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中日关系应有新的思维高度》
     阅读次数:160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日关系应有新的思维高度

中日关系应有 新的思维高度

2007-07-08  来源: 南方报业网 

 

  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之际,其实也是中日两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上,重新审视过去两国的恩怨,并展望两大民族未来的一个有利契机。

 

  上海一位教授不久前在博客上发表了《中国:你该如何纪念二战?》一文,他认为,中日之间的仇恨最主要是由于民间历史文化心态,其次是由于引导不当。中国人始终认为自己是日本的文化宗主国,中国不能容忍一个像黄遵宪所说的“同文同种”的国家带给我们的屈辱。针对宣扬仇恨的二战纪念,更应该宣传宽恕;针对宣扬抗日和反日,应该宣扬和解。二战期间,中国是战胜国,没有必要反复要求一个战败国日本去如何如之何,我们应该以战胜国的心态来对待中日关系,尤其是今天,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时候。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冲突,都应该通过现实的手段去解决。

 

  这位教授的博客文章不能说论证完全严密,但至少提出了一些有别于目前中国社会主流思维的思考角度。笔者之前曾有“亚洲大智能”的论述,亦即将中日关系放到两国关系前后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待。

 

  过去五百年亚洲衰败,西方崛起;在十九世纪开始的亚洲现代化过程中,日本不啻是亚洲现代化的先驱,但在精神现代化的层面上出了差错,由此跌入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窠臼。从这个意义上说,崛起过程中在精神层面出了差错的日本民族,也是牺牲者和受害者。战后由于冷战的原因,也由于日本民族自身对民族精神世界梳理不够彻底的原因,日本至今对战争的反省还不够深刻。但若中华民族能从亚洲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过去五百年的中日关系,以及中华民族自身在崛起过程中的定位和作为,那么,中华民族就能以更为宽容、思辨的眼光和胸怀,来看待日本民族及其在精神层面曾经犯下,以及今天某种程度上仍然继续在犯的错误。

 

以更为宽容、思辨的眼光和胸怀来看待日本民族和中日关系,绝非宽恕、原谅或为虎作伥等简单化的思维就能解读和涵盖的,而是期待中日这两个东亚民族不但超越历史恩怨,而且站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各自民族精神现代化的高度,共同审视过去,面对未来。要不然,我们的子孙在一百年后回首今天这段历史时,他们会为我们感到羞愧的。

(作者邱震海,原刊于香港《文汇报》,本报有删节)(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后更新[2007-7-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