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作文点评(二)
(原载《深圳晚报》2007年6月10日)
舟子按:2007年6月10日《深圳晚报•新闻杂志》推出“大话作文”。其创意是:从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选取6道,请语文老师推荐的高一高二学生——未来的高考生写一篇,报社记者——过去的高考生写一篇,同题不同场竞技,过去与未来做一次软交锋。承蒙资深编辑向薇小姐信任,舟子和教苑中学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被邀请作“名师”评判。现将舟子所评判的四道题的作文与点评文字,一并刊发,为学生们鉴之习之。
陕西命题:看图作文
出事了
深圳中学高一(2)班 于潇
一个小孩摔倒了,三个"大人"即社会、学校、家庭的第一反映是:出事了!
其实,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摔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大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呢?!我想,不是孩子出事了, 而是“大人”出事了。
人的一生就是在无数次摔到、无数次站起中而不断前行的。刚刚学会走路走不稳会摔到,上学后跟不上,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摔到,高考落榜是摔倒,找工作碰壁也是摔倒……。面对这无数次的摔倒,“大人”们都会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
幼年时刚刚学会走路,有的父母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是立刻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担心摔疼、摔伤了孩子,实际上却是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埋下了永远的“痛”。而有的父母在孩子摔倒时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无论我摔在地上怎么哭,他们或是鼓励我或是不理睬我,迫使我自己爬起来。这种看似残酷的爱是一种别样的真爱,是让孩子在体验孤独与无助的同时磨练意志,变得更坚强,在人生的起点上学会摔倒后如何重新站立起来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渐渐长大,我们进入了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校考量学生的标准大多是以分数为重。学习成绩不好、个性张扬、上课不遵守纪律、高考落榜等等的孩子都被称为“问题学生”,“大人”们往往视之为“出事了”,他们为此头痛不已、严阵已待:家长着急上火,学校严管高压、社会另眼相看。而对成绩好的孩子,“大人”们却认为没“事”,可以大大放心:家长引以为傲、学校面上有光、社会普遍认可。
然而事实上,“大人”们认为“出事了”的不一定是坏事,而认为没“事”的却不一定是好事。君不见,有人从不断摔倒中磨砺出一身本事,进入社会中日渐大展身手;有人从小一帆风顺,长大后却不能适应社会。
我想,如果“大人”们一开始就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摔倒这件事,不必大惊小怪地惊呼出事,不必严阵以待地急于扭转形势,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在一次次摔倒中得到真切的生命体验,那孩子必将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时期、朝气蓬勃的少年时期、充满智慧的青年时期、运筹帷幄的中年时期、毫无遗憾的老年时期。
出事了
本报记者 邓燕婷
首先,这幅漫画画得不好。很无厘头,让人完全猜不到题意。
一个孩子在校门前摔了一跤,犯得着那么大惊小怪吗?妈妈、老师和一个中年男人围着他,嘴里大喊:“出事了!”出啥事呀?如果他们手里没有分别举着代表他们身份背景“家庭”、“老师”和“社会”的牌子,谁知道他们仨围着这个坐在地上的小男孩干啥来着?所以说这幅漫画的创作者无疑是失败的,点题人也好不到那里去。实在是太蹩脚了,老师们也太有才,太魔幻啦。好漫画是不需要文字说明的。但假如没有文字,就会让我想入非非。这边又没有空调,在考场走神的我会突然就以为:这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一个家庭与第三者争夺孩子?
