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邓德森:怎样“活着”》
     阅读次数:16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邓德森:怎样“活着”

怎样“活着”

 

邓德森

 

 

 

七七事变70周年前夕,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主持人陈晓楠寻访到一个沉寂几十年的抗日英雄,他的传奇人生深深打动了听众,也引起我们对人生价值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

 

老兵名叫王延周,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卢沟桥训练的王延周所在的军事训练团1500余人奋起还击,牺牲大半,他得以幸免。1938年,他考入黄埔军校16期。1941年被派往美国航空部队强化训练。1943年春学成回国被分配到“飞虎队”创建者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任飞行员,先后击落日寇3架零式战斗机、1架东条战斗机。解放战争中一次飞行因气候影响的缘故迫降到解放区,自愿留下,先后在解放区教导团将校大队、牡丹江航校等单位任职。

 

1949101开国大典时他曾参与庆典驾机飞过天安门上空。195111月参加抗美援朝,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一次二等功。至此,王延周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落击伤7架敌机,成为中国历史上既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击落过美军飞机的两位飞行员之一,有过“军中凤凰”的美誉。

 

19577月,反右斗争开始,王延周受到冲击,被迫与妻子离婚,被判刑入狱。19616月,他被遣回了老家山东日照孙家村务农。“文革”期间,王延周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对待,接受监督改造。真是“凤凰落地不如鸡”啊,面对多舛的命运,他选择了默默承受。

 

2005年,孙家村突然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就是这个已经85岁的庄户老头,竟然突然被请进了中南海,还做客钓鱼台。他和来自大陆、台湾、美国的十几位将军在一起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将军们有的喊他战友,有的喊他教官,王海将军也尊称他为老师。乡亲们这才知道这位相处三十多年的王老汉竟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的学生,曾给三军总司令当过卫兵,和周恩来总理坐在炉边烤火的人物。

 

就是这个由英雄变囚徒又变成农民的传奇人物,200562885岁高龄的他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架机抗美援朝第一天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夙愿。

 

王延周的一生追求是什么?他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他的人生价值又是什么?这是给人们提出的人生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这个千古命题,人们是越来越明白了,还是越来越糊涂了?在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为远大理想而奋斗”好像变得非常遥远,一些人尽管举手宣誓时信誓旦旦,一旦到了现实面前就有的淡忘了,有的漠然了,有的甚至变得很坏,郑筱萸之流就是变成坏人的典型例子。很可怕的是这些人还蒙着一层金光闪闪的华贵外衣,满口高论,虚张声势,使人畏惧,更让人难于看清其外套里面裹着的是什么样的肮脏的灵魂。

 

倒是草根百姓坦率得多。你问他信仰什么,直爽的就说,信“钱”;聪明人则只做不说。于是乎,“天下熙熙,只为利来,天下攘攘,只为利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一类亘古遗训,越来越成为一些国人天经地义的人生信条。

 

面对“信仰危机”,人们对人生价值观感到很迷惘。

 

    有理论指出,人生价值观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社会本位论的人生价值观,是圣人或志士仁人的人生价值观,现在称之为“一心为公”,“毫不利已”的精神境界,王延周就是这一类人物,他的整个人生行事包括老年入党全无利己的目的;第二种是个人本位论的人生价值观,它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提倡个人为中心论,它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合理利已主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为表现形式,这恐怕要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消极虚无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第一种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灵魂,目前似乎不多了;第三种亦是少数;第二种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世风日下的主要表现和思想根源。这就足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有了好的制度条款,必须落实。对蜕化变质分子,决不手软。将郑筱萸一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腐败分子处以极刑,就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同时,应加强“世风”教化,形成正义的良好的道德氛围,果能如此,拜金主义庶几可治乎?

 

 

 

 

 


最后更新[2007-7-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