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篇争议作文的看法
马恩来
2007年深一模早已尘埃落定,少堂先生日前在语文味网站挂出一篇15分的考场作文,再次引起评分的争议。曹清富老师坚持判15分,王小应老师判32分,我给50分。按照原来的高考评卷标准,我们三人分别给此文定为五类卷(偏上)、三类卷和一类卷(偏下)。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照理说,作为这次作文评卷组的小组长,我们三人都参加过近年的高考评卷工作,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都应该把握得比较到位,此次在一起评卷时,对试卷的总体判断,对某些问题试卷的评价,也是比较一致的。而这篇文章出现的评判分歧,究竟在哪里呢?从曹老师《此文打15分的理由》和王老师的《我看模考争议作文》两文来看,他们主要认为该文立论逻辑起点错误,文章出现偏题甚至反题现象,立意也不高。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文章立论的逻辑起点没有错误。曹老师认为文章开篇引用的陈晓旭进佛门,常人看来不但不能视为成功,反而会看成很失败,以失败者切入话题,势必产生立论逻辑起点的错误,甚至出现“反题”现象。所以“这里一错,就会失之千里,谬之万里”。王老师也认为以陈晓旭出家为例,引出后面怎样面对别人的成功或幸运太牵强,陈的出家与“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无关。这些看法,乍眼一看,似乎有一定道理,问题是,文章的作者引用陈晓旭一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下文看,作者并不认为她是成功的典型,只是借陈的出家,引出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一切随缘,淡泊宁静,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人生在世,我们根本没有仰望的理由”。然后由此进入话题,谈如何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王老师批评“作者兀自从‘一切随缘’下笔,不是正面回应话题的指向,而是自顾自唠叨自己的处世态度。”他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明快之作,其实,“曲径通幽”也是作文开头的一种常见写法。该文前后构成的因果关系,更见文章逻辑的严密。从文章整体思路来看,也是比较清晰合理的:
1.以陈晓旭为例,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为后文“究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提供思想依据;
2.面对他人的成功幸运,我们没有必要仰慕;
3.我们总是仰望成功者,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少了一种“常乐、随缘”的心态;
4.面对他人的成功幸运,“我们除了掌声还是掌声,除了笑容还是笑容。平常心对待”;
5.再次点明观点,“面对人们的成功与幸运,我们只是微微一笑”。
从上所析,实在很难看出什么立论的逻辑错误,文章也不见偏题,更不见“反题”。
其次,文章的立意虽不是很高,但并不消极。王老师认为,“‘一切随缘’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高考作文是不大主张消极的,内容方面,要积极,要阳光,尽量紧扣主旋律”。我不只道,“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这样一道思考复杂人性话题的作文,如何写得“积极”,如何写得“阳光”,如何“紧扣主旋律”?考生基于他的“随缘”的人生哲学,“面对他人的成功,给出的只是我们最诚挚的祝福”,但“我们根本没有仰望的理由”,“我们无需在他人的成功与幸运中感动自卑”,也无需追随成功者的脚步之后。因为他不愿“为名利而忙,为功名而忧”,他选择“淡泊与宁静”,选择“悠闲和静谧”。从小作者的基本观点来看,“给祝福”能够代表一种心态,王老师也认为这是“当今社会很多人难以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做到的一种心态”。至于不愿追随成功者的脚步,那是人家的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态度。现在大凡说成功者,无非是功名利禄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而作者淡泊名利,不愿“在功名的漩涡中迷失人生永恒的坐标”,他更不会象有些人那样,面对成功者,心生嫉妒,“粗言粗语、丧失理智,把人性中的弱点暴露无遗”。也许王老师更欣赏那种“追随成功者的脚步”,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最后同样获得成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积极”、“阳光”、“紧扣主旋律”。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确应该鼓励,的确应该张扬,我也积极主张,但是,我们面对纷杂的现实社会,难道不容许人家有另一种追求,另一种活法?2004年深一模的作文题《人生是一杯茶》,就渗透一种淡泊的人生观。如果该文思想消极的话,少堂先生最得意的命题是不是也不很“积极”,不很“阳光”,不很“紧扣主旋律”?