但我不能走这条路,否则会得零分——那这一跤就摔惨了,那就真出事,出大事了。
想想,如果我因为找不着主旨,摸不着门而错误偏离了主考者的思想,吃鸭蛋以后,坐在地上哇哇直哭的那孩子不是别人,就是俺。围着的左边那个女的就是刚刚揍了我一顿的妈妈,中间那女人当然就是平日苦口婆心地教育我的班主任胡老师了。看,在画里,在传媒面前,她们装得多斯文啊。
给你们爆一下内幕,平日俺妈可没穿得这样端正,她在家无论睡觉和炒菜,都穿着那套污渍斑斑的睡衣,有时上菜市场也穿。穿不要紧,要紧的是里面要穿胸衣!她连这个也懒,以后我娶媳妇可不能那样。前两天我爸炒股遇上半夜调印花税,跟全国一亿股民一起,集体亏了好些钱。我妈根本不管什么国策,立马跳起来,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但骂得怎么凶,胡老师一来电话,她一按接入键就会整个软下来,腔调同时升上去了,温柔得要命。她跟爸说话是老鸭子,跟别人说电话就像个小青蛙,无论男女,只要是外人。速度和情绪调整之快像瞬间换了频道似的。
而胡老师呢,在家的样子俺是不可能知道的,只有她老公最清楚她不抹粉时的脸有多少颗雀斑。总之她平日出现时就跟图上的差不多,职业装是她的强项,当然有家长在她会和颜悦色一些。但如果我这次作文偏题考砸了,她也不会放过我的,因为她的专项奖金没了,她之前对我们的容忍和微笑白付了,之前在讲台的热汗和心血也白洒了。她容易吗?所以我注定要挨骂。
而这个时候,代表“社会”那个男人不知打哪儿就冒了出来,他会说:“算了算了,别给孩子太大压力,考砸了,明年年还来嘛……”我妈和胡老师就马上换成了现在这副表情,很慈爱但又很在理的样子。我妈说:“我不是不心疼孩子,但我现在不严格,以后他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进入主流社会,如何跟人竞争呢?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胡老师则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
“社会”男人很疼惜地看了看坐在地上的“我”一眼,说:“看呀,孩子,你真幸运!你有一个好妈妈,你有一个好老师啊,你怎么着都要给她们争气,要给祖国争光啊!”我晕!我怎么着也想不出来怎么做这个题,我可怎么争呀。在这幅图上,我看到的只是这样一个情景:3个成人高高在上,一个孩子坐在地上;话语权在成人嘴里,孩子什么话也说不上;他跌倒根本就不想爬起来,心里说:“你们不能以爱之名,剥夺了我的童年。我只想玩,我只想玩。”
【点评】这是一道看图作文题。一个孩子摔跤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关涉孩子的健康成长话题——一个超出学校的范围,令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使孩子健康成长,如何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摔跤”,作为教育的主体的孩子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潇同学认为“孩子人的一生就是在无数次摔到、无数次站起中而不断前行的”,明确表明对“大人们”过度关注和惊恐的不满,并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评价标准大胆质疑,呼吁“大人们”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摔跤”,使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邓记的文章构思奇巧,章法独特,以一位考生的身份,调侃这幅漫画和文题后,转入正题,并虚拟一个“大人们”教育孩子的场景,给人以逼真的现场感。看似轻快戏谑的语言,表达了众多孩子的心声。只是作为考场作文,邓记张扬的个性和毕露的锋芒,以及不合常规的作文章法,可能忤逆部分比较正统的评卷老师的评判标准,评分可能不会太高。于潇同学的文章如果能引用自身或他人“摔跤”后,不断前行的事例,文章就更有说服力。邓记的文章我给满分,有些评卷老师可能只给45分。于潇的文章可给50分。
全国题: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语焉不详
贾志刚
小的时候听苏文茂、赵世忠老先生讲的相声,苏文茂说他去北海洗了个澡,赵世忠大吃一惊,深表佩服,之后才弄明白,苏文茂不是洗个了澡,而是洗了个枣。
后来看赵本山和范伟演著名小品“忽悠”,赵本山出题:地上一个猴,树上七个猴,总共几个猴?范伟说:八个猴。赵本山说:错了,两个猴,因为树上骑个猴。
以上种种,都不过是玩一玩很低俗的文字游戏,既看不出学问,也看不出联系,充其量给大家找个乐。
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如此这类找乐性质的文字游戏,竟然成了我们的高考题目。如果“人生,诗意还是失意”这一类下三滥的说法可以做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去北海,洗澡还是洗枣”以及“树上,七个猴还是骑个猴”也同样可以成为高考语文题目了。
所以说,仅仅从题目上看,这一类的高考作文就是狗屎。
更加狗屎的还不是题目本身,题目固然低俗,其内涵就更加糟糕。
人生,诗意还是失意?这是高中生应该写的东西吗?
