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马恩来:评高考作文题》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马恩来   阅读次数:227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恩来:评高考作文题

欢迎光临马恩来博客:夷江舟子

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看图作文题。一个孩子摔跤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关涉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涉三方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能推卸。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准确抓住漫画的寓意,一个承担责任的话题就能议论开来。问题是,作为孩子,作为当事人,他自己没有责任吗?真的担心孩子一旦出事,就会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学校、社会和家庭,特别是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命题者忽视了孩子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观性,一道作文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多推卸的理由和依据。

对漫画寓意还可这样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摔跤”,“大人们”无需过度关注和惊恐,孩子人的一生就是在无数次摔到、无数次站起中而不断前行的。考生可能更多的用自己的真是体验,表达对现行教育体制 的不满,对体制所衍生的评价标准的质疑。

全国卷Ⅱ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点评】又一个助人为乐的老套话题,但一正一反两个材料却引发我们很多思考。一个关系到价值观、道德观的社会问题,我们的考生能够有多少深刻地认识?这样的作文题,也许能够培植善良提升道德,却也不可避免地大量制造平庸,制造虚假。

北京高考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点评】这道题很有创意,也很有文学意味。读古诗谈感想,不妨看作一道扩展的古诗鉴赏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见仁见智,却非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和对事物的批判能力,是很难写出“意境”的。北京人不再写“和谐”,不再写“符号”,看来达到了一定的“意境”了

上海高考作文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评】上海人喜欢写命题作文,也有保持海派的风格,大气、开放、简洁。人生有各种各样的“坎”,什么样的“一个”“坎”, “必须”“跨”过去,这是作文审题构思的基点。考生可小处入手,也可以大处着眼,文章境界和立意最关键。最怕考生在考场谈高考这个“坎”,不会跑题,却也不会出彩。这个“坎”,还是要点高度。

 辽宁省高考作文题

“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

 【点评】  这道题很有东北人的豪气。 “我能”,“我很重要”——考生会很快 联想到毕淑敏的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同类文章学生读得太多,也写得不少。角度虽极其宽泛,但考生要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写出一定的“能量”却实在不容易。现实生活中,毕竟真正“能”的不多,许多“无能”、“不能”者只好空喊口号,或者编造一大堆谎言和假话。这样的题目作为高考题,只等着挨批。

广东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传递

【点评】没有看到原题,据说题面上有提示,类似于2005年的作文题“纪念”,指向性很明确。不像去年的 “雕塑心中的天使”,害死许多考生,也害得我们评卷老师互相吵架。这是一个体裁不限、话题很宽泛的作文题,再怎么写都很难跑题。关键是传递什么,如何传递。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获取高分的首要条件。

   看来高考前大肆鼓吹的所谓新材料作文,只是烟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高考,力求平稳,谁都不敢冒风险承担责任。话题作文尽管饱受诟病,但毕竟沿袭已久,考生训练有素,不会以一种新题型取而代之而导致不可预测的纷争。今年广东的考生有幸于去年。

湖南高考作文题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点评】题目源自荷尔德林的名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这片土地上。诗意的生活,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命题者似乎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从形而上的角度,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是不难写的,问题是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写,这就有点为难考生了。作为最压抑最枯燥最繁重的群体,中国当代中学生,有几多“诗意”的生活?对“诗意”有几多真切的体验?考生为了获取高分,只得去意淫“诗意”,于是,虚假与谎言应运而生。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点评】这道题很有点余秋雨的味道,有诗意,有文化。与浙江这个文化大省是很匹配的。单看话题“行走在消逝中”,令人茫然,但题面的文字给了非常明确的指向。这道题出得很有水平,不仅能够选拔出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学生,也能有效防止宿构之作。

天津高考作文题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点评】题目很朴实,有点像“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之类的题目,但没有那么老套,话题也更宽泛。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常挂在嘴边?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写作的基本思路明确后,看你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毕竟读过写过类似的作文,很难创新,却极易宿构。

 重庆高考作文题

酸甜苦辣说高考  高考恢复30周年,学生们对高考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高考充满了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自身体会,写一篇高考体会的文章。

【点评】感觉这道题不是为应届考生出的,而是为我们这些老高考生设计的,我正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大学的。三十年啦,回想起来那真是酸甜苦辣都有。现在的考生体尝了高考备考的艰辛,饱受了来自各方施与心理的重压,但高考成功的喜悦尚未亲历,哪来的“甜”味品尝?当然考场作文宜虚不宜实,考生倘若能够从平凡而琐碎的备考生活中发现其意义,并赋予色彩与诗意,也当然不错。但题目的限制,你只能就事论事,无法激发考生飞扬的情思,写出大气之作。

  江苏省高考作文题

怀想天空

【点评】没看到原题,不知题面是否有提示,如果没有,考生就会麻烦了。天空是什么?天空有什么?为何要怀想天空?这些问题是审题立意的基点,没弄懂,一切白搭。当然,思维活跃者一般都能领悟到,天空是深邃无穷之宇宙,是遥远灿烂之星海,怀想无穷,必然联想须臾之人生,怀想深邃,必然联想幽远之历史。于是一篇思考社会历史,探讨人生价值的文章也就炮制出来了。关键是切入口要选好,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阐发哲学思考。这类文章最怕不着边际,与天空一样,也最可能写出大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

湖北高考作文题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点评】命题者肯定特别担心我们的母语——汉语被弱化。在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材料对母语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涉及母语的内涵与性质、价值与意义,理解体会不难。问题是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对纯正母语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这些都是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的问题,我们的考生有多少人能够深刻地领悟和思考?又有多少人能够用辩证而冷静的眼光对待当下发生的现象,而不至于陷入狭隘与偏执?

江西高考作文题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点评】这样的两选一的作文题,常常会使学生陷入两难选择,因为不知是该讲真话,还是该讲假。许多考生话,肯定不喜欢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但要真这样说,只怕又不讨评卷老师喜欢,况且,这道题确实不那么好写,不喜欢语文的理由,也不是很理直气壮。于是大量的考生肯定会选择前者。问题在于,语文真的如一泓清水吗?我看未必。语文里有很多非语文的杂质,有许多异化变味的东西,许多空话假话就来自于语文,来自我们的教科书,否则,语文为何要不断改革,少堂先生要呼唤“语文味”呢?

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点评】 一道很平淡很老套的题目。一般都能理解“季节”的虚实含义,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我们正处于生命的春天,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春天。一个老掉牙的思路根深蒂固于考生脑海,很难去创新,而矫情之作也会大批量制作出来。

 (2007年6月7日晚)


最后更新[2007-6-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