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二00三年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次数:240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00三年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00三年恩施自治州

初中毕业暨高中(中专)招生语文试题

一、语文的实际运用(8)

    1、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你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了吧,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下面几句诗写出了山村的美丽风光,你见过这样的山村景色么?请你为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写一句广告词。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广告词:                                

    31969721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代表全人类首次拜访月球,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200312月,中国宇航员将乘神州5号载人飞船登陆月球,月球上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请你展开想象,写出你采访中国宇航员时与他们的简短对话。

    采访者:                                    

    中国宇航员:                                

    4、据报载,2003526日:日本仙台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由此你联想到20世纪初我国哪—垃文学家曾在此求学,你能写出他的一篇小说名称吗?

    文学家:        

    小说名称《       

    二、诗歌欣赏(12)

    (),再读席慕容的《乡愁》,完成56题。(6)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妁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5、这首诗用于哪些形象表现诗人的乡愁?

    答:                                

    6、很多诗人都把乡愁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答:                                

    ()再品王维的《汉江临眺》,完成78题。(6)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7、“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点品析。

    答:                                

    8、比较本诗和他的另一首《使至塞上》,说一说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答:                                

    三、现代文阅读(42)

    ()《莺》这篇说明文我们曾经学过,请再温习一次,完成9--15题。(21)

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③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莱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徒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的,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啃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大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9、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莺的哪些特点?

    答:                                

    10、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哪些地方能看到莺的身影呢?

    答:                                

11、把第③段最后一句改为“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它们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行吗?为什么?

答:                                 

    12、读了第④段、第⑤段文章,你觉得莺的哪些地方显得可爱呢?

    答:                                

    13、第⑥段重点写黑头莺的歌声;请你就这一段内容拟—个题目,并作答;

    题目:                                

    答案:                                

    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莺,第①段却没有写莺,是否离题?为什么?

    答:                                

    15、本文把莺的歌声写得很美妙,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听到莺的歌声,这是为什么?

    答:                                

    ()下面一篇小说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品读,完成1622题(21分)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午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堆。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进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大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你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了。”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撩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粗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比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6、这篇小说围绕一亩三分责任田展开故事情节。请简述情节结构。

答:                                 

17、母亲对土地的一片深情是在怎样的矛盾冲突中层现的?

答:                                

18、张六叔“心眼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                                

19、母亲进了城,还想方设法去耕种乡下的责任田;刘二叔住在乡下,居然让自己的责任田长满高高的野草”,你认为刘二叔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答:                                

20、母亲既随儿子进了城,对一亩三分责任田还念念不忘,真是为了“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吗?

答:                                

21、我”倒贴钱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责任田,真的“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吗?

答:                                

22、结合你的生活感受,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看法。

答:                                

四、文言文阅读(8)

下面这员恼言你喜欢么?今天你再读这篇寓言,有什么新的体验和感受呢?请完成2326题。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2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25、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26、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五、作文(50)

27、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个,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命题作文:日历   

 (2)话题作文。

523日,深港科学家联手初步锁定“非典”病源为果子狸。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PS病毒的前体,并可能感染密切接触者。紧接着又从蝙蝠、蛇、猴等动物身上发现“非典”病毒。科学家一再警告:人类要远离野生动物。尽管如此,一些地方猎捕、滥杀、乱吃野生动物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请你以“非典与野生动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不限。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语文的实际运用(8)

l、评分说明:书写工整美观,基本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此题2分。

2、答案略。评分说明:符合广告词的特点。此题2分。

3、答案略。评分说明:切合对话双方语言特点即可。此题2分。

4、鲁迅《孔乙己》或《社戏》、《故乡》等小说均可。

评分说明:一空1分,此题2分。

    二、诗歌欣赏(12)

    ()现代诗赏析(6)

    5、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评分说明:一点1分,此题2分。

    6、由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或月明之夜会引起人们的思乡愁绪;以明月寄情传意。)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此题3分。

    ()古诗赏析(6吩)

    7、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无,时隐时现。

    评分说明:必须把文宇换成画面,意对即可。此题3分。

    8、写《使至塞上》时是受朝廷排挤,单车去边塞慰问,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写《汉江临眺》时是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

    评分说朋:抓住两诗不同点即可。此题3分。

    三、现代文阅读(42)

    ()说明文阅读(21)

    9、围绕“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喜欢唱歌”作答。

    评分说明:一点1分。此题3分。

    10、“花园、林荫大道、树丛、大森林、芦苇荡、菜田里”等。

    评分说明:答对三个给3分,此题3分。

    11、不行。这样一改,就把所有的莺说成是一样的,其中还有两三种是特例,改后不符合客观事实,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答“不行”给1分,理由答对给2分。此题3分。

    12“叽叽喳喳相互追逐,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危险—旦过去,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评分说明:一点1分。此题3分。

    13、答案略。

    评分说明:拟题紧扣本段内容,答案符合题目要求。拟题2分,答案1分。此题3分。

    14、第一段写季节的变化,春天的回归,目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或第一段虽没有写莺,

但是为莺的出现造声势,使文章有波澜,富有文学性)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3分。

    15、答案略。

    评分说明:联系实际,说得有道理即可。此题3分。

    ()小说阅读(21)

    16、母亲租田给张六叔   刘二叔拒绝租种   母亲自己下乡去收拾荒田   “我”倒贴钱请人耕种。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3分。

    17 张六叔得寸进尺,要求减租   母亲一再退让,求他租种。

    评分说明:答出冲突事件,冲突比方给3分。此题3分。   

    18、开始按租约送来上好的大米;种田困难后,买糙米送来,母亲不满意,拖回糙米;换送好米;种田越来越困难,仍按要求送点好米来;实在种不下去了,实话实说,不种了

    评分说朋:举出张六叔种田困难下守约送米的具体表现即可。此题3分。

    19.答案略。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此题3分。

    20、吃—口自己田里的米只是表象,表达的是母亲对土地的热爱和深情,不愿失落自己的根。

    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此题3分。

    21、尊重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成全母亲的心愿。

    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此题3分。

    22、答案略。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此题3分。

    四、文言文阅读(8)

    23、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

    24、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

    25、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

    96、答案略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此题2分。  

    五、作文(50) 

    基本要求:立意新颖,想象合理,鼓励开放性表达,有独特的写作个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有关,拟题正确。

  评分建议:  

  一类卷(45--50分’)内容:有真情实感内客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明,连贯得

体;结构: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无错别字,标点正确,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二类卷(40--44)内容: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文字通顺,语言得体。结构: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有少量错别字,标点有少量错误,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三类卷(35  39)内容: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语言:文字较通顺,

语言较得体。结构: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书写:有一些错别字,标点有些错误,格式正确,书写较规范、工整。

    四类卷(30--34)内容: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语言:文字不够通顺,语言不够得体。结构: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书写:错别字较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不够正确,书写不规范、工整。

    五类卷(29分以下)内容:没有真情实感,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语言:文字不通顺,语言不得体。结构: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书写:错别字多、标点错误多,格式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工整。

 


最后更新[2004-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