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王敏娥:《家园如梦》教案实录》
出处:语文味      阅读次数:52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敏娥:《家园如梦》教案实录

《家园如梦》教案

执教者  王敏娥龙城初级中学

 

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能理解家园的真正含义;

     2、能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掌握一些赏析文学作品的技巧。

     

学习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咱们班上课,又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紧张吧?为了放松咱们的心情,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节热身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好吗?首先请同学们伸出约嚎砂男∈郑呐淖约旱男×车埃倥呐淖约好髁恋难劬Γ詈笈呐淖约旱男∈郑?/SPAN>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鼓励,有你们的支持,我相信这一节课我们一定会上得很精彩的!

好,上课!

  刚才老师的心情虽然很紧张,但是一听到同学们的笑声,老师的心情马上就轻松多了。因为啊,老师觉得咱们班很温暖。要知道,一个温暖的集体,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啊。同样的,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果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园,那么我想我们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我们在座的都是非常幸运的一群,因为我们能时刻和家人在一起。有些人为了生活、学习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他们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这样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脚步,一起回到他梦魂萦绕的家园。

做热身操

活跃课堂气氛

二、朗读颂情

 

 

老师建议同学们这样阅读:轻声阅读文章,读后说出从文中你读懂了

   一个(     )  的家园

   一个(    )的

   一个(    )的母亲

   一个(    )的父亲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后全班交流

有感情地读

 

三、探究赏情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学作品时,应该怎么去赏析呢?教给学生一些赏析的“武器”,赏析文学作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词美

句美

景美

情美

感悟美

例如:(1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2)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交流评价

四、体验悟情

 

 

请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言续说下面的场景:

1)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到荒坡上采摘了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我触摸到了母亲那累累的爱……

2)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点数着树桠上的鸟巢,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映入了父亲的眼帘……

 

续写结尾

交流评价

五、感悟家的含义

 

出示国际家庭日的标志,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含义。

(明确:家是屋檐下一颗心连着一颗心。)

我们自己对亲情也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

 

 

讨论本文主题

 

 

 

六、品读续文

 

 

续文交流

学生评价

六、书写亲情

阅读《家园如梦》的最后一段,然后带着自己对家园的理解,仿写句子:

仿写:     

      假如家园是一支清脆悠扬的歌,那么我将哼着它,昂首阔步地行走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假如家园是---------------------,那么------------------------;假如家园是---------------------,那么---------------------

仿写交流

学生评价

七、延续深情

1)认识一位诗人。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 ,游子思乡之情 ,是他 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2)理解台湾人们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积累一些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背诵积累古诗

八、作业传情

 

送给爸爸妈妈一份心意:

用端正的字迹,把你的劳动成果呈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吧!告诉他们关于你对家园的新理解!

 

 

 

 

二、《家园如梦》课堂实录

龙城初级中学       王敏娥


  20061214,我参加了由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比武。在比赛前的一周,学校发给我们参赛选手每人一篇文章——《家园如梦》。没有任何备课资料,也没有其他任何教学参考资料。我的心一下子慌了,对于教学经验尚浅的我来说,要上好一堂课本身已经不容易,更何况是一篇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的课外阅读文章?

  我反复地阅读着这篇文章,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喜爱它了。我轻轻的朗诵着,文中那至真至诚的亲情就如一条满载着思念的小溪流在我心中流淌。漂泊在外时刻思念家乡的“我”、含辛茹苦如今与家人永隔幽冥的母亲,还有思儿念女时常猫着腰给“我”取鸟蛋的父亲……他们一次次用真情呼唤着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吧!文中的真情能打动我,难道就不能感动学生吗?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将课堂的主线定位为一个字——情!并初步把课堂环节设为:朗读颂情——探究赏情——体验悟情——书写亲情——延续深情——作业传情。虽然没有这篇文章的备课资料,但我想,只要我把学生调动起来,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真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我的课一定能成功!
  下面,就是我根据教学录像整理的课堂教学实录。
  “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咱们班上课,又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紧张吧?为了放松咱们的心情,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节热身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好吗?首先请同学们伸出自己可爱的小手,拍拍自己的小脸蛋,再拍拍自己明亮的眼睛,最后拍拍自己的小手!”因为是借班上课,面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上课之前大家都显得有点生疏,于是我以带领大家做课前热身为借口,用小聪明“骗”取了同学们的掌声。当全班同学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笑了,紧张和拘束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鼓励,有你们的支持,我相信这一节课我们一定会上得很精彩的!好,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请坐!”

