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黄琬雅博客:阿雅空间
心多宽,路多远
——对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的一点看法
官场上的起落浮沉,在中华大地上演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演下去。旁观者将之当作一场热闹来看,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识辩其中况味。面对贬谪的失意,人生的低潮,有人忧愤难平,抑郁以致伤身,一蹶难振;有人坦然面对,豁达自若,随遇而安以致做了不少好事;有人初衷不改,继续奋发,时机一到又如野草遇春风一般茁壮生长。
一千二百多年前,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加上母亲的去逝,朝廷的诽谤不断,柳宗元一直没有找到快乐的理由。尽管他把相当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上,尽管他尝试在山水间寻找慰藉,但文学上的成就终弥补不了官场上的失意,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读书人的最终归宿;而寄情山水想用美景洗涤自己的抑郁,终因走不出心灵的蕃篱,最后美景所伤。面对清幽的小石潭,他看到的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凉(《小石潭记》);居于溪边,虽然故作放达地说“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但我们看到的仍是“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的寂寞无奈(《溪居》)。一个并不愿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却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柳宗元一直无法从贬谪的打击走出。也许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评价,精神上沉重的负担终于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永州的贬谪生活使他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地步。十年后被召回京,不久又被贬柳州,这次对他的打击更大,敏感的柳宗元意识到:朝中的政敌这样仇视自己,而自己年事渐高,再次复出希望渺茫,在忧愤贫困交加中,他匆匆走完了47年的人生历程,而此时,皇帝再次召他回京的诏书正在路上……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我们已经无法猜度若他再次回京会有什么际遇,他已经等不到了。柳宗元空有满腹经纶,空有壮志凌云,却因终日“忧谗畏讥”而早逝。
欧阳修是后于柳宗元二百多年出现的人物,他也遭受被贬谪的命运,但结果大不相同。欧阳修是个蛮有意思的人,从他的别号“六一居士”(他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把自己加上:老翁一个,而成“六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傲清高得有点洋洋自得的人。被贬往滁州,他似乎毫不介意,经常带着同僚朋友流连于琅琊山一带,不仅寻幽探秘,还着力开发,于是有了丰乐亭、醉翁亭,有了他的名篇《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有了琅琊山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在《醉翁亭记》里,我们看到一个陶醉于山水间,喝得醉醺醺的老翁形象。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整日无所事事,在酒中颓废,却不知道在他的“宽政”治理下,滁州早已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他的山水之乐、醉酒之乐建立在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之上。其实,欧阳修是个率性的人,从他的“宽政”只重办实事而不重名誉就可见一斑,他不为别人而活,不为名望而活,只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百姓。于是,欧阳修为滁州留下宝贵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而他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怡然自得,为日后继续做官打下基础。把心放宽了,坦然面对浮浮沉沉的际遇,欧阳修留下了“与民同乐”的千古美名。
世上还有一种人,我们必须得仰视!范仲淹,范文正公,就属于这一类人!且不说他求学苦读昼夜不息;也不说他为磨练自己每天只吃一锅稠粥,任由同学送来的美食腐臭;也不说他帮助别人不遗余力、鼓励别人终成学术上的“大家”;光是那当官的三起三落仍然不改忧国忧民之心,却忘记自己荣辱得失的高尚情操就让人景仰不止。他的心胸如大海般宽广,装着君主,装着黎民百姓,装着天下苍生。范公有超乎常人的治国理政的能力,治水水平,教学学成,拒寇寇安……他几乎是全才,无所不能。更可贵的是,他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朝政更加清明,敢于与权贵作斗争,甚至不怕一次又一次地卷入政治斗争的阴谋中而从不后悔,三次贬官他都坦然面对,笑谈自如,最后一次竟与送行的王质开玩笑,让他送整羊来“祭祀”自己,莫说名利荣辱,此时范公连自己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篇《岳阳楼记》,范公不是用笔,而是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感悟浓缩而成,那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不管他身在何处,心里装的都是国家,都是黎民百姓。他无论官做到哪里,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难怪在他离任时,每每会发生百姓阻拦传旨使臣,只想让他继续留任——做官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也难怪在他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老百姓更是自发地聚集举哀,并为他画像、建祠以纪念他——做人到这份上,我们除了景仰又还能说什么!一个人成败如何,受爱戴的程度如何,看他死后别人是怎样对他便知,那是最真实的表现。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
官场上,被贬官是常有的事;人生中,挫折和低潮也是自然难免的,人生境界的高下与心胸宽大与否有关。我无意批评柳宗元,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但我欣赏欧阳修的随遇而安,在用心管制辖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完善;我更折服于范仲淹的境界,他心怀天下、为天下忧是常人能想却不能及的高尚情操。一个人的人生能走多远,他的思想能影响多少人、能让人吊唁多久,不完全靠聪明能干。
你的心胸有多宽,你人生的路就能走多远。我们实在不必太计较眼前的得失,更不能总是盯着个人的利益,把心放宽一点,人生的路长着呢!
