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姚晓明:带给人光明的人》
     阅读次数:290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姚晓明:带给人光明的人

姚晓明:全国第一个劝母亲捐眼角膜的眼科博士

创建全国第一个狮子会眼库0M x8Y)@;p2|-c(]
  
1991年,姚晓明来到深圳市眼科医院上班,经常接触眼角膜溃疡患者,当时的眼科医院不仅没有角膜供体也没有这项技术,这些因没有角膜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一而再地重演着或失去光明或辗转其它医院求治的命运。作为眼科医生,他一次次地看着来求医的眼疾患者却束手无策,这让他寝食难安。

1992年姚晓明来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攻读角膜移植博士,这时,他心中有了一个创意,他要边学边编撰国内首部《眼库》专著,除了介绍专业知识外,还把国外捐献角膜和其他器官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展现给读者,他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帮助。1997年由姚晓明等编撰的我国第一部眼库专著《眼库》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内容不乏他这一时期的国外先进理念的灌输。而“器官移植问题长期不解决,将是一个大问题”仍然在他心中凝成一个结:角膜捐献真的难以逾越?

再次回到深圳眼科医院工作的姚晓明找到当时的市人大常委、民盟深圳市委秘书长吴江影,向她谈了自己的想法。

 吴江影非常赞同姚晓明的说法,于是委托他起草《角膜捐献立法议案》,并将这份议案递交到人大讨论,不久议案获得许多人大常委的支持,被列为2000年深圳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在规划讨论的过程中,综合了捐赠角膜以及捐肾、肝等器官的不同的意见,促成了2003年8月23日以《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条例》得以通过。在议案讨论和立法的过程中,吴江影四处奔走呼吁为立法呐喊,她也因此获得了2003年央视年度法制人物,姚晓明也获得首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人物称号。

 2002年6月30日,“深圳狮子会眼库”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正式挂牌,姚晓明出任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席。之后,由于姚晓明卓有成效的工作,三任狮子会总监均打破惯例,任命他连续担任三届狮子会眼库委员会主席。他希望眼库不是一个单纯的储存眼球的仓库,因为这更是一个跨行业的组织,只所以要让眼库冠以狮子会的名字,就是在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狮子会的支持并帮助眼库健康发展。

姚晓明创我国第一个狮子会眼库之先河。  
   
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角膜劝捐/d:J5d7rd
  Z`f%T%y1v"_2e F f g
我国角膜致盲患者至少有200万人,可国民的传统意识里,保留“全尸”的观念并不在少数,另一方面人们缺乏器官再利用可造福人类的知识,所以器官捐献在中国起步维艰,姚晓明决定劝捐。
#Zc W s:
G [*B
一天,姚晓明听说一位安徽来的老人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后导致脑死亡,生命垂危,当他赶到医院,先向老人家的儿子邓先生表示了慰问,接着他建议式地问:“老人家能不能捐角膜?” ATv
 
I~(a%x0kt m
姚晓明说:“就是老人家去世后,把角膜取下来,移植给其它需要角膜的患者。”T;SJx0]*g
邓先生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莫名其妙”的人,不客气地说:“去找你爸爸妈妈捐吧。”+h+?9Z+Sv^1h7_3Fb
姚晓明对此早有心里准备的,他并不在意冲他而来的语言,为了角膜捐赠他不会生气反而更加诚恳地说:“我爸爸早已经不在了,不过我妈妈去世后肯定要捐。”j
 
NzGl7i,z!D:QT"j!s9jQ
邓先生先是像看怪物一样地盯着他看了一会,然后便回转身不再搭理他了。

姚晓明的内心有些沉痛,他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慢慢走出病房,当他迈着沉沉的脚步走下医院那一级级楼梯时,他心里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和层次不一样,对捐角膜的意义也并不理解,这可是一项需要耐心引导的工程呀。正在这时,听到有人叫他:“姚博,你来这里干嘛?”UiW TUv]"qt1|pT
姚晓明抬头一看,原来是深圳商报的摄影部主任林勤。他无奈地笑了笑说:“我刚才去看一个安徽的老人家,跟他儿子谈了捐角膜的事,他不捐。”[ekS9y d

林主任一打听才知道这个病人正好同自己的父亲住一个病房,他说:“没关系,我再去跟他谈谈。”林主任的包里正好放着前几天刚拍的一组捐赠角膜的照片,于是他拿着相机就找邓先生去了,他对邓先生说:“姚博士呀,专干善事,他没有任何回报的,他劝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有需要的眼疾患者。”
 邓先生边听边看,完了,不置可否地看着俩人。j1x](J(
 
y'j
两天后的凌晨3点,姚晓明夫妻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邓先生在电话那边说:
“姚博士,我爸爸快不行了,已经没治了,你赶快来吧。”0ccb@;j#`X#xo#Q
姚晓明心头一热,他放下电话对妻子说:“我要去医院。”说着,立刻起身。
在病房里,当老人家的呼吸机拨掉以后,姚晓明满怀着崇敬小心翼翼地取下老人家的角膜,随即把角膜放进一个盛有保存液的玻璃瓶里,然后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接着他帮着还在悲痛中的邓先生把老人家的衣服穿好,又随着邓先生一起把老人家的遗体送往殡仪馆……/W A
 
