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黄红丽:粤版语文教材编写记》
     阅读次数:24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红丽:粤版语文教材编写记

大 树 作 证

——广东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出版散记

黄红丽

 

2006115这个温暖的冬夜,因为送走最后六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我的心情异常轻松和踏实,浅斟慢酌叹了一顿功夫茶后,便想美美睡上一觉,以补偿近日来大大亏欠的睡眠,然而事与愿违,不知是喝了浓茶的缘故,还是连日加班的惯性,我的大脑既疲惫又亢奋,躺在床上竟翻来覆去睡不着,有关高中语文教材的人和事纷至沓来,于是索性披衣起床,写下这篇工作札记。

 

选 文 之 痒

可以说,编者的眼光、学养和编写的指导思想要以选文为依托,要靠选文来体现,选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教材的质量,因此,厘定选文也就成了在完成结构体例之后的头等大事。

我们编写组的老师们确定选文的过程经历了王国维所描述的三种境界——最初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接着必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终于“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是甜酸苦辣,百炼成钢。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平时觉得很好的一篇文章,一旦想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往往能挑出不少毛病来。因为想到这些文章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不由人不再三考量。

我喜欢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记得编必修2的《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这一课时,便是如此一波三折。分册主编陈少华酷爱于坚的诗,首选于坚那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可是有些人认为这首诗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未免太大,陈少华老师只好换上西川的《十二只天鹅》,这时有人提出台湾诗人焦桐的《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总主编陈佳民老师倾向于这一首,认为这一首比较适合高一学生的程度,又是台湾诗人的作品,从人选的角度也弥补了“诗歌”单元没有台湾诗人的不足。但他的理由未能说服陈少华老师。于是,陈佳民老师给语文科几个正副主编发电子邮件征求意见:

各位主编:少华选了“一只乌鸦”和“十二只天鹅”,可是我喜欢“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大家意见如何?三首诗内容见附件。

大家收到这个好玩的邮件后,纷纷发表看法,最终集体决定弃“乌鸦”和“天鹅”,赴“春天的约会”。不过,陈少华老师也始终牵挂着那只特立独行的“乌鸦”,最终把它放到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选读》里。

“爱情”与“经济”的苦恼

必修5主编陈建森老师也为选文苦恼过。立项时,经过讨论,陈建森老师负责“爱情”单元的编写。大家开玩笑说老师捞了个美差,专管谈情说爱,老师也不负众望,遍读爱情经典,选了很多优秀的篇章让大家一饱眼福,没想到专家不同意在高中课本里专设爱情单元,认为太敏感,容易引发副作用。又经过几番讨论,决定编“经济”单元,老师只好由“爱情专家”转型为“经济新贵”,脱胎换骨后,奉上《钱》等经济华章,大家笑陈老师的“爱情”变质,掉进钱眼里了,深受“爱情”和“金钱”双重折磨的陈建森老师只好露出一付苦恼人的微笑。

“贝克汉姆”黯然离去

   在编写必修1的“传记”单元时,大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选一篇体育明星传记,先确定人选,提了邓亚萍、乔丹、贝利、贝克汉姆等人,然后找来有关诸位明星的传记,最后圈定选用贝克汉姆的自传,当时大家很兴奋,觉得这是宣传我们教材的一个亮点。后来征求意见时,专家却认为选这样的人物有风险:“倘若小贝出了绯闻或丑闻,教材将会非常被动。”于是必修1主编刘晟老师只好忍痛割爱,撤下那篇充满青春气息的文章及小贝英俊的相片。

 

 

 

               作 者 之 酷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不仅经常与编者切磋讨论,和不少选文作者也直接打交道。选文虽然选了相当一部分时文,但主要还是以经典名篇为主,因此作者也以名家居多。

此马非那马

必修3中选了周涛的《巩乃斯的马》,我通过朋友与周涛联系,想要一张巩乃斯的马的照片作插图,周涛很爽快地答应了,过几天果然收到相片,正在欣喜之时,却发现照片根本不能用,那马一看就不是巩乃斯的野马,而是一匹赛马,马背上威风凛凛的汉子倒是周涛本人。后来,我打电话问周涛为什么不寄巩乃斯的野马照,答曰没有。我至今很怀疑这个答案的真实性。

            “我每首诗都是最好的”

打电话征求诗人于坚对于他的诗作的意见。第一次是他女儿接的电话,说她爸爸开会去了,诗人开会去了,感觉有点错位。转而一想,诗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去开会也很正常啊。第二次打过去,找到诗人。

我问:“于坚先生,我们高中语文教科书想选一首您的诗,您认为自己那首诗是最好的?”

“我每首诗都是最好的!”话筒那边传来瓮声瓮气的回答。果然像诗人的回答。

只好换个方式提问:“我们选了您的《对一只乌鸦的命名》,您觉得这首诗适合推荐给中学生阅读吗?您认为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我们设计的思考探究题------是否抓住了这首诗的核心?”

