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狼》教案》
   作者:余知真   阅读次数:311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狼》教案

      《狼》教案

(深圳市海滨中学 余知真)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说——说译文。(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倚薪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暝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6‘老师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说一遍译文,说完之后老师检查。

    (三)读——读顺;说——说描叙文。(约12分钟)

    1.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5.教师点拨: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①设置环境  ②添加动静  ③加上声色  ④安排远近  ⑤配上衬景  ⑥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6.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四)读——读美;说——说评析文。(13分钟左右)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4.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5.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五)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深圳市海滨中学 余知真)

 


最后更新[2004-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