H&Klo
随着深圳狮子会眼库的扶贫活动,随着深圳市角膜捐献和移植的一例例成功,姚晓明和他推动的角膜捐赠事业正在从深圳传遍全国,有许多外地的危重病人来电来信,要求捐赠角膜,还有的要求在临死前见上姚博士一面。-IU [W j

姚晓明对每一位要求捐赠申请者,都表示出极大的敬意,在给捐赠申请者的复信中,他总是这样深情地写道:“你不会离开我们,因为你明亮的眼睛仍然会注视着我们,注视着你无限眷念的美好世界,也注视着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们。
V [ofu%x
含泪摘下母亲眼角膜给8人带来光明

5b/W
2005年9月上旬,姚晓明又要随狮子会去甘肃扶贫,临走时,他放不下正在病危中的母亲,因为甘肃那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扶贫的对象白内障患者都联系好了,他们正盼着狮子会的医生呢,他不能让带着无限希望的人们失望离去或长久等待,可是长期患病的母亲,最近已处在病危之中。他,有点进退两难。

 母亲是一个老医务工作者,为了让儿子放心去,她轻松地对儿子说,“没关系,你去吧,大不了,我的眼睛闭上了,但是别人的眼睛却张开了,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这不正是我们的心愿吗!”}d(
 
wSi3M)GS.{2}P
可是姚晓明还是用疑问的目光不安地看着母亲,母亲则报以肯定和微笑,这让儿子坚定了信心。临行前,他与母亲、弟弟约定:从甘肃回来的时候,就要到中秋节了,到时,我们一家人好好过一个中秋佳节。然而就在他回来的第三天,也就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母亲却没有捱到佳节就闭上了眼睛。&B2J:o*Qg6X
 
%kt
母亲丁剑芬是汉口铁路医院的退休医生,父亲是位桥梁工程师,在姚晓明儿童的记忆里,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带大他们哥仨,而父亲很早就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下放到铁路沿线当养路工改造思想去了。

 母亲对这一切默默地承受着、工作着,她瘦弱的双肩尽心尽责地挑着工作与家庭,她的勇敢、她的忍辱负重潜移默化地深深地影响着儿子,让儿子学会了勇敢、善良和奉献。而母亲的奉献与一般意义上的奉献是不一样的,因为她看重医生这份职业,更看重儿子所从事的光明事业。
 
%T#YD(cd~
母亲是在退休后随儿子来到深圳定居的,但儿子一忙起来,也是个不着家的主,哪里有时间陪她?而她从不抱怨,相反还极力地支持儿子的工作,当她了解到儿子创建的深圳狮子会眼库角膜资源非常缺乏的时候,她便成为儿子的义务劝捐员。有一次,她去看望一个曾在一家公司医务室工作的女同事,得知她的老公老袁患上了晚期癌症,丁剑芬便通过这位同事劝说老袁捐献角膜。不久老袁病逝,他捐出的角膜给两名患者带去了光明。从老袁去世后,她便经常去看望老袁的妻子,两人还成为好朋友。她不仅劝别人捐角膜,早在5年前,她就明白地向儿子表示:“我去世以后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献给深圳的眼库。”k)`o]%s C.P
 
A*x:{$@~k
2005年,丁剑芬被查出患“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从知道病情的那天起,她就多次提出要捐献眼角膜。8月26日,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她,躺在病床上,她再一次亲口交待捐献眼角膜,并郑重地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名。她对来看望的人们说:“我儿子是干这一行的,他为盲人带去光明,我应该支持他。人死火化,角膜就浪费掉了,将角膜捐献出来给有需要的人,这是在做好事。”  J
 
3M5Xvu+Ga^7H
9月17日凌晨,姚晓明在母亲去世半小时后,请同事开始摘取母亲的角膜,他自己则附在母亲耳边用哽噎的声音小声耳语道:“妈妈,您的遗愿我现在帮您完成了。”角膜取出后,他亲手给母亲装上义眼……[[O&?_!h
9月18日,是我国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原本是姚晓明约定的要和母亲好好过一个中秋节的日子,然而母亲却去了,他便选择要在这一天与母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团圆――把母亲的角膜移植给角膜病患者。28岁的曹均蓉是第一个接受丁剑芬角膜移植的患者。
 