“刚才老师的心情虽然很紧张,但是一听到同学们的笑声,老师的心情马上就轻松多了。因为啊,老师觉得咱们班很温暖。要知道,一个温暖的集体,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样的,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果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园,那么我想我们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我们在座的都是非常幸运的一群,因为我们能时刻和家人在一起。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我们一样幸运。有些人为了生活、为了学习或种种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他们温暖的家。他们对自己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就只能寄托在回忆当中。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这样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脚步,一起回到他梦魂萦绕的家园。”

(出示课件第一个环节:朗读颂情)

  下面老师建议同学们这样阅读:轻声阅读文章,读后说出从文中你读懂了

   一个(     )  的家园

   一个(    )的

   一个(    )的母亲

一个(    )的父亲 
  学生们开始朗读。我来回巡视,不时提醒没有出声朗读的学生读起来。
  我看到一位同学一边读一边勾画,便走到他身旁表扬他:“这位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他一边读一边勾画。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大家要向他学习!请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拿起笔,把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和存在疑惑的语句勾画一下。”
  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小了,显然,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朗读完毕。于是我说:“好,同学们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小了,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读完了。有哪一位同学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告诉大家你从文中你读懂了:一个(     )  的家园、

一个(    )的 一个(    )的母亲一个(    )的父亲?”
    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地互相交流,教室里呈现出活跃的气氛……
  “好,我们现在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见解。”我对全体学生说道。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在我正担心会出现冷场的时候,一位男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我喜出望外,对他说:“好,先请这位同学说说。”
  他站了起来:“我的见解是这样的:一个宁静的家园、一个思念家乡的‘我’、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和一个慈爱的父亲。”他的话音刚落,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来,同学们都对这位同学的见解都深表赞同吧?不过,我还想请教这位同学一句,你为什么会填上这样的词语呢?为什么说是一个宁静的家园?”

    “我是从文章当中读出来的,文章的开头写到:‘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这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农村画面。一个思念家乡的我,是因为我从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中读到‘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思念家乡的人。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和一个思儿念女的父亲,我也是在十二自然段中找到的。‘我含辛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

“好,请坐。呵呵,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啊!没想到我们8班的同学们这么会读书。这位同学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的啊!”我情不自禁地说道,并走过去轻轻的拍了拍这位同学的肩膀以示鼓励。“还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吗?”

这时又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示意一位男同学回答,他站起来说道:“一个远去的家园、一个漂泊在外的我、一个慈爱的母亲和父亲。文章的题目是《家园如梦》,这说明家园对作者来说已经是远去了的,作者是一个离开了家园的人,所以我说他是漂泊在外的。另外,我从文中感受到了母亲和父亲对作者那浓浓的爱,所以我认为他们都是慈爱的。”
  
“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到母亲和父亲对‘我’浓浓的爱的?”我马上追问道。

这位男同学胸有成竹的回答说:“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中说,母亲为我摘三月莓的时候刺破了手指,这说明母亲很爱‘我’,而父亲就会猫着腰给‘我’取鸟,而且是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如果他不爱‘我’的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都是农民,又不是吃饱饭没事做的人?”

学生们和全场听课的老师们都大笑了起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

另一位学生发言说:“我觉得还可以填:一个孝顺的我和一个如梦的家园,因为如果‘我’不孝顺的话,‘我’就不会写这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家园如梦》,所以我填如梦的家园……”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我想填一个温馨的家园,文章当中有很多句子都让我很感动,我觉得作者的家是温馨的。”

当她坐下后,我对全班学生说道,“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的掌声,这说明同学们都读懂了文章,读懂了家园、读懂了‘我’、读懂了母亲和父亲。同学们,知道你们读懂文本的关键在哪里吗?”我顿了一下,接着说:“那是因为同学能抓住文章的主题,作者成长过程中感悟到的至真至诚的亲情!同学们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的,你们真会读书,真的很棒!”我向同学们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这么优秀,难道不值得掌声鼓励吗?”在我的鼓动下,顿时,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同学们,光能读懂文本,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赏析文章。今天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一些赏析文章的‘武器‘,有了这些武器后,同学们就能随心所欲的去赏析自己喜欢的文章了。”

出示课件第二个环节:探究赏情:词美、句美、景美、情美、感悟美。

“无论是名家的经典散文,还是我们考试碰到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去入手赏析。这个环节我们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我要看看是我们的男同学棒还是女同学厉害。同学们可以拿着老师交给你们的这些‘武器’去赏析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者提出你有疑惑的句子。好,比赛现在开始!”

