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宁夏06中考试题》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阅读次数:492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夏06中考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非课改)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9)

    真正的强者,要勇敢,但不能急躁;要行动迅速,但不能轻举妄动;要善于割舍,但不能轻言放弃。走进考场的你,也是一位强者。

1.请仿照上面写法,结合你的考试实际,把下面的活补写完整。(4)

                       ,但不能                      

                       ,但不能                      

2.观察下面“不同的教育”这幅图,概括寓意,并写出你读图的感受。(4)

寓意:

 

 

 

感受:

 

 

 

3.请你为班级美文朗诵会拟写一个主题鲜明的会标。(不超过20个字)(2)

4.发挥想象,设计一段关于左右手的对话,要求意思明确,表达完整。(4)

左手对右手说:

 

右手对左手说:

 

5.默写(5)

①坐观垂钓者,                     

②力尽不知热,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⑤采菊东篱下,                   

6.从上面诗句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组,介绍作者及出处,并进行赏析。(4)

作者及出处:   

  

赏析:

 

7.按要求填空(6)

  ①写出《饮酒》中揭示心静境自静这一哲理的诗句。

                                            

  ②写出《渔家傲》中表现诗人想家却不能回家这一矛盾心理的诗句。

                                                 

  ③写一句与柳有关的诗句,课内外不限。

                                                         

 

二、阅读(37)

()(14)

8.用“l”标出下面句子中最明显的两处停顿。(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酿泉也。

  翼:                         临:

10.翻译下面句子。(4)

      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1.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看,作者强调的重点是“生于忧患”还是“死于安乐”?说说你的理解。(2)

 

12.《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的“失其本心”指什么?给你怎样的启示?(2)

 

13.下面两句话所强调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又是什么?说说看。(2)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10)

    不要为自己寻找理由

    ①美国职业篮球协会最佳新秀杰森·基德,谈到自己成功历程时说:”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打保龄球。我打得不好,总是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不好,而不是去找原因。父亲就对我说:‘别再找借口了,这不是理由,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他说得对,现在我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决不找借口搪塞。”

达拉斯小牛队每次练完球,人们总会看到有个球员在场内奔跑不辍一小时,一再练习投篮,那就是杰森·基德,因为他是一个不为自己寻找理由的人。

    ②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类似的情况,遇到一些自己不愿意干或不想干的事情,找个理由替自己推脱——“没有时间”;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想到自己一事无成,找个理由自我安慰——“别人的机遇好,而自己不走运”……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件事,想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读过某报的一篇人物专访:一位名气颇大的律师,其钢琴弹得不亚于专业水准,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业务如此繁忙,你是如何抽空搞音乐的?”他笑笑答道:“要是喜欢,总有时间。”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寻找,而不是整天为自己找理由开脱。

    ③“不要为自己寻找理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打开成功之门最好的钥匙。

14.分析文章的标题。(2)

 

15.作者说“不要为自己寻找理由”的目的是                                 

                                                               (12)

16.②段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很多内容,你认为是补出来好,还是省去好?说出理由来。(2)

 

17.文章开头和结尾各选用了一个事例,你认为删去其中一个好吗?为什么?(2)

 

 

18.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2)

 

 

()(13)

                  蝶之生

    ①清晨4时许,天空已有微光。我带着一身俱全的野外装备去等一只蝴蝶的羽化。

    ②大雨一阵阵,不知那个预示今朝将羽化的蛹,会不会在赖床?虽然与蝴蝶近距离相处已近两年,但对每个蛹的羽化时辰,还是难以完全掌握。都说蝴蝶一般在破晓羽化,有一回,我在天刚亮即到达野地现场,却见初生的彩蝶已出蛹挂在枝条上;有时候以为它清晨应该出来,偏偏它撑过了下午。为目睹蝴蝶破蛹而出的片羽吉光,这回我在夜色未尽便来到野林之中。

    ③灌丛林内八分黑,灯光下蛹壳已呈透明状,几乎可以透视壳内黑的蝶翅与鲜黄的蝶腹,而蛹壳外,正滴挂着闪亮的雨珠。水汽如此浓重,它会在破晓羽化吗?

