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按:这篇作文是刚参加2007年深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学生试卷上的作文。我们采用的是网上评卷,每篇作文最少要通过两位老师评判,两位老师评分距离超过6分,就要进行第三次评判。这篇作文最后得分为15分。这位同学是不服气的,给我写信,要向我这个“总裁判”讨说法。15分是否合理?你认为应该打多少分?还是先挂出来,听听老师们、同学们的意见。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反复思考而又没有取得共识的焦点问题。人性问题也苦恼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例如,面对他人的失败或不幸,大多数人会产生同情或恻隐之心,显示出人性善良高尚的一面;但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的时候,为之高兴的固然不乏其人,心态复杂的也许更多,甚至还有比心态复杂更等而下之的恶言恶行,从而深刻地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人际间的许多矛盾纷争由此而生。
请以“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考场原文:
一切随缘
在尘世间徘徊着,邂逅着或寻找着。有人在躁动与喧闹中,赢得了掌声与喝彩,有人在淡泊与宁静里,选择了悠闲和静谧,仅把一切随风飘散……
新年依始,在中国大陆上有一个爆炸式的新闻,饰演《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于日期选择“皈依佛门,潜心修法”。曾经,她可是某文化的代言人,而且还是公司的管理人,拥有着近亿的资产,这些极具诱惑的条件,想必是世人所仰望的对象。而如今,这一切又是否在红尘中化作泥土呢?陈晓旭在人生的至高点选择退却,又可否给后来人以一种哲学启示呢?
人生在世,我们根本没有仰望的理由。面对他人的成功,给出的只是我们最诚挚的祝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活着,其实要解决的就是寻求生存意义的问题。获得胜利、获得成功固然可喜,但我们真的要尾随他们,在人生的浪潮中随他们坦荡、随他们沉浮?莫非,他们就是我们在黑夜中仰望与追求的那颗星星?
当一切俱成灰土,在时间的光影里留下的仅有前人对成功者献以的掌声和祝福,而没有其它……
“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句话,或许如今社会少的事这种“得意时坦然,失意时泰然”的常乐心态。面对他人的成功,或许我们免不了投以无限仰慕的眼光,然而,这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也曾被功名所害,在功名的漩涡乐迷失人生永恒的坐标!进而有些人对成功者粗言粗语、丧失理智,把人性中的弱点暴露无遗。
除了掌声还是掌声,除了笑容还是笑容。为何人们不常怀一颗随缘之心,松弛那紧绷的脸庞?为何不对成功者献以我们真情的微微一笑?
行走着、行走着,每一颗流星都有终去的轨道,每一个行路人都有远方的尽头,我们无需在他人的成功与幸运中感动自卑,我们只需明白“胜固可喜,败又何妨”的人生哲理。没有仰望的理由,没有厌恶的道理。仅把一切化作尘土,化作尘世间那一缕清风……
“功名如粪土,诗书万年长。”这是刘伶有名的对子,或许它能作为当前人们精神上的至理名言,不为名利而忙,不为功名而忧,面对人们的成功与幸运,我们只是微微一笑……
让一切随风飘散,让一切随缘、随缘……
作文思路:
1.从陈晓旭的例子,引出后文“究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他人的成功幸运”;
2.面对他人的成功幸运,我们没有必要仰慕;
3.我们总是仰望成功者,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少了一种“常乐、随缘”的心态;
4.面对他人的成功幸运,“我们除了掌声还是掌声,除了笑容还是笑容。平常心对待”;
5.再点明观点,“面对人们的成功与幸运,我们只是微微一笑”。
附后:
程老师,我一直都在困惑着,究竟竞赛作文与应试作文有着怎样的“天渊之别”,莫非前者就是要创新,后者只能是“按规矩办事”?平时老师跟我们讲作文时,都叫我们要有中心句,话题作文里的“话题”要在文中多次出现,好吧,那我就听老师所说的吧,反正这也仿佛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种“潮流”。
听说今年广东高考考的是“新材料作文”(程老师,这是真的吗?怎么“一模”没考呢?),上课时老师也跟我们讲,写这种作文时第一段要把材料概括一遍,而且老师也说,其他学校的很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天啊,那这样岂不是广东60多万考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头,这样留着第一段又有什么意义,老师可以不看,反正这就是定理、是公式。
高考作文提倡创新,那究竟怎样才是创新啊?考生努力地去创新,而考官却被当前语文教育的“大势力”所束缚着,认为眼皮底下的不是我所要的规规矩矩的“八股好文”,第一段没有点材料,文章没有排比,哈,那你可遭殃,管你韩寒还是谁,统统给20分以下……
呜呼!写也写得俺辛苦啊!
程老师,你可以帮我解决这些问题吗?在平时竞赛中,小生也偶尔取得些成绩(在这次“读书月”也获奖哟,写的是《家园何以为家园》,不过那天太紧张了,只是个小奖罢了~),但在平时考试作文中,总想写出些让考官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总是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在学校里都是四十五、六这个样,而这次,天啊,闭着眼我也不太怎么可能写成这个分数吧?15分,什么概念?老师,您有什么高见,能让学生写出既稳妥又符合当前“语文教育潮流”的文章啊?
今晚糊里糊涂说了写东西,高三真的挺累,身体累,精神更累。幸亏这次不是最后的战役,不然,唉……
诚挚地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教诲与帮助!我也希望以后在语文上遇到难题,程老师也能为我拨开乌云,让我霎时豁然开朗……
谢谢!
2007.3.7 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