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07深圳高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阅读次数:619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7深圳高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2007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   

                                                       2007.2

选择题答案及说明

题号

考点

答案

分值

说明

1

语音辨析

D

3

三组加点的字分别读为zhēn,jué,pán. A.pī,xiān,chù/duō B.bò/pò,bā/pā,kè   C.jǐng/jǐn,qiáo,shì/zhì

2

词语运用

C

3

A.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B.执牛耳: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指人;D.拙著:谦称自己的作品,此处与“我的”重复。

3

语病辨析

B

3

A.句式杂糅,在“推出”后加“的”字;C.缺宾语中心词,在“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和灭绝”后加“后果”;D关联词和主语顺序不当,把“如果”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前。

7

文言实词

B

3

A.审:明白,清楚,了解;C.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D.非礼:不合礼制。

8

文言虚词

C

3

C项的“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A.代词,自己 /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

9

文言句式

C

3

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与例句同。

10

文意理解

A

3

“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4

概念理解

C

3

文中无岭南文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动接纳的信息,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入只是岭南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15

信息筛选

A

3

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和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不属于近代岭南文化的范围。

16

文意理解

D

3

A岭南文化的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之前已经比较突出了;B原文说岭南人早就认识到经济是国家命脉,选项中“经济”前的“岭南”一词限制不当;C陈白沙创立的是与传统理学抗衡的有心学倾向的江门学派。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4.(4分)

第一分句:我妈妈叫我玩到四点钟回家,

   第二分句:我现在还没回家,

第三分句:所以现在还不到四点钟。

(前面两句每句1分,第三句2分)

5.(5分)杨澜当时的应变语是:中国有个民间舞蹈叫“滚绣球”,为了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刚才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动作,不过表演得很不成功,请大家原谅!

    另有资料提供杨澜说的是:刚才我为大家倾倒!

(扣住情境2分,内容化解尴尬2分,语言通顺1分)

6.6分)

1)突出地表达了新生活已经到来的强烈的欣喜(激动、喜悦)之情(2分)。

2)同志们,朋友们,刚才从都灵方向传来喜讯,我们翘首以盼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成功啦!我们胜利啦!深圳赢啦!(情境设置合理2分,修辞使用恰当2分)

说明:这一题材料和说明文字均选自吕叔湘《语文杂记》,上海教育出版社,第92页。

二、

11.(8分)

1)(6分)

     你这位先生(太可笑了)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子、悲、吊,每翻译错一个扣1分,宾语前置未译出扣1分。共3分。)

②这个盲人,难道不正是那一类人吗?(兹、独、其伦,每翻译错一处扣1分。共3分。)

2(2)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也可: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错一处扣半分,扣完2分为止。)

12.(8分)

1)(2分)岳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空错一字扣1分,每空最多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6分)

①(2分)

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1分)。(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

捧:渲染,赞美,歌咏等(1分)。(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

(4)

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2分)

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2分)。

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

(意思对即可)

13.(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了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每空1分)

三、

17.(9分)

1)(5分)从文本来看,以下三个因素促成了近代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特点的形成:第一,继承和发展了岭南文化经世致用传统;第二,地处南海海滨,商贸发达;第三,受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历史的、地理的、外来文化的三重影响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原因每点1分,概括规律2分)

2)(4分)同意(也可不同意)这种看法。岭南文化商业气氛浓,(注重实用,重视实际利益,但又可能过分看重利益,)文化氛围相对淡薄。往往领改革开放之先,但又后继乏力,无论是康梁的维新变法还是孙中山的国民革命,都印证了这一特点。(答“同意”或“不同意”1分,联系实际1分,阐述道理2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18.(5分)这样写既不离题也不偏题。(2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以美衬美(或铺垫,烘托,正衬)。(也可:杏花、荷花美,因为那是朋友家;朋友离开了,再也无可看之处。而赏枫则不同,人不在了,作者依然去,表达了作者对钱穆先生的敬仰和怀念。)(3分。答对意思即可)

19.(5分)作者用枫叶象征钱穆先生的学术和人格力量愈老愈红。写橘是象征钱先生的人格品位和学术品位很高。(答出象征得1分,答出枫和橘象征的内容,各得2分,共5)

20.(5分)                          题字

女教授鹿忆鹿买了钱穆先生刚出版的一本书,到钱家来想请请先生题字,也顺便看枫。先生把书拿过来一看,说:“你这本书还是留我这吧,我另外送你一本。”先生在另一本新书上题好字,交给鹿教授。鹿教授不解地看着先生。先生说:“你那本是盗版的…..”

(只要根据要求答完此题的学生,根据字数、情节设计、语言表达酌情按.3分、4分、5分三个等级给分。未答完的在3分以下给分)

此题命意是尝试将散文和小说打通进行考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18.(5分)

1)采访的关于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2分)

2)采访的对象身份特殊,见解独特、深刻。(2分)

3)采访者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2分)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得分。语言表达1分。)

19.(5分)

热爱中国文学,关注中国文学。(2分)

结合文本3分。例:马悦然先生作为一个英国人,非常难能可贵地长期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特别是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他告诉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且评选也很难做到公正,不要看得太重。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障碍是翻译太差,提出需要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英国人翻译中文作品。他还身体力行,亲自为山西作家翻译小说。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是充满期待的,但面对中国浮躁的现状,他又是充满忧虑的。)

20.(5分)

1)渴望,同时心态复杂。(1分)

   2)客观原因是我国从没得过这个奖项,主观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由于经济、社会等原因,对这个奖项的需要还不强烈;改革开放以后,民族需要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同时,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理也增强了。

(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总以为它是世界的中心,每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加上国人的期待,中国不少作家将获得诺奖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价值观念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翻译的障碍,西方对中国文学有一定偏见,因此,对诺奖产生了不屑一顾的酸葡萄的感觉。

   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作家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渴望得到世界的承认,但由于和客观和主观原因制约,中国作家与诺奖仍然相距遥远,面对现实,国人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的心理。)(2分,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各1分)

   3)对这种心态,我们应该辨证看待。希望中国作家获得诺奖,中国文学早日走向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获奖而不屑一顾,更不能妄自菲薄。(1分)

(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最后更新[2007-3-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