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就举起了手。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里的‘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让我想起了很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一开篇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掌声鼓励一下,我要和这位同学握握手,为什么呢?因为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好,咱们握个手吧!”我走向前去,和这位同学紧紧握手。这位同学怔了一下,而后略显羞涩的和我握了握手。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这位同学的发言真的很棒!同时,我觉得这位同学还勇气可嘉!因为他是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我要给这位勇敢的同学加上100分!”全班再一次响起了掌声。

“我觉得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好,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又一个同学说道。

“说得很好!这位同学找到了文章中非常有特点的句子!你能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吗?我鼓励地说。

这位同学继续说道:“文章的结尾把家园比喻成‘袄’、‘鞋’、‘伞’、‘饼’、还有‘线’。”

“很好,你能说出这些比喻句的深刻含义吗?”我继续引导到。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这是说家能给人以温暖。‘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这时学生面露难色。于是我说,“很好,请坐,我先给这位同学加100分。因为他找到了这么优美的句子。这说明他刚才是很用心读书的。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把其他几个比喻句的含义说一下?”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我认为这一句比喻句也是写出了家园给流浪者带来了温暖,因为这里说‘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因为流浪者的脚缺暖,没有鞋穿,但是只要他想起家,就好像有了鞋穿一样温暖。”

一男生:“我不同意她的观点。如果这个比喻句也是写家给流浪者带来温暖的话,为什么还要多写这个比喻句呢?只要写‘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这个比喻句不就行了吗?我爸爸常常跟我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我认为这个比喻是说家能够叫人踏踏实实的做人,老老实实地走路,因为鞋是用来走路的!”

“家能给人踏实,充实的感觉!这位同学很有见地!”我马上补充道。

他的发言让我也很意外:“非常好!我觉得这位同学不只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善于感受的孩子!想一想,他能从阅读的过程中联想到爸爸对他的教导,又能把爸爸对他的教导运用到阅读当中,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学习到“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这可是大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啊!我觉得给他加100分还不够,我要给这么优秀的同学加上150分!”全班同学又不自觉的鼓起了掌。

“好,还有哪位同学能把下面几个比喻句的含义说说的?”

 “老师,我说……”刚刚回答问题的那位小男生又举起了高高的手。

“‘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是说家能给我们挡风遮雨;‘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这是说家能给我们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这说明虽然我们离开了家,但是我们的根还在家园,永远都牵挂着家。”这个小男生一口气说了下来。

我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随即全班也跟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给他加多少分?”

150……”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喊了起来。

我对这几句特别感动:“‘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我感到这句话特别温馨!这里写出了母亲对我累累的爱。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因为要做生意的缘故,常常要出差,我们见面的时间很少,每次回来她就只问我的成绩,但是我知道妈妈是很爱我的,就像文中的母亲一样”。这位同学的情绪有些激动。

“学会阅读又能联系自身实际,这位女同学太棒了,我建议大家给她鼓掌!”我给这位同学加了100分。“我想,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慈爱的,即使他们再忙,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他们的心永远都会牵挂着自己的儿女。”我望着刚刚那位情绪有些激动的同学,当我们四目对视的时候,我欣喜的感觉到她对我的话的感应。

“除了母亲的爱以外,这里还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爱。‘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父亲那么辛苦给我取鸟,是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所以他对我的爱是无怨无悔的爱。”

“很好!请坐。后面那位举手的同学请说!”记完分后,我又抽了一位学生。
   
“老师,我不是赏析,我是不太明白‘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走进城市就是走进文明,这不是每一个农民的希望吗?为什么说是一种折磨呢?”我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转而问道;“有哪个同学可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个女生举起了手,“我认为走进诱惑是因为城市的现代生活,还有文明对于每一个农民来说都是一种诱惑,而折磨就是说,农民要走进城市就要离开家人,离开自己温暖的家,他们就要受到因思念家乡和家人的折磨。”

“请问你对这位同学的解释满意吗?”只见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使劲的点头。“那么我们应不应该给这位小老师一点掌声呢?”

“应该!”全班又一次响起了掌声。

“同时我们要给这位‘女老师’加上100分!”同学们都笑了。

“刚才同学们的分析都是自己读出来的,老师并没有给同学们分析,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老师交给你们的‘武器’运用自如了,是真正读进去了。这说明只要同学们掌握方法,我们也一样可以当老师。还有同学有疑惑的吗?”我继续引导道。

“‘生活就是生生死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个男同学提问道。

“这句话就是说生活不是活着就是死去!”一个男生斩钉截铁地说,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惹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位男生也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提示道,“同学们,我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能不能把文本割裂开来或者把一些词语、语句单独抽出来理解呢?”