最后,我想谈谈一模评分尺度把握的问题。曹老师认为:“一模分数抠紧一点,对自我感觉太好却又有失冷静严谨的学子,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一模是高考前的实战演练,是对师生备考得失的检验,是考生的报考高校层次定位的重要依据。倘若评分尺度把握出现大的偏差,可能影响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今年高考恢复原始分计分,各学科都想提高学科优势,在评分中尽可能宽松。此次一模作文评分就是就高不就低。完全偏题的作文也可给25分左右,一般的平庸卷都可给40来分。今年高考评卷估计也会适当放宽尺度。曹老师也承认该文文笔、知识面都不错,但即便审题不当,立意完全错误,按高考分项打分,表达一项也不止给15分。这次作文采用电脑评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一评和二评相差6分以上,进入三评,三评与前面两个分数又都相差6分以上,则进入仲裁卷,最后由组长裁定。这份15分的试卷,估计前面的评分分差很大,最后由组长定夺。因此好文章给低分的概率,比较人工评卷,大大叫降低了,但作文评分的误差永远存在的,即便是高考。
虽然该考生这次作文只给15分有失公允,但考生也有应该吸取的教训。考场作文忌讳含蓄朦胧,特别是立论性的作文。观点要明确,题目要紧扣话题。“一切随缘”本身就有多种解读,为了解释“随缘”,害得王老师去翻《金刚经》。格调也要高一些,尽管我们(包括曹老师、王老师、马老师)都不喜欢唱高调,但个性的张扬,一定要屈从教科书中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曹老师和王老师给你低分就是给你提个醒。还有卷面,老师只给你15分,估计也有卷面问题。我看到的不是你的原始卷,原始卷与打印卷是有很大的视觉差异的。这一点王老师说得很对,你一定要注意卷面的书写。你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学生,相信你的高考作文,一定能获取高分。祝你成功!
附一:2007年深圳市一模作文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反复思考而又没有取得共识的焦点问题。人性问题也苦恼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例如,面对他人的失败或不幸,大多数人会产生同情或恻隐之心,显示出人性善良高尚的一面;但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的时候,为之高兴的固然不乏其人,心态复杂的也许更多,甚至还有比心态复杂更等而下之的恶言恶行,从而深刻地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人际间的许多矛盾纷争由此而生。
请以“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附二:考场原文
一切随缘
一考生
在尘世间徘徊着,邂逅着或寻找着。有人在躁动与喧闹中,赢得了掌声与喝彩,有人在淡泊与宁静里,选择了悠闲和静谧,仅把一切随风飘散……
新年依始,在中国大陆上有一个爆炸式的新闻,饰演《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于日期选择“皈依佛门,潜心修法”。曾经,她可是某文化的代言人,而且还是公司的管理人,拥有着近亿的资产,这些极具诱惑的条件,想必是世人所仰望的对象。而如今,这一切又是否在红尘中化作泥土呢?陈晓旭在人生的至高点选择退却,又可否给后来人以一种哲学启示呢?
人生在世,我们根本没有仰望的理由。面对他人的成功,给出的只是我们最诚挚的祝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活着,其实要解决的就是寻求生存意义的问题。获得胜利、获得成功固然可喜,但我们真的要尾随他们,在人生的浪潮中随他们坦荡、随他们沉浮?莫非,他们就是我们在黑夜中仰望与追求的那颗星星?
