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教育视野
>
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毛泽东评点白居易诗浅析》
出处:don 阅读次数:161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泽东评点白居易诗浅析
心与百姓通诗为平民作
——毛泽东评点白居易诗浅析
2007-05-18 作者:杨子才
■杨子才
欲济苍生雾茫茫,浊世忠鲠只堪伤。岁岁攻书使眼枯,年年为吏老江乡。调头不问鸡虫事,萧条白发且飞觞。一诗才成令纸贵,万户传抄遍洛阳。山川风物怜屈宋,流金泻玉几万行。身后留得七十卷,可与日月争辉光。《长恨歌》兮童子吟,《琵琶行》兮胡儿唱。
这是笔者在《萤窗咏史诗》中评说自居易的七言古风,肯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笔者研读史料,从《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一书中得知,身为一代革命伟人的毛泽东,也喜爱白居易的诗。1939年5月30日,他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就引用了白居易的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他以此诗的后两句立意,说明革命者“永久奋斗”的重要;如果中途而废,“没有永久奋斗的精神”,像汪精卫、张国焘一流人一样,“盖棺论定”之日,就只能前功尽弃。
毛泽东不仅引用,而且还评点白居易的诗。从《毛泽东评点诗词曲精选》(影印本)一书可见,在阅读《琵琶行》一诗时,他连画了三个密圈,并在书眉上写道:“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乎等心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批语为毛笔行草,神采飞扬。
对《琵琶行》一诗,前人评语众多,单是《唐诗汇评》一书,就有由宋至清的19种载籍的评说,认为它“情文兼茂”、“曲折婉转”、“意到笔随”、“声自引泣”、“恻恻动人”、“余波荡漾”等等。诸多评说,虽有助于人们领略白诗的妙处,但似乎尚未说到根本。而毛泽东的评点,则如石破天惊,以“平等心情”一语,道出了白诗人民性的内涵。“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掷地有声,指明了中国诗歌优良传统所在,是一声春雷。
在唐代,琵琶女是卑贱者。她“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用乐曲倾诉悲伤,使满座衷感。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听一曲而泪湿衣衫,正是白居易心向细民,具有“平等心情”的体现。综观白居易前期的讽谕诗,可以说都是怀着对劳动者的“平等心情”而创作的。他的心与百姓相通,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下大雪了,他说:“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天旱炎热,他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为此,他厌恶官吏的挥霍浪费,说“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岂知阌多狱,中有冻死四”。他指斥赋重民苦,说“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他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病根:“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总之,白居易的前期诗歌,反映了作者心系苍生、为民请命的博大胸怀。毛泽东的评点,乃是千秋定论。
白居易所以能写出深受毛泽东称道的诗篇,有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上说,他生长于战乱年代。少年时,为避兵乱,他远离故土,寄居越中。“国家不幸诗家幸”,战乱使他和百姓一样饱尝人间辛酸,有了关心底层人民的“平等心情”,也获得了创作源泉。从主观上,他选择了正确的创作道路,在早期到民间采风,体察民情,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为后世肯定的创作理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讽谕诗的写作,更是以“救济人病”为宗旨,以“惟歌生民病”为主题。正是这个理论的指导,使他创作了许多光辉诗章。然而,由于他直言无讳,指斥时弊,因而“为权近所恶”,在政治上屡遭打击贬谪。晚年他闲居洛阳,写了大量闲适诗,自号“醉吟先生”,不再有当年的锐气,这是儒者“穷则独善其身”所使然,后人不可苛责于前贤。
最后更新[2007-6-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