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城郊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06.11
注意:三、四两大题是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道,记分也只记一道的分数。
Ⅰ卷 (阅读66分)
甲 必考题(51分)
本试卷包括阅读和表达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一、 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①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 ,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②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③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 。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水平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④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分、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多。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⑤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冷漠,了解也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两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⑦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吗?
⑧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⑨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1.请根据文意,在①段和③段的横线上分别按要求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答:(1)①段横线上填 (双音词)
(2)③段横线上填 (熟语)
2.文中引用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3.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篇末则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为什么“我”开始是“想……哭”而结尾则“只有……哭”?(6分)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狂热追求,其实学不到什么新东西,只是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B.第四段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C.文中列举“准大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反映的问题,其原因是英语的泛滥导致年轻一代对汉语的冷漠。
D.文中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意在说明汉语是美丽的,不要盲目迷信外语万能,不要等到危及汉语存亡时后悔不迭。
E.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向全社会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重视,使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目。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琰偿之,琰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洪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琰从容回:“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琰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琰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琰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琰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 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 沉细:沉稳细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杨琰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琰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盂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琰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琰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盂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杨琰很受触动 ,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琰受向士壁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8.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似 道 欲 杀 之 琰 曰 汉 高 祖 以 黄 金 万 斤 付陈 平 不 问 出 入 公乃 顾 此 区 区 不 以 结 豪 杰 之 心 邪 似 道 始 置 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1)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二)诗歌阅读(7分)
鉴赏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1题。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 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 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10. 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A. 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 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 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 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11. 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4分)
(三)名言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15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13—15题:
秘密
邵昌玺
早上七点钟,新来的办事员周可就早早地来到工厂,因为今天要举行一项同外商洽谈合作项目并引进外资的重要活动,他必须赶在八点之前把会场布置妥当。昨天下班之前周可就已经把会场布置好了,今天需要在一些细节上完善一下。
周可把会场中间的椭圆形会议桌擦了又擦,直到一尘不染,才在外商代表方就座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并放上“嘉宾席”标志牌。同样,他也在厂方代表就座区域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放上“厂方代表席”标志牌,自然地把会场分成两部分。
八点钟,双方代表准时走进会场。周可首先客气地把外商代表杰克一行请到“嘉宾席”就座,然后安排“自己人”在对面落座。他则站在会场一角,随时准备为会议服务。
洽谈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会场里变得很嘈杂。
原来,双方因为资金的投放问题意见不一致,产生分歧:杰克认为把资金投向一项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项目上,有风险,是在滥用合作资金;而厂方代表则想表明他们是决不会滥用这笔资金的,因为这个项目他们也是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双方据理力争,僵持不下。
周可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十点三十分,会场休息时间到,双方代表都走出会场,进行片刻休息。
不一会儿,周可看见杰克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走进会场,并顺便坐到了“厂方代表席”上。还没等他过去提醒,竟然拿起眼前果盘里的“水果”就要吃起来。
霎时,周可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目瞪口呆,眼看着杰克把“水果”慢慢地放进嘴里…… 周可就像一座雕塑,完全僵住了。
虽然“厂方代表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和“嘉宾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同样“鲜艳欲滴”,但是,“嘉宾席”上果盘里盛着的是真正散发着清香味的各色水果,而“厂方代表席”果盘里盛着的则是有色无味的“水果模型”,说白了,就是各种“塑料水果”。因为做得“精致”,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外人一般是看不出真伪的,也只有本厂员工才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每次在这种场合之下,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人去动面前的“水果”,只有看客人吃的份。今天他也是照例行事,可万万也没想到却在这上面出了岔子。
果然不出所料,杰克眉头紧锁,把已经放到嘴里没有咬动的“水果”拿在手里反复地看,又看看四周。当他看到面前会议桌上摆着的“厂方代表席”标志牌,好像也意识到自己坐错了位子。他又看了看面前果盘里的“水果”,然后起身回到原来座位重新坐下。
周可面如死灰。
这时,休息的与会代表陆续走进会场,等大家到齐后,杰克站起身,郑重地说:“诸位,我已在合同书上签了字,我宣布,我方同意跟贵厂合作,并接受你们提出的方案,我们会按照合同的约定于近期把第一笔合作资金划入贵厂账户。”
一句话,让所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旁的周可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晕头转向。
杰克接着说:“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他们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杰克边说边指着对面水果盘里的“水果”。