梦里扬州
(一)残梦——扬州城
也许你没有去过扬州,但李白的诗“烟花三月下扬州”你一定读过。是的,我们“认识扬州”是从无数的诗词起。南朝的殷芸就告诉过我们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时扬州是个令人向往得要骑鹤而游的仙境(另一说,此“扬州”为现时的“南京”)。而我们更加熟悉的是徐凝说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不仅占尽天下繁华,更占尽了天下美景。然而这都不算,最惹人遐思的还数杜牧的“十年一觉场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些色艺双全的美人,简直令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于是箫郎夜夜笙歌,“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谈情说爱用的原是音律,乃是“知音”,真是浪漫蚀骨!人说扬州多美女,美的不仅是外貌,还是才使人美吧!小杜同学大方给自己心仪的歌妓赠诗送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美貌娇娘,繁华都市全都有了。直至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扬州的繁华到达了鼎盛!
提起清朝,我忽然想起清兵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多尔衮那一场血腥无情的屠杀,数十万人的头颅为巩固满清的统治迈出了一大步。由此我也感受到了扬州作为一个历史名城的兴衰,她经历过无数战火的冲洗,宋代一百多年的战场,都是血与火的交融!
如今走在扬州街头,几乎看不到古迹,有名有姓的“古塔”只剩下马路中间的一个小小塔尖。走过汶水路,导游痛惜地说,这里本是汶水河的所在,八十年代开始建设扬州的时候,为了交通方便,把整条河填成了马路,现在扬州城的水都成了死水——不难想像,一个江南之城,没有了活水,她的灵秀何来?一个历史上享有如此盛名的城市,却未能留下原先的标志性建筑,甚至连她最根本的特色都没有了!看着那些没有个性的现代高楼和彻夜闪烁的霓虹灯,在料梢春寒的冷风里,只有软细如发的柳丝在没有表情地翻飞舞动,再也寻不着曾经繁华的“十里扬州路”了。现在的扬州没有个性、不算繁华、不算热闹,也不算太落后。我忽然记起有个写文章的人说过,写扬州,总忍不住写她丰厚的历史,即使有掉书袋的嫌疑。站在扬州街头,我明白了写文章的人的苦衷——“我们的扬州”不在现实,不是现在,她丰富在历史故事中,她鲜活在诗词歌赋里,迷朦在遥远不可及的梦境……
昔日繁华扬州城,翻作落花留残梦。
扬州城是一个梦,一个我无法说得清楚讲得明白的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诗词与生活之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也许有一座桥,一座亮着七彩弦光的虹桥,对岸永远是个迷;也许是一层雾,一层迷迷离离飘散不去的薄雾,隔着薄雾看远处永远完美无瑕。我不愿看透扬州城,只愿她永远迷离在我如诗似词幻梦的浪漫歌赋里,永远隐藏在我如痴似醉癫狂的不醒梦境中,梦里永远风光旖旎……