当一切俱成灰土,在时间的光影里留下的仅有前人对成功者献以的掌声和祝福,而没有其它……
“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句话,或许如今社会少的事这种“得意时坦然,失意时泰然”的常乐心态。面对他人的成功,或许我们免不了投以无限仰慕的眼光,然而,这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也曾被功名所害,在功名的漩涡乐迷失人生永恒的坐标!进而有些人对成功者粗言粗语、丧失理智,把人性中的弱点暴露无遗。
除了掌声还是掌声,除了笑容还是笑容。为何人们不常怀一颗随缘之心,松弛那紧绷的脸庞?为何不对成功者献以我们真情的微微一笑?
行走着、行走着,每一颗流星都有终去的轨道,每一个行路人都有远方的尽头,我们无需在他人的成功与幸运中感动自卑,我们只需明白“胜固可喜,败又何妨”的人生哲理。没有仰望的理由,没有厌恶的道理。仅把一切化作尘土,化作尘世间那一缕清风……
“功名如粪土,诗书万年长。”这是刘伶有名的对子,或许它能作为当前人们精神上的至理名言,不为名利而忙,不为功名而忧,面对人们的成功与幸运,我们只是微微一笑……
让一切随风飘散,让一切随缘、随缘……
附三: 曹清富老师 此文打15分的理由
(一)陈晓旭进佛门是不是成功,是评分的关键。一般说来,她当年是成功的,但现在,却很难说。不但不视为成功,反而会看成很失败。李娜也进佛门了,她自己进了人生的新境界,但滚滚红尘中的绝大多数,仍然没人把她当作成功或幸运。这里一错,就会失之千里,谬之万里。这是一模,分数抠紧一点,对自我感觉太好却又有失冷静严谨的学子,未必不是一桩好事。这位考生的文笔、知识面不错。其实我很欣赏。
(二)警惕审题时的“反题”写文章时会将审题的成果落实到行中。行文时是否切合题意丝丝入扣立论深刻见解独到结构完整章法讲究等都与审题的质量有关。有些人审题时就跑题了偏题了行文时就不大乐观了总会别别扭扭歪歪斜斜。有些文章也会是开始并来跑题偏题而是写着写着跑了偏了。这类考场文章都不可能有比较好的得分。有一种审题--我们姑且叫做“反题”,就更危险。其基本特征就是跟题目话题命题的要求或材料的价值取向对着干比如写以水的联想为题的作文他开头就写水有什么好联想的比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他偏偏写我不追求诚信我追求奸诈像曹操一样的奸诈比如写命题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他偏偏写为什么要坚韧呢为柔弱一些温婉一些淑女一些不更好吗?这种反题在考场的得分往往更低。要写“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他写成面对他人的失败或不幸也是比较典型的反题。
附四: 王小应老师 我看模考争议作文
感慨于这位学生的求知态度和作文评判标准的差异性,我来说几句,权当抛砖引玉。
我的观点是,这篇作文给15分低了点,但也不赞同老马给50分。任何一篇考场作文,卷面和打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这是考场作文,不是现场作文比赛或者新概念作文竞赛。在考场作文阅卷过程中的种种特殊情况,前人谈过很多,有篇文章叫《高考作文:90秒内定生死》,谈的还是手工翻阅时期的事,现在都是网上阅卷,据我2005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观察和计算,有草菅人命的平均速度已经是10-20秒一篇了。关于此中种种,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一句的是,这次的深一模的网上评卷系统和高考的略有不同,在卷面方面不利于高三教师指导自己的学生。广东省考试院的高考作文阅卷设备是显象管式14英寸的屏幕,而我们深一模作文阅卷用的15英寸的平面直角液晶显示屏,且那个软件也和我们的不同,不能放大看,所以,很大程度上,这次的系统还美化了卷面效果,有些书写用墨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可以放大仔细看。关于这个问题,我有2005年从高考阅卷场拷贝下来的卷面,有篇打印出来可给52分的作文,只得了25分――字写得太小,实在看不清楚。
刚才讲的是卷面,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下面谈谈《一切随缘》这篇作文的内容。本文写的应该是“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这个话题。写这个话题,当然需要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即怎样“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作者兀自从“一切随缘”下笔,不是正面回应话题的指向,而是自顾自唠叨自己的处世态度,至于“以陈晓旭出家为例,引出后面怎样面对别人的成功或幸运”,这个说得太牵强――陈的出家是因为面对了谁的成功或幸运?她的千万身家如果能够证明她的成功的话,那么她是面对自己的成功或幸运。这个例子能证明作者的标题——《一切随缘》,但和“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无关。