外商代表方的其他人员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这时周可和厂方代表都反应过来,随即,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13.请你概括出办事员周可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14.联系文中杰克的话:“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取得成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5.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8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6.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4分)
答:
17.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5分)
答:
18.、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每条不超过50字,每条3分,共6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Ⅱ卷 (表达8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 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看着赵本山幽默夸张的小品表演,台下的观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为了让“神州六号”早日飞天,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攻克了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神州六号”于10月12日顺利升空。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才。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 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2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 。
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23.某中学邀请航天英雄聂海胜到校作题为“为圆航天梦”的报告。请根据以下材料,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90字。)(8分)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与杨利伟一起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参加“神五”航天飞行的选拔。2005年6月,又与另五位航天员入选“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2005年10月12日与费俊龙一起执行“神六”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潮阳区城郊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案
(一)(18分)
1.(1)①段横线上填:哗然 (2)③段横线上填:水涨船高
2.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致答词时用汉语,说明了一个人(或丁肇中)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热爱,也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尊重。(意思对则可,每个要点2分)
3.面对汉语现在已成了一种弱势语言(或本民族语言文化遭冷漠的境地)“我”深感忧虑痛心,因而“想哭”;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或残酷的现实)“我”又无可奈何,因而“只有哭”。(答对意思则可。答对一个要点给3分,答对两个要点给6分)
4.B、D(A表述一概而论,太绝对化,不合原文意思。注意把握第三段开头“大多听讲者”“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中的“大多”、“难以”。C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E项:文中并没有“使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的意思。每选对一项得2分,选答三项或三项以上的不给分)
(二)(33分)
5.C(动色:变了脸色)
6.D(A第一个“数”是数量词“几个”的意思,第二个“数”是副词“多次”的意思。B.第一个“用”是连词,相当于“因为”,第二个“用”是动词,相当于“采用”。C第一个“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个“乃”是副词,相当于“竟”。D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
7.C(“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不合文意,这里是接受立功大将的拜见)
8.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9.(1)但是现在正当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的时候,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关键词:第——但,只是;方——正……时候;会客——会集宾客)
(2)于是他断绝了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或:于是他不再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关键词:谢绝——委婉而拒,译为“断绝”“杜绝”;治——治学,研究;遂——于是;这是一个顺承复句,要翻译出这种句式的特点。)
10. B(作者登楼俯瞰,望海楼下临长江,昼夜奔流的涛声传入耳际,使作者联想到三峡的险峻,这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是诗人却说“三峡江声流笔底”,别有趣味。又想起六朝时的片片帆影,这引起了作者举樽饮酒的豪情。这两句诗以诗人的见闻突出望海楼的高大久远。B 项太实了,这两句是虚写的。)
11. 要点:①色彩(红、白)②声音(画角)③动态(催、起)。
解析:诗人在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并且画角之声入诗,日落、烟起形成动态或者说趋向的对比,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12.(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15分)
13.谨慎认真——紧张担心——感动喜悦
14. “小节”是指那一盘盘鲜艳欲滴的“塑料水果”,说明该厂“把节俭放在第一位”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千变万化,但是“节俭”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节俭是创业之本,是守业之秘。
15.巧设悬念,险象迭生,扣人心弦。“悬念”在情节上,悬念是该小说成功的关键。举例略。
(四)(15分)
16.(1)内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2分)
(2)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铺垫。(2分)
17.山河铭记着他为保持国土完整(收复台湾)所作的贡献,(3分)历史弘扬着他智勇忠义的民族精神。(2分)
18.(1)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3分)
(2)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3分)
(五)(24分)
19.答案:A。 (B.“忍俊不禁”与“笑”重复; C.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D.释怀:某种情感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中“难以”改为“不能”就对了。) (3分)
20.A(B成分多余或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关系不当,删除“的干部工人”。C“看到”一词缺乏宾语中心,可在“文学家”后加上“的品质”。D语序不当。)(3分)
21.参考答案:爱心是一泓流淌在沙漠的泉水,使疲惫久渴的人感悟生命的甘甜;爱心是一首回荡在春天的歌谣,使卧病在床的人生出抗争的顽强。(6分)
22. 【答案:②④①③】(4分)
23.参考答案:航天英雄聂海胜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他以优异成绩通过综合考核,并与费俊龙一起圆满完成“神六”航天飞行任务,圆了航天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我们作“为圆航天梦”的报告。(5分)
[称谓得体1分;直呼“聂海胜”不得分。内容紧扣“圆航天梦”得2分;内容游离“圆航天梦”,酌情扣1~2分。符合开场白要求,如“欢迎……作‘为圆航天梦’的报告”2分。超字扣1分。]
(六)(60分)
【参考译文】
杨琰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琰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治政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琰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琰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琰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盂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琰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杨琰让他偿还,杨琰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琰说:“汉高祖把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竞顾念这区区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话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琰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当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的时候,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琰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断绝了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壁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琰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琰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琰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琰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壁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琰生病没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