(二)旧梦——个园与何园
幽径,小道。尽头是一片浓荫。
嗦嗦,哗哗。风儿疏着竹叶,穿过竹枝,吹来沁入肌肤的森凉,也吹来脱离俗世的幽静。
小径悠长,弯弯曲曲看不清前路,也仿佛永远走不到头……
个园的“春”以竹篁始,雨后春笋(石笋,钟乳石)破土而出。穿过圆圆的园门,柳枝绽出新芽,披一身新生的温柔与喜悦,绿树永远不凋零,护着十二生肖的石像在快乐嬉戏。也许你还没有看清楚连地下的石板都透着灰蒙蒙春意时,在春花春风春雨的纠缠中,已经豁然走入“夏”的开阔境界,阳光普照,淡淡热浪涌起,蒸得娇娘两颊绯红。绕过太湖石山下的清清水潭,上山坐于亭内,凉风习习,娇喘微微,萝绮绢帕,莺莺燕燕的笑语与树上的鸟儿争鸣相应,请往“壶天自春”里喝杯茶吧,小小壶里、细细杯中自有一个怡然的世界。谈笑间转眼秋至,槭树叶已红,秋山的峭壁已然赤朱(安徽黄石),势指云宵,天空在一瞬间变得高远深邃,是看不透的蓝,能把人的灵魂溶透!天已冷,心已静,拥衾围炉听雪落,冬山上残雪未销(宣石),温一壶酒,隔窗隐隐看见来年“春”的影子……
个园的日子悠闲而寂寞,不管主人是按照入深院大厅中“坐,请坐,请上坐”的规矩接待来客,还是披衣赤足冲出候厅热情迎接贵宾,抑或小姐太太们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院高墙中消磨着时光,个园的岁月在竹子的影照下,无声无息地走过四季,渐渐销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竹子还在与清风细语,幽深的巷子,锁住了女人的青春;那悠长的小径,是看不透的未来……
“晚清第一园”的牌子不知什么时候竖的?无论如何,这个牌子都彰示着何园的张扬。何氏家族是个显赫的家族,只看其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的姻亲关系就知非同一般。园主人出国留过洋,园子的建造中西合璧,充满了智慧的灵巧。一入何园,见一假山石沿墙而“长”。何园不大,堆砌假山必然使空间显得逼仄,园主人用这种巧妙的方式满足了假山雅致与空间开阔的双重益处。假山上的一株白玉兰开得正俏,满树的冰清玉洁粘住了游人的目光,使之无法离开。假山里一处利用石洞的“水中月”,设在院墙上的“镜中花”更显奇巧,让人叹服不已!沿着一串连接相通的回廊,走完1500米,感受到何园“站得高,望得远”的胸襟与气势,小姐们不必缠足,她们剪着齐耳的短发,穿着蓝衣白裙的学生装,走出闺房,大方行走在门廊里,与家中兄弟谈论着国事时事,也有自己一番独特的见解。日子在改变,时代在进步,男人女人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激昂与阳光。站在楼房上的连廊里,眼界开阔多了!
如果说个园是传统园林,它紧贴着地面,透露出主人对土地无限的眷恋,那么,何园却是一个新式园林,高出地面的楼层,流露出主人立足于地,欲展翅高飞的雄心壮志。
只是,吊往楼下的那个小小的食篮让人窥视何园生活的另一种滋味。导游介绍说,何园的规矩很森严,粗作的“下人”不许上楼一步,做好的饭菜只能通过这食篮送往楼上,由主人的贴身丫环接了送到主人跟前。我忽然看到新时尚生活外衣下包裹着的骨子里的守旧,原来,生活还是有许多规矩要守!