如果这样的题目作为问题问王菲的话,她一定这样回答:我还没死,怎么知道人生是失意还是诗意,等我要死的时候告诉你吧。
对于高中们来说,人生不过是刚刚开始,什么是失意?什么是诗意?他们怎么知道?考一百分就是诗意?跟同学吵架就是失意?别逗了。这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别说高中生,就是博士生也说不清楚;别说刚活了不到二十年的人,就算是快死的人怕是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狗屎题目只能得到狗屎结果,学生们在茫然无措的时候怎么应付?他们只好编瞎话,他们只好去背八股文,于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学生就会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人生诗意盎然",除此之外,他们能写什么?而我们的出题者无非也就是想让大家这样写而已。
这样的考题,一共用了八个字,可是还是语焉不详。什么人生?谁的人生?你的还是我的还是大家的?不知道。所以就只好胡写。而人生是可以胡写的吗?没有起码的生活阅历,高中生们有什么资格来写人生?
笔者也参加过高考,许多年来,笔者始终在困惑: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者究竟想干什么?他们是要考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要卖弄自己的文字游戏功夫?他们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来愚弄考生,让考生们在恐惧和惶惑之间走出他们人生重要的一步。
给高中生们出作文题,无非就是考试他们描述事物的能力,或者进一步论述事物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揣测题目的含义或者揣摩考官的心思,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简单明了的题目去让他们发挥呢?为什么不给他们贴近生活的题目去发挥想象力呢?为什么一定要逼迫他们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呢?
恢复高考几十年了,竟然还有这样的狗屎题目出来,令人真的寒心。出题者们既没有与时俱进,更看不到他们的科学发展观在哪里,他们似乎还停留在后文革时期。
我们假设这样的题目交给诸位出题者自己去做,他们能得多少分?毫不夸张地说,笔者有一万个理由让他们都考零分。
醒醒吧,各位出题的老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样的狗屎题目让你们自己很诗意的时候,广大学生们感到很失意。
人生失意无南北
红岭中学高二5班 邹卓凡
心情不好的时候去逛街却不是去买东西,而是去找我的老朋友。虽然他们不认识我,但是他们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华强北,某批发市场。一次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过介绍,于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逛逛就去了。人头涌涌,熙熙攘攘。几条巷子式的街铺,卖的各式各样搭不上边的东西,但看上去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融洽。但满大街琳琅满目和吆五吆六没有让我心情变好,尤其在听见一个卖袜子的大娘一边吆喝袜子一边跟旁边卖裤衩的另一个大娘说:“作死啦,这日子没法过啦,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觉得生活压力好大呀,精神压力就不要提啦……”我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惊诧的眼神,估计都快要瞪到她脸上去了,卖袜子的精神压力?呼,是否我可以因此而安慰自己我不是最惨的那一个?随便走进一个卖饰品的店,店主中年男子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在嚼摈榔。猜他是福建人,抑或台湾人?
看来看去问问价格觉得挺公道的,想来囊中羞涩,叹了一口气。“叹什么气咧,生活这么好!”这说话的口气吓我一跳,听着不像是个生意人,但是我已经可以确定这老板是福建人。他呵呵一笑说:“大不了便宜点嘛,生活多美好。”话匣子就这么扯开了,从他教我怎么戴发夹,亲自示范,到后来我连他和他老婆的浪漫史都扯出来问。他不回避也不乱讲,有一句没一句,倒是很开心。我问他姓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免贵姓刘。”然后再追问一句宗教信仰是什么,他说:“我信钱。” 七扯八扯引得周围做生意地人也围过来一起聊,生意都不管了。什么都聊,聊得最多的还是人要怎么活,有钱怎么活,没钱怎么活。他们每个人都像一个艺术家,把人生看得透透的,说的话足够编一本《醒世名言》。又像一群疯诗人,每个人对生活都满腹牢骚,但是说出来的话是被岁月浸泡过的葡萄酒,有味道。但他们说他们是“穷”开心,人生很无奈。
聊到后来,刘大哥的老婆骂他不管生意,他又呵呵一笑:“我不陪你了,我要去接客。”就要打烊了,刘大哥说他要去喝酒咯,“生活压力太大了,我要醉一场。”
我走了,我实在没有理由说我心情不好,人生失意无南北,但他们活得很诗意,穷开心。
