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黄奇志:深一模作文阅后感》
出处:don      阅读次数:29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奇志:深一模作文阅后感

深一模作文阅后感

深圳中学   黄奇志   2007323

 

今年的一模结束后,陈少堂老师叹息:今年的作文普遍没有去年写的好,满分作文质量

不高。读罢一模优秀作文,深有同感。

 

今年的作文很难写吗?从题目上看,“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

受”,应该是不难下笔的题目,但为什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普遍空洞,如浮在空中落不

到地上呢?老师说看着华美的排比开头让人想呕,我的学生则说:华丽的语言掩盖不

了内容的空虚、思想的苍白。

 

第一题,大多数同学谈不要嫉妒,要有平常心、上进心,要见贤思齐,又有为他人喝彩

的勇气,要学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为了获得成功而不懈努力的精神等等,立意不错,

但在写作时却发现反例好举,正面例子难找,于是只能空讲大道理,导致文章肤浅。

我以为,此题应该从这几点入手:第一,剖析嫉妒产生的原因。嫉妒是自人类产生以来

即有的情感。小时候,看到妈妈抱了邻家的孩子,自己就会上前抓住妈妈哭闹,这就是

嫉妒。其次,凡有嫉妒之心的人,应该都是有上进心的。同样的努力,可能自己付出的

还更多,然而别人成功了,自己却没有,这时,嫉妒是难免的。如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

才华而大叫“既生瑜,何生亮!”想想看周瑜是如此才华出众,27岁即成东吴大奖,但

诸葛亮的光辉使他无法再当第一,这又是何等失落。而如若没有上进心,没有勇争第一

的心气,周瑜又何苦为此丢了性命!第三,嫉妒的社会根源。记得一个小故事,一个美

国人带着朋友去富人区参观,说:“总有一天,我也会住在这!”一个中国人带着朋友

去富人区参观,大家说:“真想弄包炸药炸了他们!”当一个社会没有给大众提供公平

竞争的环境时,这种嫉妒就会演变成民众的仇富心理。

 

再换个角度,哪些人不嫉妒呢?在李白的光芒下,杜甫不嫉妒。他由衷地称赞李白的才

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同时更严格要求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甘

居其后吗?当然不一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杜甫的心忧苍生。他心里装的不是他

个人在诗坛上的地位如何,而是天下百姓的疾苦,国家的安宁,他有着广阔的胸怀,于

是反倒看淡了个人的成败,自然,他没工夫去嫉妒了。当代史东鹏和刘翔,在刘翔的光

芒下,同样出色的史东鹏永无当第一的机会,可以说,生在刘翔的时代,史东鹏是寂寞

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所有采访,从来只听他说:刘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他憨憨地,然

而也颇有点辛酸地笑着,却听不见他说一句刘翔的不是。因为他曾说过:“由于我的存

在,刘翔不敢懈怠;由于我们的存在,证明了亚洲人在短跑径赛上的进步。”他看到了

自己存在价值,自然也就不会为去争什么第一而嫉妒进而不择手段了。

 

所以,嫉妒之心人恒有,但当你不再把一个小小的“我”放大去看,不再仅仅以“我”

为思考问题的起点和终点时,你就会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心理健

康、心态阳光的人了。

 

第二个题目,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能把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感受区分开来,于是

大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要去感受爱、感受淡泊、感受豁达、感受生活中的诗

意,感受大自然的美等等,立意也很不错。作文讲评时,一位同学在文中写道:“然

而,我们对呦呦鹿鸣、啁啾鸟鸣,对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对庭门花开花谢、天上云卷

云舒,全然没有感觉了。”一位同学评道:“你怎么知道人们对这样优美的景色全然没

有感觉了呢?有许多人正是为了得到这样美景的享受,才努力奋斗的。”是的,我们同

学的作文中经常有这样经不起推敲的逻辑。为什么文章虽文词华丽,却深不下去呢?我

以为关键是“学会”二字被忽略了。

 

只要是健全的人,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的,然而,处于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

物质极大丰富了,我们却在物质的洪流中身不由己,进而迷失了自我,记得80年代后

期,就曾有社会学家不无忧虑地提出过人有可能异化为“非人”的观点,其所针对的就

是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我们躲在劲冷的空调房,自然不想再去烈日下挥汗如雨,但

我们会心甘情愿的去花大价钱请人或请自己去健身房“出汗”!说来颇有些反讽的味

道。渐渐地,在时代的压力下,我们更提倡享受物质带来的方便、舒适,而忘记了去感

受,进而不会感受了。

 

然而,享受了之后,从心底涌起的却是日渐扩大的空虚。正如一位富翁在午夜躺在自家

豪宅外冰冷的马路上,警察要送他回家,他却回答:“那不是我的家,它只是一栋房

子!”一切唯物质论,空虚的心灵,让我们反思:怎样才能使我们精神充实,灵魂有所

归属?唯有把已我们淡漠的“感受”二字检起来,重新学着去感受身边那些曾让我们那

么不屑一顾的东西。记得90年代曾流行的一段话:金钱能买来补品,买不来健康;能买

来房子,买不来温馨的家庭;能买来精美的食物,买不来珍贵的友情……。健康、家

庭、友情、亲情等等这与我们人生而言,才是最珍贵的,而这一切,也只有用心去感

受,才能明白其中深刻的内涵。

 

总之,学会了感受,心灵才会充实,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

质。我认为,这才应该是这篇文章的落脚点。脱离了这个点,文章就只能是看似华美的

去谈“感受xx

 

总观深一模的两个作文题,正中了当代中学生浮躁、不爱思考更缺思辨的软肋,只是浪

费了这么精彩的题目,真是太可惜了。

 

 

 


最后更新[2007-4-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