走出美丽的园林,凡俗的喧闹扑面而来,带着万丈红尘的繁杂,流动着流行的信息,却支撑着一方广阔的天空。
回头看园子,它们被隔在高墙深院里,那里曾一度辉煌、一度灿烂、一度荣耀,一度是所有人的梦想,如今偏隅于扬州城一角,默默地任游人缅怀旧事,诉说着扬州城昔日精致有序的生活,在史料里幻成纪念馆里泛黄的旧梦……
(三)旖梦——瘦西湖
三月的瘦西湖泛着满满的春色,软软的柳丝披淡淡的绿在柔柔的风中立于明晃晃的水边轻轻摇动,也许只有在此时,你才会感觉到扬州千年不变的柔情梦。
温柔细风穿过软摆柳、细夹着黄灿灿的迎春、带来尚未开放的桃花的问候,细如碎金的阳光洒一湖灿然,伴游人笑语共享踏春之畅快,兰舟画舫轻飘于春水湖面,船娘的软侬小调唱满一船的旖旎风光,对岸飞起数只白鹤,疑是仙境非人间。曾才子耐不住寂寞,用我们波姐(名为碧波)之名出一上联摆开了龙门阵:“瘦西湖上摇碧波”。
应景套名说眼前事,一时间把我们难倒。沉吟良久,有人想起同行有一MM名为“茶香”,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最终以昨夜在富春园的盛宴对出下联:“富春园里闻茶香”。绝对!
桃花坞上,波姐在明媚阳光中脱去厚厚的外套,以柔媚姿态尽情谋杀所有人的相机内存;而此时的仙仙(即仙妹)仍在湖的另一边等着我们。曾才子又即兴赋对:“桃花坞里秀波姐,莲花桥畔抱仙妹。”直把他美得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一个老婆三个小,人生只合扬州老。交个朋友是李白,生儿当如温×宝。”
瘦西湖隔断了凡世的尘嚣,却又富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千百年来江南水乡的灵秀与富庶、才情与浪漫,逃避了曾经的漫天战火,躲过历代无情的天灾人患,遁进这青柳红桃碧水间凝固了,它凝固了凡人的梦想,不管是达贵官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商贾巨富还是文人墨客,她都如此宽容地接纳,还带着亲切的笑意。
自然风光真好,她不歧视任何人,她平等地对待任何来探视它的人。
二十四桥边,我们看着朱楼上珠帘里抚琴的美人,在如织行人的笑闹声里分辩那浮若游丝的琴音,即使看不到明月,遇不着吹箫的“玉人”,仍然有点感激设计这一景点的人,它带一点点幽思与遐想给游人,即使在人群中难以真正雅致,但心思可以去得很远、很远,远得不在这人世间!
瘦西湖灵秀的温情是旖旎的梦,她夸越时空,超越现实,游离于岁月之外,永远不变地秀丽着江南女子的温婉柔情。
其实不想离去,真的不想离去!
(四)梦想——扬州中学
扬州中学有一种霸气,这种霸气不是用语言说的。站在她的门口,感觉就已经不同:江苏省扬州中学——一所中学,竟可以跳过所属的区、市,直接贯名“江苏省”,她的霸气是内敛的!
她是一所百年老校,她与许多了不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江×民、朱自清、胡乔木,四十二名院士……真正的百年名校!
踏入校园,一种宁静的氛围轻轻把你拢住,她用宁静很优雅地告诉你:这是个读书的地方!怀着敬仰,我们轻轻地走在校园里,呼吸着空气里静静飘溢的书香,说话的声音不由得放轻了,然后开始恨,恨自己的脚步怎么那么重、声音怎么那么响!
路旁的梧桐落尽了叶子,朱自清的半身铜像亲切地树立在校园深处,一如扬州中学的不张扬。路的尽头是“树人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扬州中学真正做到了!
井然而立的校舍,连学生的一切都那么井然,课堂有序而宁静地进行着,学生的活动都那么安静,在我们还没有觉察的时候,课间操就按部就班地做完了。正是料峭春寒时,学生在校服外套着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外套,但没有人着奇装异服,没有梳得怪模怪样的头发——学生就像个学生的样子。
终于走进他们的课堂。老师们娓娓道来,没有上公开课示范课的张扬与表演,平实朴素,优雅娴静,一切都是内在的修为,深厚的功底不显山不露水地自然流露。“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走过摆放四十二位院士相片的走廊,你无法不产生自豪感与敬仰之心,继而立誓要发愤读书,否则如何有脸面与他们做校友!
