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这种两年前火爆一时的网络日记,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起初,博客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这得益于博客的新鲜和刺激:有一个小小的天地,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气息。
于是,不论名人还是凡人,一股脑儿挤到了这里。名人借助这方天地,靠着粉丝们的热
情支持,将名气飙升得更大,就盼着“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日子快些到来;凡人也不甘落后,吆五喝六,渴望博客给自己带来不菲的影响,至少有一些眼光看过来。拿板子的来了,搬砖头的来了,扛锄头的也来了。发表不了文章,还不能过过文字瘾啊。再不行,摘抄别人的也可以。
实际上,日记这种形式本来是私密的,一个属于个体的空间。现在公之于阳光之下,让众多目光瞻仰着,无数张嘴品评着,内容就需要特别小心,隐私不能说,对别人不友好的话不能说,甚至行文也应该严谨起来,从标点符号到一字一句都马虎不得。
可谁又能舍得把如此多的工夫花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博客上呢?谁又愿意把精致的文字在这里无病呻吟呢?
另一厢,世界越来越精彩,诱惑越来越巨大,忙忙碌碌的人们,谁有闲暇顾及那些与自己根本不相干的事情呢?
这似乎注定了博客的命运。
但博主们仍然不能善罢甘休,想出了无数的损招,就为了吸引眼球。洋相便出来了:有借博客骂嘴吵架的;有在博客里播放黄色录像的;有在博客里谈隐私的,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无聊透顶的床头夜话。更有甚者,某学校的考题直接从某作家的博客里下载出一段文字,请学生至少挑出其中多少多少处错误。到底是替人出名,还是恶心这位青少年的偶像,就不好判定了。
总之,为了留住看客不同心态的眼球,隐私是越刺激越好,骂人当然要选名人,越露骨越有点击率。
这样一来,缺乏以上要素的博客就惨了。打开那些无名小卒的博客,真有些不忍心,发表了几百篇日记,点击率也就几百次,评论、留言少得可怜,可以想象,除了自己,几乎无人光顾。在博客群里行走,很难看到因为文字写得漂亮而受到格外垂青的博客。更有一些名人,将博客出版成书,印数可观,买家却寥寥无几,显然是把别人无所谓的偷窥和自己的流水账太当回事了。
博客渐行渐远,还要在那里陶醉吗?倒不如别处转转,也许有更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