接着,作者开始谈怎么“随缘”的问题。关于“随缘”,佛家的解释是:“有心学佛,无心合道”;无相无求是本性,有相有求为众生;无求是解脱,有求是慈悲;不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一切随缘,无所求,为所有众生祈福;有求,心量就小了,福报也小了。(以上观点主要来自《金刚经》中经文:“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简单地说就是:众生心本清净,因迷于世俗尘世,所以烦恼终日;学佛,就是要舍弃烦恼;要舍弃烦恼,就要舍弃引发烦恼的根源,“有所求”就是造成烦恼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无所求”;而要彻底舍弃烦恼,明了自己的清净本性,唯有成佛;成佛,又以念佛求生最为殊胜,方便快捷。佛学博大精深,单就“随缘”一词来说,是一种缩命论,它主张当自己有一系列事情要面对时,要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放弃抗争,一切听天命。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且对象是指向自己,至于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人的幸运或成功”,则不在“随缘”的思考范围之内。
当然,作者在文中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提及自己对待“他人的幸运或成功”的态度,如“……面对他人的成功,给出的只是我们最诚挚的祝福”,“给祝福”能够代表一种心态,而且是当今社会很多人难以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做到的一种心态。可惜作者没有顺着这个切口深入下去,在表述了自己不愿追随成功者的脚步之后,在否定了他人的成功的积极意义之后,到第五自然段,话锋一转,开始谈自己的“常乐心态”了。“一切随缘”是作者所信仰的人生观,也是作者试图在文中借以表达自己“面对他人的幸运或成功”的态度的措辞,但立论的出发点偏向了:一切随缘只能说明自己对待自己的事情的观点,不能说明自己对待他人的幸运或成功的态度。它是作者个人解脱烦恼的手段,面对他人的幸运或成功,你也“一切随缘”,这有点象别人问你“你怎么看待我这套衣服”,你的回答是“我喜欢吃麦当劳”一样。
同时,作者对待他人的幸运或成功的态度,和对待自己奋斗的态度,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还有表述,那就是“功名如粪土,诗书万年长”、“不为名利而忙,不为功名而忧,面对人们的成功与幸运,我们只是微微一笑……”。这段文字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你的成功与我无关,我的生活与你无关,在我眼里,成功或幸运象粪土一样一文不值,你的兴奋,你的开心,在我看来,是很好笑的事,“功名于我如浮云,此生当为逍遥客”,面对你的成功或幸运,我只是暧昧地淡淡地“微微一笑”,因为我的人生态度是一切随缘的。
文章写到第八自然段,抛开作者的消极思想,也不谈文以载道的大道理,做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来也还可以,文从字畅,有理有据。可是在结尾,作者又把主题强行拉到了本文第五段谈到的阙失上面去了。鉴于考场作文演练的常规认识,文章的收笔大抵是照应开头,使内容更深刻,主旨更鲜明。本文以“让一切随风飘散,让一切随缘、随缘”作结,自然也就给了阅卷老师这样一种感觉:本文是在围绕“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展开论述的,没有明确提出自己面对他人的幸运或成功的态度,偏题了。况且,我觉得"一切随缘"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高考作文是不大主张消极的,内容方面,要积极,要阳光,尽量紧扣主旋律,最好不要反潮流,就算非要写,也要尽量写得含蓄一些。
鉴于以上分析,这篇作文,不考虑卷面效果,我给32分。
(2007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