扬州中学的学子,没有理由不做着明日辉煌的梦想!
风刀霜剑严相逼
——谈谈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
《葬花词》可以说是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写出的最杰出的诗作,它不仅道尽了林黛玉一生的命运,也暗示了《红楼梦》里几乎所有女孩子的命运,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诗里有两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普遍认为,这写的是林黛玉在贾府里的处境。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处境真的有那么严峻吗?或许只是她小心眼的敏感而已?
黛玉是贾母,这个贾府中最有权威的老太太最疼爱的人之一,连她的三位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都要靠后。黛玉更是贾府“小霸王”宝玉心尖尖上的人物,事无大小都关怀备致,起居饮食都照顾周到,连小小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都细意开解。在这样的景况下,黛玉在贾府仍会感到人际关系如“风刀霜剑”般严峻的逼迫么?
王夫人是贾府中第二号权威人物,且看她对黛玉的态度如何。黛玉初进荣国府,去拜见王夫人。第一次见面,王夫人便郑重叮嘱:“你以后不要睬他(宝玉),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那时节宝黛二人尚未曾见面,王夫人的预防针打得足足的:“若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第三回)这嘱咐可谓不厌其烦,不嫌其细,其目的是不想生事,让宝玉平平安安。可结果呢?宝黛一见面,便引出宝玉狠命摔玉的情景来,吓得众人大惊失色,连贾母都说:“仔细你娘知道了。”然而这等大事,王夫人如何能不知道?可以想见王夫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如果说这初次见面是无心之失,在第二十九回,宝黛二人因彼此猜忌而拌嘴导致宝玉又一次摔玉,这可就不是无心之失了。这一次大闹,只吓得贾母王夫人“都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齐进园来瞧他兄妹”,当时的慌张情形可以想象。可是问了半天,偏又问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越是这样捉摸不透就越令人担忧与惊恐,因为无从把握啊!事后贾母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紫鹃一语道破:“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两遭了。”而这闹,都是因黛玉而起。小说没有写王夫人对两次摔玉的反应。当然,以王夫人贵妇的身份与涵养,即使没有贾母这个保护罩,她也不会公开责骂黛玉,只是在心里面,她对这个非同一般的高傲女孩儿不能不有隐藏在心里的看法。宝玉是她的命根子,她后半生惟一的依靠,任何对宝玉有威胁的人她都严厉打击,晴雯的放逐就是一例。碍于亲戚和贾母的面子,王夫人不会对黛玉怎么样,但她的疏离应该是明确的。通观整部《红楼梦》,王夫人对黛玉从未有过亲近之举,这跟她宝贝儿子的事事关照、处处留心形成极鲜明的对比。按理说,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应该对孩子最关注的人有一份特殊的关爱,爱屋及乌嘛——可是王夫人没有。
再看贾府中的丫头小姐们。自从宝钗出现后,曹雪芹不止一次借丫环下人之口称赞宝钗为人大方得体,不似黛玉般心眼小,嘴巴利。第八回就借了李嬷嬷的口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撇开黛玉的个性不说,这些细节都暗示了她难免受到排挤。丫头下人也罢了,姊妹们如何?最藏不住话的湘云直截了当地说黛玉不如宝钗已经不是一两回了。耐人寻味的是,在第六十二回,探春在给他们家人数生日的时候,从正月数起,元春、大太太(荆夫人)、宝钗,到三月的太太(王夫人)、贾链,末了加一句:“二月没人。”袭人马上回应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只不是咱家的人。”若说“不是咱家的人”,怎么又记得宝钗的生日呢?