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中学2006年下期九年级上
语 文 期 末 试 卷
梅山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将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方格内,并依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根深dì固 怒不可è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组分别是(① ②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曾益其所不能/精益求精
C.朝服衣冠,窥镜/朝三暮四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羊补牢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3-5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
5.请你结合我们所学孟子的文章,举一例子谈谈孟子语言某一方面的特点并对孟子的思想加以评价。(3分)
(三)古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考查(10分)
6.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
(4)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5)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
(6)得道者多助, (《孟子 公孙丑下》)
(7)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8)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9)轮台九月风夜吼,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8题。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8.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说明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昆虫与音乐
无论是在深深的幽谷,还是花木掩映的河边;无论是瓜棚连着豆架的茅舍,还是窗明几净的校园,处处可闻虫鸣。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蜂飞响热烈,使人感到欢欣!
温煦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甚至在那寂静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偶尔欣赏到灶蟋动听的歌声。其实很多昆虫都能歌唱。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16目之多。有人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融入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绕着清香的柏树发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像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钟声……”昆虫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马嘶,有的像鸟鸣,有的如风吹,有的又像……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那里有一盒飞虱发音的磁带,若把它们用声音分析摄像仪转变成波形图,则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
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子有: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菏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此曲灌有唱片;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格外热烈欢快,当然也被录成了唱片;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戏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梁祝》,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肺腑。
9.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3分)
10.用第2段加点的词写一句话,不得用原文的句子改写。(3分)
总是……甚至……尤其……
11、文中引用了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描写克利斯朵夫躺在草地上听昆虫声音的一段话,有什么说明作用?(3分)
12、昆虫的声音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除了文中所举的例子外,请你你再举两例。
(音乐、文学均可,要求写出作品名称及主要内容或特点。)(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⑴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2)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几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3)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4)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5)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6)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7)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8)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9)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10)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有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11)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选自广西教育出版社《新语文读本》初中卷6 有删改)
13.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⑴"我"为什么"笑了起来"?⑵"我"为什么感到"满足"?。(3分)
答
14.具体解释第⑨段和第⑩段中"出来"一词的不同含义。
答(1)
(2) (2分)
15.文中(2)段画线句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味和谐。(2分)
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
16.文章语言很美,请选择一处加以品味。(3分)
17.第(7)段中“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改成“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全是不景气。”好不好?为什么?(2分)
18.第(10)段画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人有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
19.文中最后写道“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你是怎样理解的?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请简单写写。(4分)
20.作文:
劳动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伴随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除诗歌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班级和同学姓名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答题卷
(细心答题,考出智慧和灵气,收获喜悦和欢欣!)
一、(5分)
1.
二、(25分)
(一)(4分)
2.(① ②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3.①蹴: ②乡: (1分)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翻译:
5.
(3分)
(三)(10分)
6.默写填空
(1) (2)
(3) (4)
(5) (选自《 》)
(6) (7)
(8) (9)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7. (2分)
8. (3分)三、(30分)(一)说明文阅读(12分)
9.
(3分)
10.总是……甚至……尤其……(3分)
11.
(3分)
12.
(3分)(二)(18分)
13.
(3分)
14.(1)⑨
(2)⑩ (2分)
15. (2分)
16.
(3分)
17.
(2分)
18. (2分)
19.
(4分)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答题案
1.根深蒂固 怒不可遏(5分)
2.(① b ② d )(4分)
3.①蹴:用脚踢(踏) ②乡: 同“向”,从前,以前(1分)
4.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2分)
5.语言特点: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写出一例即可2分)评价孟子可从其观点出发,如“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类。(1分)
6.默写填空(10分)
(1) 白露为霜(2)窈窕淑女
(3)入则无拂士(4)一鼓作气
(5)门庭若市(选自《战国策》)
(6)失道寡助(7)胜作一书生
(8)玉垒浮云变古今(9)一川碎石大如斗
7.人们像仇敌一样恨他(恨他如仇敌),讨厌它像讨厌鸱枭一样(讨厌他如鸱枭)。(2分)
8.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3分)
9.昆虫自身能产生音乐;昆虫使无数艺术家得到灵感,创作出音乐作品。(3分)
10. 略(3分)注意语句、逻辑关系
11.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昆虫的声音就如美妙的音乐,能让人陶醉,使人着迷。(3分)
12.如王维《入若耶溪》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校园歌曲《童年》的歌词中有“知了在声声叫个不停”。(3分)(《昆虫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千》)
对独到清新见解,大胆给分
13.基本意思对即可。⑴我为花朵的美(或:生机)所感动。⑵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3分)
14(1)⑨指的是: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表面上的离开,被动出来;
(2)⑩指的是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完成得美而好,主动 “出来”对独到见解,大胆给分 (2分)
15.对独到清新见解,大胆给分,好例子摘录几句(2分)
16.对独到清新见解,大胆给分(3分)可从修辞、句式、词语等入手。
17.不好。前者是问句,商榷的语气,委婉而留有余地,给人舒缓之感。后者太绝对。(2分)
18.人没有草木那样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2分)
19.此题较难,只要有一定道理,大胆给分。(4分)或者如:
得到了"人的道理":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然而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
如果我自以为弄懂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联系实际例子妥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