“编者的理解很到位。”于坚回答。

      “左边是孙绍振”

 

必修2的散文单元所选的散文有别于必修1的情感散文,主要选取以智性见长的议论散文,其中钱钟书的《门》、《窗》与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就是很典型的范文。虽然在见孙绍振先生之前的我刚读了他的《美女危险论》,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幽默可爱的老头,但现场那种孙氏的敏锐和幽默还是让我小小吃了一惊。记得当时我跟先生开玩笑说,可惜是写一条狗,要不就要请他惠赐玉照放在我们的教材上做插图,先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可以啊,让我和狗照一个合影,图注上写明‘左边是孙绍振’。哈哈……”孙绍振开心地笑了。

 

编 辑 之 劳

作为高中语文这个项目的负责编辑,我对各位责编、美编、终审的老总的辛苦当然是最清楚不过了。

“温柔杀手”与“美女编辑”

   参加高中语文的责编共有12位:邱方、李朝明、陶已、刘小玲、罗志梅、姚沙沙、钟丽君、严奉强、卢家明、吴曼华、王亮和本人。这十二员男将女将均被美编范霓命名为“温柔杀手”。因为其时教育社同时运作着七八套教材共八十几册之多,美编却只有六人,其中两人其时正在进行“造人工程”。因此大家展开激烈的美编争夺战。我们语文组的编辑岂是等闲之辈,个个软硬兼施“追杀”范霓,搞得范霓一见这班人就心理紧张脚下发软,连称我们是她恶梦里那些“温柔的杀手”。最可爱的是李朝明。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说要告诉范霓一个秘密。等可怜的范霓凑上来,他耳语般地说:“我一定要把你逼成一个黄脸婆!”

    美编范霓是真正的美女编辑,常常使我想起凤凰卫视“美女私房菜”那个美女主持。在赶送审教材的日子里,范霓一边在围追堵截中“艰难度日”,一边不改大家闺秀从容淡定的本色,每每于劳作一天后亲自到茶水间洗手作汤羹。厨艺高超,秀色可餐——她利用微波炉做的腊肉饭的香味至今犹飘荡在我的记忆里。

                领 导 坐 镇

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建社20周年之际,省出版集团黄尚立董事长为教育社总结了五条成功经验,其中两点是:“靠长于把握机遇,机遇来了决不放过,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杀出一条生路;靠教育社的大旗下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员工和一个实干有为的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无往不胜。”把握机遇、团队意识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确实是教育社发展壮大的成功法宝。作为教育社的一个老员工,我见证了教育社这十年的成长和辉煌,对黄董事长的总结感同身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这是教育社的优良传统。做《新三字经》时如此,做非典图书时如此,做新课标教材时更是如此。

每次教材大战到“总攻”阶段,教育社的领导总是集体“坐镇督战”。

送审前关键时刻,卢锡铭社长的办公室总是烟雾缭绕,有时去找他,就看到烟雾里一个朦胧的身影,听到翻动稿子的声音,闻到刺鼻的烟味——因此,卢社长审读过的稿子质量是上去了,可尼古丁总是超标。

曾宪志社长创造了一天连续审读六本语文教材的记录。他审阅《说话的艺术》时,发现其中一篇选文《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的版本注成“选自《毛泽东选集》”,他对我说:“毛选里没有这篇文章,应该是《毛泽东文集》吧,你查查看。”一查,果然。他的编辑功力和过人的精力让大家惊叹——于是都来调侃曾社,问他过人的精力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秘密是:“早餐吃米饭”。曾大力总编辑当场策划选题——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的超级畅销书是《对牛奶说不——吃饭忠告》,宣传炒作的关键词是:“你想到50岁还拥有超常的精力吗?——请读本书!”

曾大力总编辑和陈兵副社长,每次也总是和我们一起“守夜”,终审书稿,检查样书。他们似乎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及时解决问题。去年在检查样书时,曾总与李朝明曾经打赌,只要查出一个错误就要李朝明请吃饭,结果李朝明输了一顿饭,可是等到今年送审时才发现还没兑现。

由于连续通宵加班,到送审前一天,周伟励副社长到凌晨三四点时实在顶不住了,每隔二三十分钟就跑出去用冷水洗脸,然后又回来检查样书。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社说当时看稿都看傻了。

 

团结有为,举重若轻,谈笑间勇夺13科教材——这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团队精神!

 

因为编写组大部分老师住在华南师大中区和教师村,我们一般到华师附小门前的那棵大树下交接稿子接送作者。我们经常对接送我们的司机李师傅黄师傅阿辉说:“到那棵树下。”他们便心领神会。三年来,我和邱方在那棵树下约会过许许多多的作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陈耀华把我送到大树下,在刺骨的北风中,半个小时里,我和六位主编完成了稿件的交接工作,正是:月黑风高夜,人约樟树下。

回想三年来的时光里,我记忆中最深刻的风景就是华师大的那棵树,它见证了三年来的艰辛和收获。回望记忆中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种快意平生的感觉。                             

2006116凌晨写于梅花村 

(感谢黄红丽老师惠寄) 


最后更新[2007-4-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