人生到底是什么?刘大哥说:“人生就是失望,但人总是死性不改,还要想入非非。但是有希望的人怎么打击他他都很快乐。”
【点评】荷尔德林有句名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这片土地上。诗意的生活,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可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也就是失意是常有之事。命题者拷问考生,人生是诗意还是失意,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怎么去感受,怎么去认识?更何况中国当代中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压抑最枯燥最繁重的群体,有几多“诗意”的生活?对“诗意”有几多真切的体验?考生为了获取高分,为了不致于因“失意”而格调不高,只得去意淫“诗意”,于是,虚假与谎言应运而生。我完全认同贾志刚老师的观点,他的真知灼见,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与良知。很高兴的是,邹卓凡同学也能够拨开谎言的迷雾,通过一次购物与小老板的交谈,领悟到“人生失意无南北”,“穷开心”,就是“诗意”。只是作为考场作文,只怕会判定为立意不高,得不了多少分。贾老师的文章,是对高考试题的评价,不属于考场作文,不宜评判赋分。
大话作文点评(三)
(原载《深圳晚报》2007年6月10日)
舟子按:2007年6月10日《深圳晚报•新闻杂志》推出“大话作文”。其创意是:从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选取6道,请语文老师推荐的高一高二学生——未来的高考生写一篇,报社记者——过去的高考生写一篇,同题不同场竞技,过去与未来做一次软交锋。承蒙资深编辑向薇小姐信任,舟子和教苑中学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被邀请作“名师”评判。前面两篇博客已刊载了舟子点评的文章,今日蒙继英先生赐稿,将其点评的广东卷作文与点评文字转发,以期学子们对本省高考作文关注。特向陈特继英先生表示感谢!
广东 :以“传递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在寡言中传递爱
深圳高级中学 高一(11)班 彭志坚
父亲的心灵深处有支歌,不喜以语词为衣;那支歌居于他的心坎,不愿随墨水注入笔端;那支歌像透明的封皮,包着他的情感,不肯像口水涌上舌尖。但与父亲在一起时,这首歌不停地传递到我的内心,我感受到了这首歌的旋律。 ——题记
新学期开始了。清晨,我背着鼓鼓的行囊匆匆赶回校园。刚出门不久就听见父亲在后面喊我,并迅速小跑过来抢了我手中的行李,有点气喘吁吁地说:“天下着小雨,路又远,我不放心。”父亲的话永远都是那么的简短,“不放心”三个字蕴含着多少情意!我突然想起了三毛《背影》里的一段话:“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不放弃,到死也甘心!”当顿悟过来想要对父亲说些什么时,父亲已经走在前方很远处了。我急忙追了上去。
父亲走在前面领着,我走在后面跟着,一路无言。
我这才注意到父亲原本矮瘦的个子显得更单薄了,他的头发也没有以前那样“精神”了,枯黄的头发间顽皮地跳跃着根根银丝,它们在“炫耀”父亲已经老了。那白发是那么的刺眼。
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带我过马路的情景。他那时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在人流车海中穿行,嘴里不住地说着:“看车!”“小心!”“抓紧手!”。过了马路,父亲长长松了一口气:“可算过来了!”不知怎的,这几句简短的话一直印在我的心底。 又到了十字路口,父亲又习惯地抓住我的手,但我挣脱了父亲的手,左手抢过了行李,右手扶着他的左臂走进那人流车海中。我走在了父亲的右边,紧张地观察左右往来的车辆。“看车!”“小心!”“抓紧手!”我边不住地说着边谨慎地瞻前顾后。“可算过来了!”话一出口,我惊奇地发现:我们调换了位置!
我不知不觉地成长,不知不觉地承担了施爱的角色。我们在相互搀扶着走过,在搀扶中相互理解,相互传递心中的歌。这首歌将永远故我,将存在到永远,它的存在无终结。
如今,我的心灵深处也有支歌,不喜以语词为衣;那支歌居于我的心坎,不愿随墨水注入笔端;那支歌像透明的封皮,包着我的情感,不肯像口水涌上舌尖。但它喜于随无声的行动来传递着我对父亲的爱。
点评: 这篇文章所写内容紧紧扣在自己和父亲互相传递着“爱”。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和单独的段落反复强调注意中心内容,这样写符合题意。而这种爱在父子身上是相互的,就连爱的方式和个性也颇为相似——父亲的心灵深处有支歌,不喜以语词为衣;如今,我的心灵深处也有支歌,不喜以语词为衣。这何尝不是一种传递呢?语言表达富有感情,结构完整而较为巧妙。只是本文表达的深层内涵不足。可得80分。
传递是一场游戏
《深圳晚报》记者 金柱
许多时候,传递是一场游戏。
击鼓传花——鼓声骤停时,花在谁手里,谁就得起身来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我们手里传递的,只是一把塑料花;最后那个拿到塑料花的人,也只是需要表演节目而已。如果传来的是只烫手山芋呢?又如果,那是一颗嘶嘶冒烟的手榴弹呢?谁还愿意做鼓声骤停时手里还握“花”的那一个?
