玉有关,如瑕、瑜、琰、璞、琢、理……
足字旁,其义跟腿的动作有关,如踢、跳、蹦、践、跻、踝……
饣旁,其义跟食物有关,如饭、饱、馑、饥、饵、饪……
(2)组词法:遇到难以说清的字,先给这个字组词,尤其注意它在成语里的含义,猜测该词词义。如课文里的这些词:缀(连缀)、窘(困窘)、暇(闲暇)倚(倚靠)、弛(松弛)、隧(隧道)、黠(狡黠)、瞑(死不瞑目)、顾(回顾、左顾右盼)
从组词中,再结合句子、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度出词的含义。
学生把课文翻译完后,我再把《狼》的另外两则拿出来让学生做迁移练习,让学生找出这两篇文章较难的字词,然后用刚才教的猜字法:猜形声字字义和组词法,猜度出 “逡巡”是“来回走动”之意;“缢”是用“丝绳吊死”之意;“饵”是“用肉做诱饵”之意;“瞰”组词为(鸟瞰),“看”的意思;“钩”其一意为“用钩子钩住肉”,另一意为“钩子”。
学生在猜字义、组词的过程中尝到了极大的乐趣,学习的情绪很高涨,很快把《狼》的另两则也翻译出来了。
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比较大。虽然猜字义、组词的理解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依靠字典来确定字词的含义。但是这种方法带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学古文我们先不要怕它,把一篇古文分拆成许多字词,一个一个字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能慢慢弄懂整篇文章。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找到学古文的“入口”,像庖丁解牛一样,找到下刀的地方,找到切割的方法,翻译古文不是一件难事,学古文甚至会变得很有趣。
在后来的古文学习中,我把这种方法贯穿进去,让学生大胆地组词、猜字义,慢慢地,学生不那么怕古文了,古文不那么难懂,学古文不那么枯燥。不知不觉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了。相信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学生基本能看懂简单的文言文,达到可以放手翻译的水平。
也说“身教”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不外乎是“言传”和“身教”。徐州市举行的“魅力教师”大赛该是属于“身教”的范畴吧。
我很认同大赛的主旨,给老师一个秀场,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现在的教师。“有多少辛勤的教师默默耕耘一生,有多少优秀的教师言传身教从没有被重视。”如今总算有人关注与重视在信息时代大潮流中的教师了。说实在的,我一向不认同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不过是一个职业,凭什么要求老师奉献整个生命去成就一份只是平常的职业,似乎不为工作耗尽所有的精力就是不对的!我曾经跟学生批过教师的“红烛”、“春蚕”精神:“为什么老师就该奉献,而且还至死不悔!如果这份工作不能让我实现自我的完善,却要求我完全地奉献,那对我公平吗?一个人如果不能成就自己,那他拿什么去成就别人!”
我会对我的工作负责,我会对我的学生负责,同时,我也要对我自己负责。我可以在讲台上挥洒才情,我可以在作业本上留下灵感,我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分享他们纯洁的情感……这一切源自于我完整的自我而不是苦涩的“奉献”,所以,我会把生命中的一部分留给自己,读书、生活、娱乐……老师不应该忙得忘记了外面的流行信息,除了国家大事、社会新闻外,娱乐资讯、流行服饰等也应该纳入老师的生活。就老师的外在形象而言,我不喜欢那些几十年服饰和发型都不改变的老师,走进他们的课堂,就像走进古墓一样,一切都散发着陈腐的味道。
我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上课。因为喜欢旗袍,我可以秀足一个星期,让那个星期变成一个令人难忘的“旗袍周”,就在旗袍温婉的柔媚里,带领学生品着江南情韵去看《社戏》。我也会穿得很时尚,短裙靴子长耳环;我也会穿得很休闲,牛仔裤T恤休闲鞋;我也会穿得很淑女,高跟鞋长裙披肩发……我可以应学生的要求,很煸情地拿起他们桌上的一支笔,当场把长发盘成一个髻;我可以在学生对我服饰的惊呼中,很坦然地跟他们开玩笑:“都说你们没见过靓女啦!”然后听他们全体一起的“嘘”声;我还可以让女孩们迷恋地细看我独特的耳环、精致的鞋子……但是,所有的这一切,我把它控制在三分钟以内!说到底,再精美的服饰不过是我们生命的点缀而不是主流。尤其在课堂上,教学才是真正重要的主体!一个课上得不好的老师,即使服装再精美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尊重。教师靓丽得体的形象会给精彩的课堂加分,让学生更加赏心悦目,但扎扎实实的教学才是老师的根本!