 手术台上,姚晓明用手术刀将曹均蓉眼球上的病变角膜小心翼翼地剥除,然后从保存液中取出母亲的角膜,将它环钻成合适的植片后,轻轻覆盖在曹均蓉的眼球上,再用丝线将角膜与眼球缝合。当姚晓明走下手术台时,曹均蓉已能看到
模糊的影像,她高兴地大叫:“我看到了,看到了!”
 姚晓明站住了,他转过身来,久久地看着这个28岁的姑娘,他看着她的眼睛,觉得那是母亲在看着自己,他终于用这种方式又与母亲相见了团圆了。顿时,从昨天到今天,他那蓄积已久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溢出眼眶……
 

 此后的几天里,姚晓明用母亲的角膜先后为8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这也是母亲交代的。母亲曾说:“要用我的角膜多做几个角膜移植。”姚晓明遵从母亲的遗愿,丝毫不敢浪费,连角膜的边边角角他都细致地剪裁,一一用于患者。  
丁剑芬成为深圳狮子会眼库成立以来的第70位角膜捐献者。!K&E P.
 
S&k-W(l
9月21日,姚晓明将母亲的骨灰安葬在深圳布吉吉田墓园西宫的光明树下,站在树下,他久久地端详着那块碑文,动情地说:“如果有一天,我走在街头,在茫茫人海中与受捐者不期而遇,他或者她的目光在不经意间瞥了我一眼,那一定是您,您还在关注着自己的儿子,关注着儿子生活的这座美丽城市。”
 

在姚晓明的钱包里,有一张特别的卡片,上面写着:一旦出现意外,我自愿将角膜捐献出来。对于姚晓明来说,作为一个医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活人都比死人重要。既然自己从事这个工作,深爱着这份事业,就应该用自己的职业行为向公众做出承诺,典范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他随身携带着卡片,他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这不是做秀。/|'J-IU
 
M8n4]v
姚晓明甚至对两个弟弟说,“如果你们哪天先我而去,对不起,你们要把角膜捐出来,我一定要让你们的角膜用于医学目的,假如我先你们而去,你们可不要拦你嫂子。”  他总是这样想:人活着,就要快快乐乐、健康健康,人死后,只要可能,就要给活着的人造福。假如你真的有在天之灵的话,你一定能感受到接受者的那份幸福,那个时候,你该是多么的快乐呀!\)X"o6K
 
y'B
在深圳眼科医院角膜移植中心的墙上,张贴着一张记录着角膜捐献者的名录。从1999年深圳第一位捐献角膜的向春梅开始,捐献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89人自愿捐献角膜,让216位患者受益。

作为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席,他感激捐献者的无私与奉献,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的美丽才会被更多的人看见。一天傍晚,当他走出医院融入深圳流光溢彩的街上时,霓虹灯闪烁处照亮了不夜而又繁华的罗湖区,他走着走着就想起了妈妈、想起向春梅、想起所有捐献者与接受者,这一切都凝结成一个爱,这个凝结的爱就发生在这块热土上,他这样想着的时候,眼眶温润起来:黑夜里飞来一颗星星/那是你为我镶嵌美丽的眼睛/你的星星我的星星/你的夜晚,我的黎明/你打开我生命的窗棂/我延续你梦想的光影/啊,星星闪耀/点亮光明……这是他从心中呤唱出来的歌,他给这首歌起名:《美丽的眼睛》。
 

姚晓明通过自己的医疗行为和人文理念,推动了我国第一部器官捐献移植法规的出台:影响了山西、湖南、佛山、上海、吉林等地向深圳的捐献;促进了一些地方政协委员建议立法的进程。就连深圳的企业界也参预到支持的行列,深圳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特意为捐赠角膜的转运无偿提供往返机票,我国的台湾同胞、巴基斯坦老人都首次接受了大陆捐赠者的角膜;在深圳为捐赠角膜者而命名的光明树正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风景……y T1_P%
 
R;w;H)`M
姚晓明在创造这些第一的时候,在劝捐危重病人的时候,在从捐献者那里取出角膜的时候,至始至终都感到这种职业的伟大。生命是多么的珍贵,又是多么的脆弱,但是当他把黑暗中的角膜移植到新的生命里的时候,黑暗因此变成光明留了下来,随着这样的转化,他护送着捐献者的遗体去殡仪馆、护送捐献者的骨灰来到光明树下的时候,他的心灵都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一种净化之旅,这让他真切地领悟了人生、奉献、幸福和光明的真谛。7w#n&z
 
B4QN7b
2006年2月20日,姚晓明亲自指挥协调了深圳第一例也是中国2006年第一例脑死亡非亲缘多器官捐赠,捐赠者捐赠了两个角膜、两个肾、一个肝脏;3月18日,他再次促成了今年全国的第二例脑死亡非亲缘多器官捐赠。
 
 姚晓明认为,脑死亡立法有利于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有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并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捐献器官造福其他危重患者提供法律支持下的机会。
 
QBi s1me {;N~7u
2006年依然是姚晓明繁忙的一年,他的手术时间已经排的很满了:  6月赴山东和四川,7月则应尼泊尔有关方面的邀请去做白内障手术……~mO"f~*^(M

最后更新[2007-7-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