“不能!”全班异口同声的说道。我建议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这一段。

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适者生存!”一个聪明的孩子突然喊了起来。

“我听到很好的理解了,不知道这位同学愿不愿意和同学们一齐分享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我鼓励道。在我的暗示下,全班同学“唰”的一声,全都看着这位同学,期待着他的精彩发言。

只见这位同学羞红着脸,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娓娓说道,“我读完这一段以后,感悟到了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要想成为生活的赢家就要适者生存。无论去到哪里,走到哪一个位置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

“家园如梦,梦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仍需继续……”我补充道。

如雷的掌声再次响起……

我给这位男生加了150分,因为他精彩的发言,也因为他能战胜自己鼓起勇气回答问题。

最终,男同学以明显的优势赢了这个环节的比赛。
    
接着,我给学生出示了两个例子,并作了这个环节的小结。

例如:(1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2)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词美、句美、景美、情美、感悟美。刚才同学们都赏析得很好,我们从这两个例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在运用这些‘武器’来赏析文学作品的时候,‘武器’往往是交叉使用的,有些句子既有词美也有景美,同时还有情美和感悟美。能够读到这样的文章,我想我们也一定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美!”

“下面我们要进行下一个环节,体验悟情。刚才我们都是以读者的身份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回到他梦魂萦绕的家园。我们以读者的身份理解了作者的情感。现在我希望同学们能和作者互换角色,以作者的身份重新体悟一下文章那浓浓的亲情。”

出示第三个环节,播放音乐《kiss the rain》。请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言续说下面的场景:

1)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到荒坡上采摘了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我触摸到了母亲那累累的爱……

2)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点数着树桠上的鸟巢,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映入了父亲的眼帘……

同学们开始认真的写了起来,我来回的巡视。不时欣赏着学生的作品。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这让我感到,音乐是一种多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同时还能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恰当的音乐运用到课堂上来,还能帮助学生尽快的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时间渐渐过去,大部分同学们的作品也写完了。这个环节,同学们的表现让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都感到非常的惊喜。学生文采飞扬不说,几个同学还落落大方的走上讲台深情的朗诵自己的作品,读到动情处,几个小女生还几乎哽咽。在学生朗诵作品的时候,龙城初级中学教学处的熊主任几次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下面是我摘录的学生作品。

当我们父子相对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父亲那深深的皱纹、那佝偻着的身子、那深邃的眼睛……一切的一切都揪着我的心。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父亲已经背起我的行李往家里走了,嘴里只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初一(8)刘小翠)

 

我的耳畔想起了那首在井边学会的童谣,我看见了母亲为我采摘三月莓时的身影,我含辛茹苦的母亲啊!我多么想再一次紧紧的抱着您,不让黄泉将我们母子分离!(初一(8)萧丽雅)

 

母亲您生养我,可是现在您却离开了我,让父亲一个人孤独生活在世上。您知道吗?现在就连我也无法陪着父亲。因为我要到那美丽的城市工作。母亲,我爱你!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孩子!(初一(8)班  廖展钧)

 

我内心盼望着,来年时,我再次步入这家园的那刻,看到的是三月莓已挂在母亲那孤单的坟墓上。那鲜红的果子是否会再一次撞击我枯干的心灵?(初一(8)班  史博文)

 

我看着父亲拖动着他年迈的身子,来到了我的面前。这时的我早已热泪盈眶了,我透过一层朦胧,看到了父亲那丝丝白发,父亲的眼里充满欣喜,他一把抱住我,对我说:“孩子,回来就好!”(初一(8)班   张蕾)

 

父亲眸子里突然闪着两颗晶亮的珍珠,慌忙擦去,匆忙走来,接过我手中的行李,走在我的前头,缓缓地向前走着,我轻轻地从父亲手中拿回行李:“由我拿吧!”须(孰)不知,两人眼里早已流动着相同的光泽。(初一(8)班  林培漩)

 

那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来得及回报的悔泪不知不觉慢湿了饱经仓(沧)桑的心灵。没有母亲的爱我会更坚强,把爱延续,用我的生命来谱写新的爱的乐章。(初一(8)班  杨思敏)

我们自己对亲情也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什么是“家”呢?