    ④等待,是最惯常的事。放眼四望,万物有形无色,静听夜歌最后一章,雨声偶尔来串场,所幸这会儿雨不大也不连续。

    ⑤雨停了,天也亮了,阳光被挡在云朵后面,四面无风。从蛹的色泽变化,我知道它今早一定会有一场非生即死的巨变,但这是一场没有约定时间的等待。曾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破蛹而出的是寄生蜂,那死亡的蛹,已成蝶形;也曾经,彩蝶羽化的过程出了意外,()堞体粘黏蛹壳,飞向蓝天成了不可及的梦;更多的时候,它们在蛹的阶段即因各种因素而死亡。

    ⑥曾有朋友问我最喜爱哪些动物,又为什么喜欢。我回答的其中之一便是蝴蝶,原因是幼虫化蛹后重生成蝶的神奇蜕变,这也正是我对自我人生的期许。那时候,我还没有研究蝴蝶,也不曾看着一只蝴蝶在野地长大,而眼前这个即将重生的蛹,却是在我时时探看的情况下长大的。从它还是颗蝶卵,我便记录着它,当然也记录着它众多的兄弟姐妹,这些虫儿们饱受天候的考验,在这过程中,大部分的幼虫先后死亡,能顺利化蛹的屈指可数,着实不易。而最令我期待的,莫过于它接下来即将展示的生命变化。

    69分,蛹的顶部出现了一隙裂缝!接着裂缝慢慢被顶开,蝴蝶的前足向外探索;然后再将蛹盖撑开些,脚用点儿力,头部出壳;停顿会儿,脚再用点力,胸部出壳;最后六足齐动,翅翼与腹部被快速拉出这世界。一个腹部肥大,翅膀皱巴巴的小团状蝶体呈现眼前,我屏气凝神盯着这看起来有点陌生的生物,它节奏均一地微动着皱翅,动着动着,血液淋巴注入翅脉,顷刻问皱翅撑平,一只我所熟悉的黄裳凤蝶在微雨中新生。整个过程只有1分多钟。

    ⑧我一边进行调查,一边等待新生的彩蝶起飞,看着草上啃着茎叶的幼虫,再探看准备起飞翔舞的成蝶,我还是惊叹不已:美丽的蝴蝶竞是由毛毛虫蜕变的!

    10时左右,那只蝴蝶晾干了翅翼,在我附近试舞一段后飞出林外,展开我无缘再时时探看的空中旅程。对它,我自然是充满祝福,但在不远的海上,强烈的台风已经向着这座岛屿而来;在经历过生命中的重重考验之后,它挥动美丽的双翼,又将迎接一场风雨……

    (杜虹/文)

1 9.①段中画线处一个“等”字传达出怎样的意思?把它换成“看”表达效果一样吗?说出理由来。(2)

 

20.文章开头几处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

 

21.⑤段中“非死即生”写出了                                ;“巨变”写出了                       ;整句话的意思是                           (3)

22.你认为⑤段中介绍蝴蝶羽化“关键时刻”的甲乙两种情形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2)

 

 

23.从全文内容看,文中只有第⑦段写的是“蝶之生”,那么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说说看。(2)

 

24.⑦段中“整个过程只有1分多钟?这句话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说出理由来。(2)

 

三、作文(50)

25.作文

    提示:①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30行。

    ②要真实、有个性地表达,凡套写、抄袭的文章均酌情扣分或不给分。

    ③文中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化名,以免透露有关信息,影响得分。

    题目一:从《蝶之生》一文看,彩蝶羽化的前前后后一定有不少的故事,或者彩蝶的羽化二定让你有不少的感受。请你发挥想象或联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扩写、续写、改写均可)

