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谈判酒宴上的政治家风度
周恩来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在各种各样的中外谈判工作中,经常要出席大大小小的酒宴。周恩来常以酒调节、活跃气氛,增强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下一段段佳话,充满永恒而迷人的魅力。
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谈判开始了,喝酒也开始了。从国民党政府到民主党派和各界名流,宴请不断。每次宴会,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主席敬酒。毛泽东喝酒不行,便打趣地说,愿和任何人比吃辣子。因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紧贴毛泽东而坐。谈话时他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他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先,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与民主党派等人喝酒还好些,与国民党官员干杯简直是在打仗。像张治中这样真心敬毛泽东的还好,其他军统人物便不能不格外提防。周恩来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酒量了得的周恩来挡在毛泽东前面,一杯接一杯地干。酒酣之后的周恩来愈显神采奕奕,机敏过人,又不乏诚恳待人。有个背照相机的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回到红岩办事处时,周恩来的秘书明显地闻出周恩来呼出的酒气,便心疼地小声问:“周副主席,你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他只要喝半杯你就可以少喝三四杯啊。”“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他只耳语一般地喃喃了一声。
于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会前周恩来率张闻天、李克农、师哲等先行到莫斯科,同苏联协商有关事项。4月1日抵达莫斯科后,中苏双方便一连举行多次圆桌会议。会谈完毕回国的前一天晚上,赫鲁晓夫设宴招待周恩来。宴会的气氛很热烈,宾客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赫鲁晓夫等人不断地向周恩来劝酒。由于多日疲劳过度,加上赫鲁晓夫等人同周恩来拥抱、旋转,肝脏有病而不宜喝酒的周恩来呕吐起来。苏方见状,马上送周恩来回驻地,并派名医给诊治。
翌日清晨8点左右,周恩来醒过来。他说自己比昨天好多了,只是还有点头昏脑胀。接着,问师哲:“我昨天都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我是说了一些话,但具体内容一点也不记得了。”师哲回答说:“没有什么出格的话。讲的都是一般的应酬话,涉及个人的只提到莫洛托夫一人,而且是善意的。你说你在1928年中共召开六大时,见到了莫洛托夫,他对中共代表们讲了话,你们向他学习等等。我想,你指的大概是斯大林,只是错误地说成莫洛托夫而已。”周恩来又反复问:“还讲了些什么不妥当的话?”师哲说:“没有,确实没有!”次日,周恩来启程回国。
4月21日,周恩来率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这时,他已是精神抖擞,情绪高昂,谈笑风生了。留在莫斯科的师哲等到机场迎接总理时,一见面周恩来就对师哲说:回去后向主席作了汇报,承认由于喝酒不慎引起呕吐的错误。主席笑着说:这是常有的事,算不了丢丑!起初师哲不明白总理指的是什么,谈完后,想了一下才明白。师哲不以为然地说:“多喝了一杯酒还值得向中央汇报?如果这样,那些苏联的酒桶们恐怕得三天两头向中央作检讨了。”周恩来说:“那不同,那是他们。”
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23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战后日本首相首次访华。
双方经过4天认真坦率而富有成效的谈判,9月29日上午10时18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了《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中日两国建交,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29日中午1时许,周恩来陪同田中首相飞往上海访问,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晚,在上海的宴会上,周恩来流露出近些年来少有的喜悦,举起酒杯频频向客人们祝酒。在这建交日之夜,他也动了感情。他与田中、大平碰杯的时候说:“我真希望同你们通宵畅饮啊!但是,我还必须为你们的下次访问留有余地。”田中素不嗜酒,就是喝两口啤酒都要脸红,但听了周恩来真挚动情的话语,他深为周恩来这多日来交往中,一贯的诚挚迷人的外交风度所折服。于是,心中也难以抑制住激动,想到自己刚刚就任首相两个多月,就顺应潮流、顺应民心,顶住右翼的威胁,亲手完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业,来之不易啊!他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向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祝酒,也特别向大平、二阶堂进等日本官员祝酒,一连喝了好几杯茅台酒。大平悄悄告诉周恩来:“我还没有见过首相离开座位去敬酒呢,这是首相破天荒第一次哟。”中国总理的魅力给日本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田中角荣曾经专门写诗,称赞周恩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沈山青摘自《中华魂》2007第3期 作者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