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节课
岗厦中学 周玉红
提笔的这一瞬间,那一节课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欣慰地微笑了,可不知怎的,眼泪又再次涌出来……
那节课,上的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朱自清的《背影》。
众所周知,这是一篇凝聚着父爱,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我曾多次讲过,文章很是感人。但这节课因特殊的课堂情状,我完全抛开了事先的准备,根据当时的课堂气氛,自然发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先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一些令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不料同学们的反应却很麻木,甚至有个别同学在悄悄地说:没什么事让我感动的!——“多么缺乏生活感悟的一代啊!”我的心不禁沉重起来,接着就用深沉的声音说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从《背影》中去品味他人的感动吧!”
在简单的介绍完作者和写作背景后,我就请同学们听课文的配乐朗读。那是怎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啊!朗读者声音浑厚,极具感染力;所配的音乐也恰倒好处。我也被这充满感性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听着听着,我好像置身于故事之中,而在站台上离别父亲的就是我(几年前的一天,在我身上就发生过与此非常相似的一幕)。不知不觉中,我感到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仰起头,使劲地眨了几次眼睛,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听。随着文章感情的不断加深,同学们也听得越来越专注。而当听到朗读者几近哭声地读到父亲的来信“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时,我更是感慨万千,怎么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了,而这时我发现班上有一两个女生也在抹眼泪。
听完配乐朗读,作为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可我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当时的情形是,我站在讲台上,不想让学生看见我的眼泪,于是假装调电脑,低着头看着平台,想极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至少止住眼泪。就这样,教室里安静好一会儿,是那种鸦雀无声的安静。是朱自清的文章太感人?是朗读者的朗读太具感染力?是我想起自己深爱的慈父?还是学生们因理解老师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的安静?我非但没止住眼泪,相反,当我抬起头面对学生时,却是泪流满面了……我想放松自己,于是微笑着,但声音却是哽咽着的:“孩子们(我经常这样叫他们)……抱歉,文章太感人了……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说到这里,我竟是哽咽得说不下去了,我又低下头,这时一个学生在一片安静中走上讲台(胡超飞,我班最调皮、最让人费心的一个男孩子),递给我一片纸巾……
调整好情绪后,我并没有按事先的备课内容和程序讲下去,而是用充满深情的声音给他们讲述了一两件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的令我感动的往事。
当讲述到我因来深工作而远离家乡,与父亲也曾有过的那次难忘的车站别离时(只要忆起那一幕, 我总会感动到流泪),竟然有好几个女生开始擦眼泪了。接着我又结合文章中朱自清当年自以为是的“聪明”,联系自己的真切感受,讲了自己当年也曾因幼稚,嫌弃过父亲这不好,那不好,长大以后才领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而现在父亲年岁已高,自己又远在千里之外,想尽孝心都很难。讲到这里,我又有点哽咽,而那个听朗读时就已流泪的女生(卢妙玉)此时更是趴在桌子上哭泣了。直觉告诉我,卢妙玉在这节课上如此动情,她一定有类似的生活感悟,一定有话说,而来自学生的生活感悟,一定更能激起同龄人的共鸣。但此时她正在哭泣,愿不愿意说呢?还有另外几个掉眼泪的女生,是不是也已想起生活中那些令她们感动的事了呢?于是我说:“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令你感动的往事?”令我欣喜的是,卢妙玉率先举起手来!她是边哭边讲的,有些地方因为哭泣让人听不太清楚,但相信每个同学都领悟了她的意思:她也曾像文中曾不太懂事的朱自清那样,自以为“聪明”,不理解父亲,有过之的是,她曾经因为误解甚至还仇视过父亲,但后来才发觉父亲其实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流眼泪了,甚至个别男生也开始擦眼泪。接着又有同学要发言……
直到不知觉地听到下课的铃声,除了让同学们互相讲述故事——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令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我没再讲其它的内容。而这些孩子们,一开始反应麻木、认为没什么令他们感动的孩子们,讲到下课铃打响还在讲述;而那个哭得最厉害的女生(卢妙玉)下了课眼泪还没干。
下课以后,不少同学涌上讲台围着我,用一种理解的、微笑的表情看着我,其中一个的来自湖北的小男孩(陈佼尧)说:“老师,刚才这节课真比电影还精彩,我们都很感动。”其他同学也跟着说:“是啊,老师,我们真的太感动了!”我说:“课文内容没上多少,你们不觉得耽误时间吗?”他们立刻否定了我的说法:“怎么会呢?我在课堂上还从没像今天这样感动过呢!”“老师,我们觉得这样的收获才更大(蔡厚勋)……”望着孩子们的真切、懂事的面容,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那一节课,我将终生难忘;
那一节课,对于我的那些学生们,相信也会打上深刻的烙印……
经常想,到底怎样上课才能体现语文科的“人文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才能使课堂充满感性?……从而才能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一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很多,能够把课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寓教于情,触摸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真正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更多地去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是否应该成为我,一个普通语文老师永远的追求?
(后记:那节课后,我和学生们本来就很密切的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了,孩子们更愿跟我交流,跟我倾吐心声,而这不仅更利于我的教学,也更利于我开展班主任工作,从而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