    题目二: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初三

 

 

 

 

参考答案:

1.略。(能结合实际、意思明确、表达连贯即可)

2.寓意:对孩子多些赏识就多一份自信与成功;过多指责就会多些自卑与失败。

  感受:能围绕“赏识教育”的优点和“指责教育”的不足来谈即可。

3.语言指向明确,意思集中即可。

  示例:走近美文  滋养心灵(立意、语言好即可,答案精彩有创意加1)

4.想象联想合理,意思明确、表达完整即可。

5徒有羡鱼情  ②但惜夏日长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⑤悠然见南山

6.作者、出处  (2)  (能简要介绍作者出处2分,只写出处和作者姓名得1)

要点如下:

  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田园派诗人孟浩然。

  ②《观刈麦》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居易。

  ③《行路难》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④《渔家傲》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⑤《饮酒》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赏析:(2)  (能就内容或形式进行赏析2分,若能将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加1)

  要点如下:

  ①引用典故,表现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郁闷。

  ②直抒胸臆,形象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反常的心理,充满同情和怜悯。

  ③比喻形象,坚信理想抱负定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④借景抒情,突出边塞秋天特有的景象,渲染气氛,表达思乡之情。

  ⑤清新质朴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寄情山水的闲适与超脱。

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凡诗句中出现柳”即可)答案略。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翼:像张开的鸟翅一样  临:靠近(紧贴)

10人们在治学上,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何用呢?

  ()知道我以前从没有真正游历过,真正的游历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11.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反面对生于忧患的补充。(结合内容分析,意思正确即可)

12①“失其本心指的是失去

  ②要求:能围绕“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舍义取生”作答即可。

13.同:都认为人是战前准备的关键。

  异:曹刿强调取信于民;诸葛亮则强调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要激励官兵。

14是论题引出了议论的话题。

    ②是论点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是结论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④语言特点:直截了当、旗帜鲜明、语气强烈、不容置疑。(能从以上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15.希望人们能够戒除陋习,取得成功。(用原文是打开成功之门最好的钥匙亦可)

16.省去好。省略号前所列举的两种现象已经包容了各种情形,无须再哕嗦重复。

17.不能删。

  第一个事例是由原因导出结果,重在说明“为自己寻找理由”是常见的事,即使是杰森·基德这样的人也概莫能外。

  第二个事例是由结果推出原因,侧重说明成功者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不为自己寻找理由”。  (意思对即可)

18.先用让步的说法,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为自己寻找理由这个问题的普遍性,以此强调这一论题的针对性和必要性;然后列举为自己寻找理由的种种表现及后果,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再次举例强调并得出结论,不为自己寻找理由不但可以使人获得成功,而且还可使人以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意思对即可)

19字一方面说出蝶的羽化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说出了的期待与担忧,从而说明生命的奇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见到的。

20.特点:写出了光线的幽暗与气候的多变。(1)

  用意:说明成长的不易,既需要挑战自我,又得接受外在的种种考验。(1)

21①“非死即生写出了羽化的两种不同结果:不是愿望达成就是愿望落空。

  ②“巨变”写出了羽化愿望的达成可以使生命升华、产生质的飞跃。

  ③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创造生命的奇迹,就要面对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一个要点1分,共3)

22.不能。甲、乙分别指代决定彩蝶羽化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这两种情形。删去后无法完整说明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23写作的重点不在于突出蝶如何辉煌,而在于突出蝶是如何走向辉煌的,告诉人们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这个道理。

    ②详写前文是为后文写羽化蓄势铺垫。(围绕以上一个方面作答即可)

24羽化只是一瞬间的事,而为这一瞬间需要整整一生的准备。说明成长需要全力付出。

  ②以时问的短暂来突出本段的细节描写。

  ③短时问完成羽化,说明生命力的蓬勃与旺盛。(围绕以上一个方面作答即可)

25.略

 


最后更新[2007-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