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刘美芳:《水调歌头》教后》
     阅读次数:339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美芳:《水调歌头》教后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

宝安中学  刘美芳

 

记得上两个月,凤凰卫视的“纵横中国”栏目组走进浙江常州,有一位元老用古音吟诵了苏轼千古绝唱《水调歌头》,当时我醉了。我为自己在四月初上的那堂读唱结合的《水调歌头》公开课感到无限赞赏!无独有偶,上周我在车上听广播,一著名学者正在百家讲坛讲苏轼专题,特意介绍了《水调歌头》,听到了名家深情的朗诵,我再次陷入陶醉之境。临近期末,这学期有什么值得让我回味的呢?我不禁想起了苏轼,想起了《水调歌头》。

记得刚上完《水调歌头》时,我连续几天睡不着。我这人一向睡眠超好,贴床便入睡的,那什么原因让我失眠?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因为你上公开课失败了?我觉得不是。那是不是上得很成功,我觉得也不是。原因在于我太激动了!

《水调歌头》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千古传唱的中秋词,不少学生都听过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对词已经较为熟悉,但对于词所蕴含的情感学生是模糊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因为政治上的失意和手足分离而感到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思想。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时不重在字词的讲解,而重在情感的把握。我把学习目标定为:1.读出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2.唱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3.写出心中皎洁静谧的月亮情。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情感?一是读,通过自读、老师范读、学生男女生分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准语音、语调。为了让学生能把握读的情感,我决定范读给学生听。为了能让范读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我在上公开课的前一个月就开始有意识去读、背课文。只要一闲下来就激情澎湃地吟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之中我只要一吟诵,马上就感觉我已经不是我,我是与弟弟有六年没见面的苏轼,不禁眼泪润湿眼眶。到了上课那天,我发挥特别好,声音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表情富有变化,把学生的思绪都捕捉过来了。朗诵到全词高潮部分时,我的情感也如洪水决堤般喷涌而出,这一刻,学生欢呼起来,我流下了凝聚着主人公悲伤和我自己欢欣的眼泪。

我读完之后,学生朗读的味道跟之前判若两人。朗诵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文本中,自己就是主角,自己就是苏轼,我的学生虽没到这一境界,但已经很近很近。由于学生对词的背景及表达情感还没完全掌握,我又设置几个问题让他们进一步读出情感。这两个问题是:第一、这首词上下阙写了什么?有什么联系?第二、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问题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中解答了,接着我又让他们读。这一次味道全出。

当读出味道后进一步用另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唱。古代诗歌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词、曲都是可以用来唱的,据说苏轼刚写好《水调歌头》就拿给身边的一位当时著名歌手演唱,唱完之后苏轼泣不成声。我先让学生听一遍王菲的《明月几时有》酝酿气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接龙唱上阙,一组唱一句。下阙集体唱。由于前面朗读部分学生情趣已调动起来,所以唱歌时学生一点不拘谨。再加上我整堂课采用加分制,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本组发言人数,多少人发言,本组就多少分。一听到要唱歌,学生轰地一声全都站起来,包括从没举手发言过的学生在同学的感染下都站起来唱。听到学生富有节奏而动听的声音,看到他们那认真的样子,我感动无比。

唱完之后我总觉得王菲所唱的版本还不足以表达出那种忧郁与豁达,特别是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高潮部分很没气势。于是我就把这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谱曲去吟唱。当时学生都很活跃,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唱,可起劲呢!学生们就像早上第一缕晨曦照耀下叽叽喳喳叫的小鸟,欢呼雀跃。有的给词谱上了周杰伦《菊花台》的曲子,有的谱上了自编的调子,全班气氛热烈。我个人也献了一下丑,唱了几句,整堂课气氛达到高潮。这自主创作部分虽占时间不多,但足以让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人最值得骄傲的是通过自己努力、创新而诞生的作品!

让学生走进苏轼,走进《水调歌头》,我已经达到目的。我还得让他们走出来,写出自己在月光下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写一句诗或者一小段散文,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在课堂上完成,但我把这留为作业。

这一堂课,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地方在于整堂课学生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融为一体,似乎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地步。能寓教于乐,用很轻松的方式把词学懂、学透。虽整堂课没背诵词这一环节,但已经达到背诵的目的。课后学生们久久沉浸在热情高涨的状态中。

 

 

 

 

 

注:我是宝安中学初中部初二年级的一位普通语文老师。非常感谢“语文味”网给我带来这么多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我每天都会打开贵网品读新文章,从中获益颇多。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两年,除了要感谢宝安中学给我提供了一片沃土让我生根、发芽以外,我还要感谢“语文味”给我施肥,让我茁壮成长!

 

 

 

 
发表人:王君

IP:61.186.170.45

发表人邮件:wj 发表时间:2007-7-13 19:10:47

真难得!这么年轻就上出这么大胆这么成功的课,可贵!

美读和吟唱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堂课,算是走了正道了!

 


最后更新[2007-7-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