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马恩来频道
文章标题: 《马恩来:愿人类文明史不再记录我们的耻辱》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马恩来   阅读次数:267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恩来:愿人类文明史不再记录我们的耻辱

欢迎光临马恩来博客:夷江舟

 

愿人类文明史不再记录我们的耻辱

——读杨晓璇同学读书随笔《追问与思考》

在近段的课外阅读中,好些学生对余华的小说很感兴趣,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写成读书随笔。对于这样一位自认为用最真实的表达方式写作的先锋派作家的早期作品,我是不极力主张学生们阅读的。那种梦魇般的故事,触目惊心的暴力、死亡和恐怖,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太多的阴影。而余华90年代的作品如《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回归传统的现实主义,笔调豁然开朗起来,语言纯净、节奏明快,特别是阳光般明净温暖的叙述语句,以及相似的故事情节与主体形象——苦难和现实,是值得推崇的。至于他沉寂十年后的最新作品《兄弟》,尽管饱受争议,我认为还是值得一读的。特别是上卷,它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它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所以该作品被我校列为当代文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们阅读后,都能从全景式的描述中,大致感受到疯狂岁月的时代特征,以及作品人物惨烈命运所营构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他们也在疑惑:真实吗,那个时代疯狂、荒唐、野蛮、残暴?我以亲历者的身份告诉学生:真实,那些故事就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正如作者自述:那些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被时代变化所左右,可能有些人觉得某些段落的描写有一点夸张,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经历“文革”时代的人,“文革”怎么去写,没有比这个时代的荒诞更荒诞,比这个时代更夸张。

阅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值得期许的精神活动。所以,学生在阅读中,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一个时代,用心灵去感受时代背后人物的悲剧命运,并引发深沉的思考,是值得肯定的。杨晓璇同学的随笔《追问与思考——读余华《兄弟》(上)》正是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认识一段尘封的历史,进而大胆质疑:“历史,刚刚走过的一段历史,到底隐瞒了多少真相?我们连探索自己祖辈父辈们走过的历史的权利都没有吗?” 小作者直接追问教科书刻意回避的敏感问题:“当我明白,就在40年前,就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埋葬了多少眼泪和鲜血,隐藏了多少耻辱和罪恶,我便无法做到心平气和。特别是,在狂热与愚昧的合谋下,红袖章们挥舞标语牌,高呼激昂的口号,对着自己的同胞抡起拳头和棍棒,制造一个个惨绝人寰的悲剧,而这无数类似的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进而演变成国家悲剧、民族悲剧的时候……

有评论家指责余华“只是提供了这段历史的只鳞片瓦”和“一个朦朦胧胧的记忆”,没有为读者提供对于历史的认识,对于“文革”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批判,似乎没有承担作家应有的责任。其实,余华只是一个作家,不是一个思想家,他也不可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去对那段历史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批判。作家的责任就是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通过一个场景,一个片段,或者一个故事,让读者自己去认识去评判。从这个意义上说,余华的《兄弟》,基本上是成功的。正是基于作品的相对客观和真实,杨晓璇同学方能从阅读体验中,发现小说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描写中国当代史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去认识中国当代历史,也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其实,我们无需刻意回避某段历史,也无需掩盖某些真相。正如杨晓璇同学所说:“这片山河,十年过后,依然娇美。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开出的花朵是否有一个不堪回首的前世姻缘,河流是否诉说一个曾经冗长而黑暗的悲痛,山岳也是否曾掩盖了冤情与耻辱?还原历史,正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揭示真相,正是为了唤醒人性和良知!”

愿人类文明史不再记录我们的耻辱。

 

附:

追问与思考

——读余华《兄弟》(上)

杨晓璇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和事如过眼烟云,即便暂时被记忆也会很快褪色和淡忘。而有些过往和历史,即便暂时被掩盖,但绝不会永远尘封,其真相一经开启,人们将会永远铭记,而对其所制造的眼泪和悲痛,又不可轻易原谅。

管余华先生用非常平实的文字、温和的态度来描绘那段历史,可是就是这种极尽客观的真相刺痛了我。我第一次在质疑:历史,近段的历史,到底隐瞒了多少真相?我们连探索自己祖辈父辈们走过的历史的权利都没有吗?

我喜欢一切平和的事情。可是,当我明白,就在40年前,就在这片神圣的土地,埋葬了多少眼泪和鲜血,隐藏了多少耻辱和罪恶,我便无法做到心平气和。特别是,在狂热与愚昧的合谋下,红袖章们挥舞标语牌,高呼激亢的口号,对着自己的同胞抡起拳头和棍棒,制造一个个惨绝人寰的悲剧,而这无数类似的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进而演变成国家悲剧、民族悲剧的时候……

我怎么可以忘记?怎么敢忘记!

宋凡平,那个铁铮铮的汉子。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可是,由于自己的出身,由于父辈的一个“地主”头衔,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无休止地被批斗,人格尊严被践踏,顽强的生命被摧残折磨,最后被暴打致死弃之街头。

我终于明白,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何要回避这段历史,仅仅以数百字,配一幅模糊的图片一略而过。为政者实在担心,这样的血腥,这样的残暴,将会以怎样的面目残留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我们那迷惘的眼光,怎么去透视现实的“温暖”与“明媚”?

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真相毕竟是真相。这片山河,十年过后,依然娇美。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开出的花朵是否有一个不堪回首的前世姻缘,河流是否诉说一个曾经冗长而黑暗的悲痛,山岳也是否曾掩盖了冤情与耻辱?还原历史,正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揭示真相,正是为了唤醒人性和良知。陈凯歌导演曾忆到,文革时,父亲被抓到台上接受批斗,而他到台上推了父亲一把。就是那个简单的动作,曾让他深深自责。

我们一直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坦承对中国和亚洲人民造成的伤害,而日本部分政要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事实真相。现在我似乎有些理解,某些日本人为什么内心如此之虚弱?我有时也想,我们自己曾一手制造的悲剧,都没有勇气正视,又怎么要求别人正视曾经的罪恶呢?

台湾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抗战八年,中国人的血流白了,文革十年,中国人的血白流了。我不认同后面那句话。只要我们勇于启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真相,认真总结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中国人的血就不会白流!

人类文明史上,已经记住了这耻辱的一页,与其回避,不如正视,否则,后人真的无法原谅。

2007514日)


最后更新[2007-6-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