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高一(4)班上语文课,我正在与学生们一道赏析钱钟书先生的议论性散文《窗》,发现有好几位学生在写些什么。我凑过去一看,都在写检讨书。问做错了什么,要在课堂上写检讨?旁边的同学暧昧地笑了笑,帮着解释道:早上迟到了,年级长叫每个人写检讨,要写1000字 。我拿起余同学的一份写了大半的检讨草稿,扫了一眼,说:课后再写,写完后复印一份给我。下午,余同学把检讨复印件交给我,好像有点为难,也有点羞愧。我说:行啦,让我好好看看。
下面就是余同学的检讨,以及本人的批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实践,都应该鼓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检讨书”,这样一种应用类文体,在咱们中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上级领导的怨气,平衡某些教育工作者失衡的心理,而且可能是应试中出现的文体,比如世界著名(据说排名第20位)的北京大学,在2005年的单独招生考试中,就是要求考生写一份“贪官的检讨”。由此看来,指导学生学会写检讨,写出规范而深刻的高水平检讨,更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万分的愧疚以及万分的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迟到这种恶劣行为的深恶痛绝及打死也不再迟到的决心。(这个句子冗长,且是病句,“怀着”后面缺少中心宾语,应在“懊悔”后面加上“心情”,但意思还是很明白,特别是在“愧疚”、“懊悔”两个形容词前面加上程度副词“万分”,表明你已触及灵魂深处;认识到迟到是一种“恶劣行为”,很深刻,表示“深恶痛绝”“打死也不再迟到”的决心也很坚定。)您刚踏进这个班级的时候,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不得迟到。(“刚踏进”只可能第一次强调,怎么会“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可改为“您踏进这个班级以来”,或者“您代理班主任以来”。“已经”用此不当,删去;“三令五申”、“一再强调”语意重复,删去一个。)其实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憾,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份苦心。(句子要讲究对称美,“反复教导言犹在耳”应在“言”前加一个“之”字,在耳后加一个“际”字,这样与后句对称;“我深为震憾”句意不明,删去,且“震憾”生造,只有“震撼”。“告诉”宜改为“告诫”,“一份”改为“一番”。)正如高尔基说过的那样——当你把一件事看得十分重要的时候,磨难和失败就接踵而来了。(引言过渡,很好,也颇有文化含量,只是句首需加一个“然而”“但是”之类的转折词,我也没去考证不知高尔基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早上,我和同学三人一同迟到了大概十秒。虽然十秒钟不算很长的时间,但也是迟到了。(认识很到位。)俗话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应为“人有旦夕祸福”。)不想而知,(此句造成文脉不畅,删除。)今天乃为祸日。车开始御风疾驰,一路畅通无阻,(“御风疾驰”用得好,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句子,这叫“学以致用”。)可好景不长。在香梅路口那个站,车停下后就不能启动了。“咔啦啦”“咔啦啦”车像淘气的小孩不再听司机的使唤,始终启动不了。(“咔啦啦”不知是什么声响。“像淘气的小孩不再听使唤”比喻生动。)无奈,只能下车等另一辆222的到来。(应为“222路车”)眼看着上课的时间慢慢接近。我心急如焚,几乎以10秒1次的频率看着手表。(虽有些夸张,却也生动形象地表明你当时焦急的心情。)我终于懂得了等待总是漫长的这句话。(上升到哲理,不错,只是句子有病,缺中心宾语,在后面加上“的含义”。)回忆当初,回顾现在,(“现在”是无需“回顾”的,只需“看看”。)只怪自己不愿早些起床,还有就是不舍得(语序不当,应为“舍不得”。)掏几十块钱和同学打的来学校,那样或许就不会迟到了。(肯定不会迟到了。)更落井下石(谁“落井下石”?用词不当,可改为“倒霉”或“背时”。)的是,换车后路上的交通灯都显示着红红的脸,(想象力还真不错。)真是造化弄人,天亡我也。(用词过重,却也表明你意识到迟到行为性质的严重性以及将会产生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但是,千错万错归根究底都是我的错。深刻检讨,以为深藏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此句文脉不畅,宜改为“通过老师的严肃地批评教育,本人认识到内心深处存在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
1.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确实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否则你的思想觉悟永远提不高。)
2. 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尊重不足。试想,如果我对老师有更深的尊重,就会提前半小时起床,不会因为车坏所耽误10秒钟而迟到。(挖掘的很深嘛,这种因果推论维护了“师道尊严”。“他人”改为“老师”,老师会更高兴。)
3.平时生活作风懒散,粗心大意等。(与“粗心大意”无关。)
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在以后做得更好。(你以为已经做得好了?迟到10秒钟还不够,难道要迟到10分钟不成?)
