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的理想构建
——读陈继英先生新著《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
董希旺
著名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的新著《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近日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前沿性优秀科研成果,是目前所见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最有水准的力作。该书凝聚陈继英先生二十多年之心血,广泛吸收心理学、思维科学、文艺创作心理学、系统科学、文章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可操作的作文教学体系,是国内同类作文教育科研和实践研究方面最具有前沿意义的大作品。
一、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并重
作文,说到底不是技术活,而是思想感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乃至于人格修养的综合反映。那种困守着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度的机械的技术主义的作文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鄙弃。但是,当我们打着反技术化、反工具化的旗帜去找寻作文教学的实质的时候,却往往迷失在了抽象的大文化概念的迷阵里,作文教学如临无形之敌,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又有人回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路子上去了。诚然,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历史也已经证明它是低效的。
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和胸怀,汲取“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古训之后的人类智慧,汲取语文学科以外的科学研究成果,来充实丰富和发展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操作方法系统。陈继英老师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正是具有这种胸襟和智慧的力作,远远超越了那种不关注思想感情,只讲求技术技巧的作文教学的苍白无力和那种文化论者大而无当的研究。在强调阅读和写作的结合,重视思想和语言积累的同时,吸取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着手,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而是更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和阐述,也就是说,既关注“写出什么”,写作的动力和源泉,又在“怎样写”上切入,既有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主动调控,更有对思维能力层次清楚地训练。超越了历来仅仅是作品指导分析的作文写作模式,而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作思维特点规律、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的引导上。这就不仅使得这个作文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而且随着这套教学体系的推广,对于改变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状况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 、阅读写作一体化
陈老师的作文教学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把“立足生活,感知生活和自然之美,博览群书,作为作文源头活水”的理念置于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与生活的隔膜,而且在本《教程》的编写上也突出体现了文质兼美的特点,不论是“思维导论”中的取例,还是“写作实例”,都选自报刊时文或中学生的优秀习作,内容富于借鉴和教育意义,语言具有典范价值,捧读此书,不仅可获得作文的具体指导,而且无不有阅读的审美享受。同时,选文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便于借鉴和印证。不仅符合阅读的“可接受性原则”,而且符合文章写作和作文教学规律,这对于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无疑是严肃和务实的。
我们都知道,写作文有两个基本过程:“输入”的过程和“输出”的过程。就是说,首先要通过增加生活阅历和阅读来丰富内心世界,以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但是要注意的是,生活和阅读并不直接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是“源头活水”之源头活水。它丰富人的心灵,而心灵才是作文的源头。(当然也是其它所有创造性艺术活动的源头)其次,有了源头并不必然有成功的作品,其间就有个能不能把思想感情文字化的问题。丰富敏感高贵的内心世界,可以诉诸声音而成为音乐,可以诉诸色彩而成为图画,当然,作文教学要做的,是引导和教育学生诉诸文字而成为文章。对于整个作文教学而言,这两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循环过程,作文教学应该双管齐下,在这两个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陈老师的作文体系,正是打破阅读和作文两相隔膜的局面,促成阅读和作文的一体化,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并以思维训练作为二者的桥梁,使阅读所得得以周转和延伸,使写作内容得以充实。这无疑是使作文教学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三、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这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少年作家,但似乎大家都没有认为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丰硕成果,而韩寒等人的出现简直就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讽。即使公允地看待作文教学的成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在大面积上、高效率上提高中学生作文的能力。我想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理解不清,定位把握不准,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作家,而是培养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有了这个“准星”,就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有了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陈老师的作文教学体系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注重“入格”的训练,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大量来自实践的高考应试指导理论和经验,在他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广大在教学一线苦苦煎熬的语文教师,这无疑是一把开启作文教学迷宫的“金钥匙”。
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新的长足的突破,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我们获得了一把“金钥匙”,这又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幸事,更是广大中学生的幸事,也可以说,是我国创新教育的一大幸事。捧读陈老师新著,欣喜之余,感佩之情油然而生,使我对作文教学的前景信心大增。
(董希旺,山西省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全国优秀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