这细节很扎人眼,它似乎是探春的无心之失,但曹雪芹却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告诉读者:姊妹们和黛玉并不特别亲近,连她的生日都不记得呀!探春是众姊妹里头最聪慧灵敏的一个,她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赵姨娘之流就更不用说了。第五十二回写到宝玉正要告诉黛玉她每日吃燕窝之事时,“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进来瞧黛玉。……黛玉便知他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人情……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显然,赵姨娘的来访只是表面功夫,非但没有真正的关心,反而让黛玉感到是种负担,要打叠精神应酬了。
统观这种种细节,黛玉在贾府里丝毫感觉不到温暖,在四十五回与宝钗说到吃燕窝一事时她感叹道:“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四十五回)一句话,道出多少未说之事。黛玉暗自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真是再正常不过了!也许这就为什么薛宝钗稍给一点真心的关爱,指出她看“杂书”的害处,后来又送燕窝给她调养身体,她就感动得死心塌地认宝钗为“姐姐”。再加上薛姨妈一点怜惜,黛玉简直要以薛家为“家”了,有段时间,连晚饭都搬去和她们一块吃,不正是对她在贾府从未得到贴心温暖的最好反衬吗?黛玉原是个没有亲娘的孩子,自小缺失父母的教导与爱护,薛家母女给一点亲近的关怀,她便象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地扑向她们,寻求一点点难得的温暖。
黛玉在贾府受到的冷遇,在她死前达到了高峰。转舵最快的要数王熙凤,且不说她为宝玉能顺利迎娶宝钗而不遗余力地想出“掉包计”,就是在忙喜事之时,还不忘劝慰贾母:“林妹妹的事,老太太倒不必张心……倒是姑妈(薛姨妈)那边的事(迎娶宝钗)要紧。”黛玉已经病得将死,可是她的命远比不上宝玉的命重要。连鸳鸯这样不势利的人都度势而行:“(紫鹃)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经常去回。”至于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九十七回)世态的炎凉在利益关头就那么明显地摆着。
贾母最后一次来看黛玉时,黛玉凄然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当听到贾母苍白空洞的安慰时,“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九十七回)
这深闭的眼睛照见了黛玉心里的透亮,也表现出她对这个无情世界深刻的绝望与无声的对抗——读到此处,不由得通体冰凉。
为黛玉一哭!
(仅以此文,纪念最美丽的林黛玉——陈晓旭!)
水边的爱情
——浅析《诗经》里几首爱情诗
《诗经》开篇第一首为《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撇开这首诗放在开篇第一位表现了古代统治者已经懂得家庭和谐、婚姻和睦是社会安定的第一要义不提,这里君子求淑女便是以水边为兴,接下来采荇菜以接近淑女的活动更是发生在水边,至于“求之不得”而后“辗转反侧”则是后来的事了。
其实,《诗经》里描绘的爱情,有许多都生发生在水边,最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蒹葭》便是典型的水边情诗。看,秋日清晨,淡淡的雾飘于江面上,近则不见,远则迷离,似有若无,多象心目中那“伊人”:她略带羞涩的情意,她娇柔的一颦一笑,一次眼波流转,一次回眸轻笑,一次微启朱唇……如雾似烟,若即若离。在一起时没有概念,可一分离却又开始思念,多象江中的雾,远看浓烈,到近处却寻不着,抓不到……眼前的芦苇渐枯,青褐色的长叶上面凝结着清晨清亮欲滴的露珠,露珠儿都快要冻成霜了,伊人呀,你在何处?在茫茫水中,淡淡雾里,我该往上游寻你的芳踪,还是该往下游找你的倩影?秋气袭人,而我却在思念中找不到方向……作诗的人选择清晨这一特定环境,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他已思念了一夜,清晨一睁眼便寻找伊人,可见伊人在他心目中是何等重要,重要到是他一天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他一天中最主要的“工作”。因为有水的阻隔,这段爱情的追逐,显得扑朔迷离而柔肠百结,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曾被琼瑶改编成歌,由台湾“甜歌王后”邓丽君演唱,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水一方》,在歌曲里,琼瑶把原诗中“雾冷凝霜,芦苇枯败”的秋季改成了“绿草青青,白雾茫茫”的春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又浪漫迷茫。