由是观之,即使是游戏,也是蕴藏风险的。乐于玩击鼓传花的人,就得做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节目的准备。已经将自己置身于城市传递链条中的我们,也得做好“最后一个接手”的准备。
好比股市。
自2007新年伊始,投资股市的热浪滚滚而来,老百姓的炒股热情随着大盘指数的屡创新高而水涨船高,每天都有数十万从来不知股票为何物的“菜鸟股民”捧着钱往股票帐户里砸。2800点、3000点、3500点、4000点……上证指数似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表情晴雨表,一个又一个大阳线把股市烤成了白热。“死了都不卖,不赚到翻倍我就不痛快!”中国人的幽默感似乎也在股市的“赚钱效应”下被放大到极至——原本人家声嘶力竭唱的流行歌《死了都要爱》,被天才的股民篡改成了“死了都不卖”。到5月底时,偌大的A股市场几乎难得找到10元以下的股票,以往那些永远趴在涨幅排行榜末尾,股价在2、3元间徘徊的绩差股随着大盘猛涨个个鸡犬升天…… 不想这高歌猛进的赚钱“股声”,在5月30日戛然而止——“夜半歌声”唱来的重大利空把前日蹿上4300点历史新高的大盘一把砸到了3400点附近。以往一片火红的证券营业部显示屏上刹那间绿浪滔滔……“股声”骤停——从前口耳相传的“我今天又赚了10%”,一下子变成了“完了,被套了”、“怎么样,割了吗?”《死了都不卖》也没了市场,网上倒是出现了立场截然不同的“新组织”——不是“套中人”,就是“割友会”。这场击“股”传花,谁接手了最后一棒? 又好比买房。
与其说是买房,不如说是“传”房。有些开盘两年多的房子,至今还“毛坯”着;而其房产证的主人已经换了十来位。每一次“传递”,房子没变、房产证上的价格没变……好象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每一轮传递,这套房子都“增值”了;每一次接手,接手者都要从下一任接手者手中拿到利润——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传递呢?
如今,城市中央已经出现了诸多售价2、3万元一平方米的“天价楼”;过去那些被老深圳人讥讽为“贫民窟”的老房子,现在也叫出了过万的高价。于是,那些在“传房”中尝到了甜头的人产生了更大的热情,以更高的姿态投入到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 “今天15000买入,明天就可以用18000挂牌!”“放心,房价还要连续涨十年!”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谁会做这“十年”里最后那位接盘者?
还有许多让人费解的传递仍在我们身边肆虐着。譬如普洱茶。三、四年前,多数人还不清楚普洱茶为何物,而如今,几乎只要是有茶喝的地方,便会有人在推销普洱茶。过去叫价几千元就已经有人连声叫贵的茶饼,前阵子已经买到了上十万元——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有人趋之若骛地掏钱抢购。
可是茶疯亦有终结之时,最近普洱茶价格骤降,幅度比股市大盘指数跳水的动作更大。那些手里抓满茶叶的最后一手接茶人,除了感叹人生的无常之外,就只剩下欲哭无泪。
传递,是一个过程。从物理上讲,它是能量守恒。但人的情感是难以用守恒来规律的——笑容可以传递爱,也可以传递恨。尤其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平凡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倘若任由欲望控制一切,试图从每一次传递中攫取利润,则很有可能成为那个在传递过程中最后接手的人。
点评: 这是一篇联系现实一挥而就的杂文,针对性强,将国人在股市、在买房、在买卖普洱茶方面的过热“传递”现象一一道来,令人警醒、令人深思;在层次展开方面,由击鼓传花到股市再到房市再到茶市逐层展开写作,联想自然丰富;另外,本文语言老辣,多用短句,行文一气呵成。整体内容符合话题题意。只是未注意从民族集体意识和精神的高度揭示这种“传递”的危害。本文可判88分。
(点评人:陈继英,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市教苑中学语文学科组长,多次参加高考作文评审和阅卷工作,国内语文教学界“阅读—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体系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