我就质疑徐州“魅力教师”选拔出的100强。都是“青春靓丽”,幼儿园小学老师居多,并且舞蹈老师居多。不可否认舞蹈老师的形象之美,但难道能歌善舞体形好就是教师形象的标准吗?我所敬佩的老师是宽宏大度、精于专业,并且形象得体。他(她)穿着大方,可靓丽可端庄可富有个性;他(她)课堂生活有趣,吸引得学生目不转睛;他(她)对学生负责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表扬学生不遗余力,批评学生不苟且姑息;他(她)对同事关怀,愿意与人合作,共同进步;他(她)对家长和气有礼善启,不卑不亢……我不知道站在舞台上“青春靓丽”的“魅力教师”有多少符合这样的条件?比赛的选拔又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毕竟教师的工作在讲台而不在舞台,也不在短信平台。
如果“魅力教师”的选拔是在舞台上的走秀演讲和信息平台的短信积累,那也只是流于像“超女”那样浅薄的一场闹剧而已,于教师的形象有损而无益。
借力
有一天,两位学生说要来我家做作业,我说:“好呀!”
那天她们俩做了语文,又做了英语、数学,只半天就把作业全做完,期间她们几乎没有问我一个问题,只是感觉到她们很在乎我的存在。有几次似乎遇到了难题,但她们稍一商量就自己解决了。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我并没有给任何提示,也没有参予做题,但她们的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事后我跟她们总结道:“其实你们的难题并不需要我来解答,你们是在向我‘借力’,借助我给你们一种可以冷静和专心的力量,这种力量足可以解决任何难题!”
如何给学生借力,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因难,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多方面启发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师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但是这样做,我们其实在扼杀学生的能力,剥夺他们学习的乐趣。有些老师很周到,方方面面都替学生考虑到了,把知识嚼得碎碎地一口一口喂给学生。学生每天伸长勃子,张着嘴巴,像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只等着把老师讲的内容吞下去,他们只有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想法。时间长了,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慢慢形成没有活力的“满堂灌”。
调查显示,信息通过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听者最多只能接受60-70%,这还是那些专心听讲的,至于那些不专心的,有多少能听进耳朵里,只有天知道!更可怕的是,学生一旦形成了抄答案、背答案的习惯,就会渐渐失去了创造力,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再也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我们只是给学生借力,学生只是借助我们的一点帮助、一点力量去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怎样给学生借力,这是教学的技巧,是教学的智慧。
“老师,‘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课堂上问。
“注解告诉我们什么?”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庭院里是否有水?”
有说有的,有说没有的。老师这时说:“再读一读原句,哪个字透露出重要信息?”
扰扰嚷嚷一阵子,有学生说:“如——‘好像’的意思,说明不是真的有。”
“很好!再看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学生再看原文,说:“写月色。”
“那应该是什么东西像积水一样澄澈?”
“哦——”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句是写“庭院里(的月色)像积水一样清澈”,连同下一句“水中藻、荇交错”也是月影下的错觉,不是真有水、有藻荇,“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不替学生解决问题,只是借一点点力量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难题,学生会乐在其中。
身为家长更加要注意给孩子借力,而不“包办”。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对孩子的衣食都进行包办。什么洗碗扫地洗衣服一概不用管,做饭就更加不行了,万一烫伤了怎么办?别的事也不用管了,玩也别去了,到房间里看书学习去,拿着习题多做多练吧!久而久之,孩子完全没有了做家务的概念,也没有照顾别人的意识,他们在书海题海里日复一日枯燥地游弋着,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当然有不少能干的妈妈说:“他不会做,做不好!”
是的,孩子总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一天,女儿倒洒了水,弄了一桌一地,她正狼狈不堪时,我递给她一条抹布,让她自己擦。工作不算难,她做到了,为自己的过失担负了责任,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这里及时递给她抹布,并且让她自己收拾同等重要!
孩子碗里的饭经常吃不完,既浪费又养成不良的习惯。我很赞赏一位朋友的做法,他说:“我帮你吃掉两口,剩下的你一定要吃完!”所以,他孩子的碗里从来没有剩饭,孩子长得又壮又实。
中午忽然听到女儿在闹,跟姑姑在讲条件。原来姑姑跟她约定:今天做完两页口算就奖给她最喜欢的果糖。她想吃果糖,又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两页口算,因为她平时都是每天做一页的。我让女儿坐下来,先看口算的题目。
“这道题不难嘛,”我指着8004÷4道,“你直接就可以写答案了。”
她很快写了答案,但还是点急躁不安,我只鼓励她,让她情绪渐渐平复。她一道题一道题地写,我只在旁边看着,为她坐镇!期间她对511÷7有点因惑而烦恼,我问她:“5除以7够吗?”
她摇摇头,想一想。
“哦——我知道了!”她提笔写下答案,我笑一笑,退到一边。
她越做越顺,我离开了。不到半个小时,她得到了她的奖品,高兴得又蹦又笑。
给孩子一个目标,还要给他一点帮助,借一点力,给他一个宁静的心境,让他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孩子往往能完成任务,这比讲道理有效多了。
目前,学校实行的都是大班制,一个班普遍四五十人,有些偏远的地方可能人数更多,而一个老师往往教两个班或以上,这样,一个老师要面对一百名左右的孩子,确实会有许多力不能到的地方,家长们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包办,切忌替代孩子把事情做好!
学会给孩子借力,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