1月11日
余某某
高一(4)
(格式错了,应先写班级,再写姓名,二者写在一行,最后写日期。记住啊,以后检讨书格式不对,会出我这个语文老师丑的。人家会问:你的语文老师怎么教的,连检讨书的格式都教错了?)
这是我在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第一次给检讨书这类假把戏文章批注。无非想调侃一番,幽它一默,嘲讽之外也给紧张的生活带来一点轻松与快乐。然而,批注完毕,非但很难让自己挤出一丝笑意,反而心情特显沉重与悲哀。不只因为这份检讨书反映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这起迟到10秒钟,罚写1000字检讨书的个案,折射出现行教育存在的诸多普遍性问题,引发了我对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忧思。比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德育工作如何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怎样摒弃旧有的思维和惯用的方式方法?人性化管理怎样不再是一句空洞时髦的口号?
就拿迟到来说吧,我们梅林中学是一所走读学校,学校没有住宿条件,而生源来自全市几个区,有些住南山,有些住罗湖,还有些住关外的宝安,十几二十里路程,每个早上坐公交车,少则三四十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要保证每个早上不迟到,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碰上刮风下雨,天气寒冷的日子,或者出现交通堵塞,汽车抛锚等意外情况,迟到更是必可避免的。而我们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将迟到现象作为治理校风校纪的头等大事来抓。每个早上,学校行政领导轮流值班,早早地与身着制服的保安一道立在校门口,像阎王爷一样把守大门。到了7点30分,早读钟声一响,铁门随即关闭。那些踏着钟声狂奔进校门者一片庆幸,那些虽也狂奔,却因差几秒钟十几秒钟未能跑进的倒霉蛋,则满脸沮丧,并乖乖地在政教主任和保安的监视下,登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进了学校,来到教室门口,又有一个阎王爷守着,那就是班主任,看到迟到的学生,一律都是铁青着脸,即便是美女班主任这时也不太美丽了。可以说每天看到迟到的学生,是班主任们一天中最不顺心的时刻,特别是如果碰到一连串学生迟到,非得把班主任气得半死。这也怪不了班主任们,因为迟到要扣分,扣分会影响文明班级评定,文明班级的评定,又影响学校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价。因此,对迟到者的一番训斥是少不了的,宽容者花三五分钟,严厉者花一个早读时间还不解气。接下来还有处罚,一般是写检讨,或者罚扫地,有的既写检讨又罚扫地。扫地一般扫自己的教室,高一年级则罚扫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办公室很大,有三十几位老师办公,前几天高一(4)班一个学生打扫,早读时间不够,一直到上第一节课还没有清扫完毕。对于那些经常迟到的扣分大户,班主任是最头疼的。记得上期有位班主任,把班上的一个屡教不改的迟到学生,叫到办公室整整训斥了两堂课,还不解恨,又将其家长叫来,西里哇啦又是两堂课,害得我们大家跟着接受半天的教育。
我拿“迟到”来说事,并非故意诋毁我的可敬可爱的同事们。作为学校、年级、班级的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很不容易,也很辛苦。我也做过班主任,虽没像你们那样做得累,但也是比较累的。大家都想把学校搞好,都想把学生管好教好。我也不想否定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我们梅林这样的学校,严肃的校风校纪是必需的,也是有成效的;惩戒教育,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问题在于:我们除了惩戒和简单的扣分加分的量化管理外,我们能否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否不让学生在胆战心惊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能否让学生在一种更为宽容的成长环境中,去培养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能否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行为习惯?我实在不明白,迟到几秒钟或几分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写一千字的检讨,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惩戒效果?除了侵占正常的上课时间制造出一堆油腔滑调式的文字垃圾,以及由此衍生的虚假、激愤与玩世不恭外,很难看到什么实效。至于处罚迟到的学生去打扫老师的办公室的做法,只怕哪一天会有好事者以剥夺学生劳动力为由突然去投诉,甚至逼着实施者站在被告席上,到那时喊冤叫屈只怕是来不及的。
有识之士称: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德育的人性化。我希望梅林中学的德育人性化,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希望那种言不由衷、油腔滑调,戕害母语的“检讨书”,早日绝迹。惟其幸哉!
(2007年1月14日)
欢迎光临马恩来博客:http://mel98.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