出示国际家庭日的标志。

“我想家就是同一屋檐下的一颗心连着一颗心。两颗心,心心相印。”我拿出预先折好的两颗一大一小的红心,接着对同学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份创新作业,我们把自己的仿写练习和刚才写的续写,写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这些彩纸上,折成这样两颗心,送给爸爸妈妈,好吗?希望每一位同学回家都能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对‘家’的理解。”接着我把彩纸发给学生。看着精美的彩纸,学生在做仿写练习的时候都显得特别认真。

出示教学环节四——书写真情。

阅读《家园如梦》的最后一段,然后带着自己对家园的理解,仿写句子:

仿写:     

      假如家园是一支清脆悠扬的歌,那么我将哼着它,昂首阔步地行走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假如家园是---------------------,那么------------------------;假如家园是---------------------,那么---------------------

下面是我课后收集的同学们的课堂仿写练习。

假如家园是一个樱花瓣飘扬的园子,那么我会躺在草地上,享受着花香,回想与父母一起的美好日子,假如家园是一首优雅的诗,那么我会精品细读,在夜深之时那字里行间的美丽将对我想家的心情进行安抚。(初一(8)班  林培漩)

 

假如家园湿一颗种子,我将带着它,用我的生命来灌溉它;假如家园是一簇火苗,我将靠着它,让它永不熄灭。(初一(8)班   张蕾)

 

假如家园是一颗不落的北极星,那么即使经历再大的困难我也会坚持;假如家园是一盏指路灯,那么失去航标的帆船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初一(8)班  杨思敏)

非常遗憾的是,因为这是临时借来的班级,课间十分钟,许多学生都涌上来要我教他们折红心以及询问我的一些情况。匆忙中只能收集到几个学生的作品。

学生就仿写内容作了热烈的交流,课堂气氛很好。

出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延续深情。

台湾海峡原是海峡两岸相互沟通的便捷通道,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海峡犹如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亲人不能相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海遥望寄托思念之情。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思念之情的诗人,他的名字叫余光中。”

出示余光中先生的简介。“余光中先生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乡愁》,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学生深情朗诵。

余光中先生在诗中说到自己小时候离家外出思乡想念母亲时只能通过写信与家人联系表达乡愁,成家后在海外漂泊不能与妻子家人团聚,只能是在逢年过节时坐船回家与家人相聚,当自己长大成家立业了,而母亲却去世了,不能报答老人家的养育之恩,只能在祭奠的日子在母亲坟前寄托自己的哀思。而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为了自己与家乡之间阻隔。这首诗寄托了台湾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把它背下来。”

“此外,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怀乡诗篇,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我们刚刚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在这堂课的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首英文歌,它的名字叫《HOME》,感谢同学们今天的精彩表现,真诚的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园。下课!”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这堂课在愉悦的音乐声中结束……

                 

20061226 根据实况录像整理


教学后记:

这堂课一结束,我们的语文科组长就冲上讲台想要把学生的课堂作品收集起来,她是被学生的作品所打动了,并希望能留住这一堂课的教学成果。我非常感谢她的提醒,假如没有她的这一举动,我的课堂实录里便不会留下学生这么精彩的语句了。
  《家园如梦》全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山珍是一位知名度不高的作家,关于他的资料在网络上很难找到,虽然没有备课材料,但是上下来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反响都很好,而我自己也在上课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师生互动是我们课堂效率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经过这次教学比武,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远远要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从比赛的讲台下来后,许多老教师都夸我的进步很大。我欣慰之余,也深切的感受到,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永远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能只是埋头给学生上课,而要找时间给自己多上课。在比赛前的短短一个星期里,我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看了许多优质课件以及名教师的课堂实录。我发现一堂好的语文课是有迹可寻的。其中学生互动是课堂的关键,一堂好课不在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让学生读懂了多少,参与了多少。

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学习优秀教师的长处。我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比如说,我从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学习到了赏析文章的方法,老师在《散步》一文的课堂实录中提到赏析的方法: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和蕴意美。于是,我便将老师的方法改造成通俗易懂的鉴赏武器“词美、句美、景美、情美和感悟美”,并将它设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我还从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学习到了很多表扬学生的方法,比如说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以握手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肯定,还有用名人名言来赞美学生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最后,我想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才能。要以培养出能让自己崇拜的学生为荣。课前,有不少老师认为我出的仿写题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实践证明,学生的才能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放手让学生去创造,我们的课堂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我的这节课一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第一名!

 

附:《家园如梦》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含辛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最后更新[2007-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