有意思的是,以上这两首诗的爱情特色,共同体现在《陈风·泽陂》里: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里写思慕之人在长满蒲草与荷花的水边,与心宜的人相遇,并深深爱上他,这很象《兼葭》里的场景。他身材高大且举止庄重,如此看来,此人应为一男子。诗中描绘的该是女子思念他的情景,如同《关睢》里的君子一样,这女子也无因法传情而“辗转伏枕”,夜不成寐。为情所困,自古以来男女同理。
为什么《诗经》中的爱情诗多与水有关?社会学家何新做过解释,上古时代,人类过的是群居生活,为了争夺和占有性伴侣,男人或明目张胆地争斗,或秘密地暗杀,造成部族人口减少,影响部族的壮大。为了减少杀戳给部族带来的灾难,部族首领下令,人们在狩猎和劳动生产期间,男女不得混居,不得相见。这有点象在重大比赛前运动员的集训,只是在远古时期没有围墙也没有铁丝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男女分开居住在河流的两岸。因此形成两岸男女如同“牛郎织女”般,只能遥望思念。水,自然成了思念的载体。
另外,古代还有习俗,人们于三月在河边举行祭祀活动,这时部族中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男女青年趁此机会寻觅情侣,谈情说爱。《郑风·溱洧》写的便是这样一个场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中用第三者的口气,描述了一对在路上相遇的男女,女孩子邀男孩到溱水洧水边游玩,让我们仿佛看到水边庆典热闹非凡的情景。两人的对话生动活泼,最后以“赠之以芍药”来表情达意,互诉爱慕的衷肠。
在《诗经》中,描绘与水有关的情感还很多。《卫风"氓》里那个期待“氓”来娶的女子就把他送到河边,立下誓言,相约佳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幸的是后来“氓”变心,致使这个可怜的多情女子终成弃妇。《周南"汉广》写的却是神女不可求及江水不可渡的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卫风"竹竿》写的却是远嫁他乡的卫女对家乡的思念,而她的回忆,常与水边有关:“竹竿,以钓于淇。……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昔日与同伴们在淇水边垂钓、在水边嬉戏游玩的乐趣,是她回忆的重要内容。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族群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在大河边上发展起来的。《诗经》里的爱情发生在水边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悔
——《倚天屠龙记》最感人的一段情
“我叫杨不悔。”
少女清脆的声音透着如水般的清亮,落在殷梨亭心里,却仿如原子弹一般,他的笑容在一瞬间僵硬如石,阳光在一秒之内消失,他的天空幻成沙塑,在凄风苦雨中一片一片无力地瘫塌。他只听见自己喉间发出一声陌生的“啊——”,便再也找不着方向了……
许久许久,殷梨亭才回过神来,他该恨纪晓芙!这个女人,这个可恶的贱女人!一直以为她是柔弱的,她是被逼的,她是无可奈何的,遇上杨逍这个魔教中的大魔头,她的失身是痛不欲生的悲惨,在师父灭绝师太严厉的掌下,她被摧残了的年轻生命如飘零的落花,教人怜惜。至少,她的心是纯洁的,她心里应该装着他这个名门正派的未婚夫——可是,可是她说了什么呀!她借着女儿的名字,向天下人告白:不悔!她对那段经历不悔!
不悔,不悔!像有千百只虫子撕咬着殷梨亭,它不仅蛀空了他的心,也吃光了他的颜面,不能保护自己的未婚妻,竟连她的心也没得到过!他如何面对世人,如何在江湖上立足!仿佛听了一个最荒谬的笑话,自己竟是笑话里的主角,殷梨亭听见自己灵魂在痛苦扭曲的声音!
十年前,杨逍听到“不悔”这个名字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纪晓芙,这个他喜欢称为“小丫头”的纯洁姑娘,初遇时第一直觉就告诉他:她是喜欢自己的!杨逍经历太多,他游戏人间,他愤世嫉俗,他篾视所谓名门正派那一套规矩礼节、道德标准,他也厌恶本教中争权夺位的明追暗杀。纪晓芙,这个救他于重伤巨毒中,在他奇丑无比时仍用心照料他的女子,是如此美丽善良而温柔,仿如一股清流注入他的生命,让他不可思议地关注、爱恋,想给她保护,想给她一生的幸福。可是这个丫头竟顽固得像一块石头!她居然迷恋那可笑的峨嵋掌门之位,她竟然决定要嫁给武当弟子殷梨亭!这简直让杨逍疯狂!他可以放她回去继续当尼姑,但他无法容忍她嫁给别人,无法容忍这个他一掌就能揉碎的女子如此胡作非为!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颜面道德、顾全大局,全是鬼话屁话!杨逍太自负了,他不相信纪晓芙不爱自己,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他想爱就爱,想要就要了,不管这个弱女子的挣扎与痛苦,不管她的啼哭与担忧。他心头深深的歉疚还未消去,她却走了,悄悄地走了,从此邈无音讯……
自负的杨逍以为自己了解女人,其实不然……
“我叫杨不悔。”
是一个小小女孩带着奶气的声音,当杨逍听到这个名字时,已经是八年后。他如遭电击一般,无法辨清自己的心情,她给他太多!他当初的第一感觉是对的!她不悔,她的爱不悔!但她却担心世人的言论、师门的名誉、未婚夫的名声。她是柔弱的,柔弱得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她又如此刚强,刚强得宁愿自己承担一切也不给任何人带来麻烦,刚强得宁死于师父掌下也不出卖自己所爱的人。杨逍痛,痛纪晓芙的迂笨;杨逍恨,恨灭绝师太的所谓“正义”嘴脸;杨逍怜,怜眼前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杨逍苦,苦思苦想苦恋那个让他伤痛一生的女子……
天真烂漫的杨不悔没有那么复杂的心思,她是她自己,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爱恨,她不是谁的影子!她爱上了可以当自己父亲的殷梨亭,甚至他的残疾,他暴戾的脾气都不能阻挡她坚定的爱!也许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抱着同情的心态,毕竟是母亲欠他的,她该多花些时间去照顾他。可是说不清楚在哪一刻,对他的照顾变成了依恋,与同龄人的嬉戏变得索然无味,离开他,整个世界灰暗苍白,时间变得那么漫长无边。她如同她的母亲,如同她的名字,爱上了,不悔!
殷梨亭无法拒绝这个活脱脱的“纪晓芙”,他年少时就爱恋的少女,那唯一让他心跳过的女孩,让他看不清的迷一样的女子,让他上过天堂又下过地狱的女子!眼前“她”那样温柔又那样善解人意,是他多少回梦中的理想啊!所有的凶、骂,甚至赶,有痛苦的发泄,更是为她好,为她有正常的爱恋与生活。但没有她的日子不堪设想!
杨逍无话可说,年轻时的轻狂被岁月沉积成智慧,他深知殷梨亭的痛苦,他深知爱恋里没有对错。上天把女儿送来,与他相依相伴十年,慰他思念之苦,给他为人父的快乐、担忧与责任。如今母债女还,功德圆满!
不悔,真的不悔!世间有多少人胆敢说自己不悔!又有谁能一直坚守自己的选择!纪晓芙只是个柔弱女子,她的生命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落于灭绝师太门下,她无法选择。不知是哪一阵风把杨逍吹进她的生命,当爱情与命运冲突时,她逃避过,挣扎过,最终都认了,并且勇于承担,告诉世人:爱上杨逍,我不后悔!答应了殷梨亭的婚事,我不能相欺,至少我保全师门的脸面,不让武当和峨嵋两派因我蒙羞,所有的苦头留给自己吃。她用一个弱者的方式,执着于自己坚贞的爱情。
让世人评说去吧,让别人痛苦去吧,我爱了,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