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语文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作者:王兴   阅读次数:22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语文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深圳市梅林中学  王兴

        

            一.语文动手能力的意义

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听和读的能力是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而说和写的能力则是信息转换和信息输出的能力。写的能力,就是我们说的动手能力,属于创造能力的范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人文性的教育是要通过长期熏陶渐染和积累感悟的,而工具性教育就是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作为工具性的掌握语文,是绝对离不开动手能力的训练的。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会动手,或动手能力不强,是不可能具备很高的语文素养的。

实践表明,凡是语文能力强的同学,语文动手的能力都是很强的,都是很会写,写得很好的。而那些语文素养差的同学,大多是不会写的,写出来的字潦草不堪,写出来的文章,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不忍卒读。

走上社会那些会动手“写”的,“写”得好的人常常是能够很快抓住机遇的人。文学作品是动手“写”出来的,其他各行各业的成果的发布也必须先动手“写”出来。那么语文学科作为中学课程最基本的学科之一,无疑应该承担培养这种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疑问要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二.语文课堂的动手能力

语文课堂动手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动手能力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写”的能力上。

语文课堂上“写”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书写能力。

中国方块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是音形意有机结合的整体艺术,传统的汉字书写离不开“练”,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练字的美谈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练”字的工夫好像越来越显得多余,殊不知很多人的电子稿件错别字连篇,更不要说那些“网上的帖子”、“QQ语录”等快餐文化,就连那些报刊杂志的记者编辑们,也常常闹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字笑话,我想如果他们从小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很严格的训练,也许会减少很多的错别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语文学科,在课堂上应该要求学生训练汉字书写能力。要想真正作到规范使用汉字,所有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到,其中我们语文学科教学的责任肯定是最重大的。这样,自然就要落实到语文课堂。

一是文章写作能力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能力。生活中离不开写作,写作的最高形式就是文学创作。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伟大的文学名著,都是文学家们动手创造出来的。

可是,经调查,现今我们的高中毕业学生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格式写信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大学毕业生真正能够写好论文的不到三分之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能够出版自己的专集或专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近日又闻“在上海1000余名作协会员中,仅有20%的人常有文章发表,10%的人常有著作出版。(朱大可《作协作家与作秀》见714日《深圳晚报》),我们不少的中学教师(当然包括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为了要评职称的必须的两篇论文,有的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到处东拉西扯,东剪西拼,东抄西凑,真是“一把酸心泪,满纸荒唐言”,更有甚者某些“著名的学者”为了职称名誉地位,竟然把抄袭的“咸猪手”伸到人家国外去了;……作为语文老师,难道我们自己还不能作深刻的反思吗?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该怎样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心动就要同时行动。就要在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里进行写作训练。仅靠传统的一个学期规定的几篇作文,星期一布置,下周星期六还没有收齐的做法,是培养不出语文素养高的学生的,文学家就更难了。

         

三.教育实际中,语文课堂动手能力培养并未很好落实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少的地方正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并且取得了提出的成就。但是你真的“走进”(而不是“请进”)一些语文课堂,一言堂者仍然大有人在,他们还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或者说他们仍然在施行“灌”的伎俩,虽然也有学生在埋头苦干奋笔疾书,他们可能还是在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无聊的练习。真正的动手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教师受传统的思想影响太深,一时难以立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生怕讲的太少不像上语文课,对学生不放心,不愿在语文课堂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一是学校部分领导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评价的标准,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老师们除了规定的练习课和作文课以外,不敢在语文课堂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同学和家长由于习惯于老师讲得多而实的思路,不太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觉得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少,而自己练的多,是不是老师不负责,因而不能在课堂里开展动手能力的训练。

 

四.加强语文课堂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经常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方法有三:激趣、鼓励和反复实践。

首先,要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老师自己要常“动手”——动手练字,动手写文章。树立好的榜样。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再提倡练字似乎不合时宜,但是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写一手好字,那种传承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将是任何多媒体技术无法代替的,老师在黑板上最原始的一笔一划,永远是学生顶礼膜拜的图腾。学生一定试图做得与老师一样,甚至超过老师。如果语文老师还经常带头写下水作文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老师的文章还能经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并与学生共享,老师的威信自然会成倍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更加高大。“爱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再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并乐于动手,势必会事半功倍。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手。教师要与同学们讲清楚,好的课堂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标准,而不是以老师讲得好坏为依据,老师讲得再好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学生在课堂里得到锻炼,得到最大的提高,才是最好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要求和鼓励全体学生动手。一旦有些许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并且要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同学们才能乐意配合,积极进行动手能力训练。

第三,动手能力的训练要坚持反复实践。

课堂教学,就是要“教”和“学”,“教”就是“训”,就是“导”,就是“示范”,“学”就是“练”,就是要实践;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老师需要才华横溢,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才高八斗,都不足为过,甚至是需要的,但在语文课堂里老师是千万不能经常卖弄自己的学问的。就像体育教练,主要是为运动员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也可以偶尔做一点示范动作,但是绝对不能从头到尾自己在那里瞎忙乎,而要让运动员去反复的训练。而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恰好违背了这一条。

传统的语文老师总是感到自己上课非常辛苦,而又劳而无功。因为他们一直在那里讲得唇噍口燥,死去活来,而学生并没有神魂颠倒,反而昏昏欲睡,效率很低。批改作文更是细致周到,一字一句地修,一标一点地改,自己是老眼昏花,腰酸背痛腿抽筋,而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藏之抽屉,束之高阁。

我们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动手的习惯,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标出文章的主题句或优美的句子,写出文章的思路线索,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模仿精彩的语段,压缩较长的语段,扩展语句……这些一定要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自主思考、同学讨论共同完成。

传统的作文教学集中进行“讲解——练习——讲评”的模式,常常搞得师生烦不胜烦,现在我们可以分散进行作文训练,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在开头,可以在结尾,也可以在中间,只要穿插得好,形式可以多样花。可以仿句训练修辞,可以列提纲训练结构,可以描写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可以叙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可以训练各类文体的开头或结尾,可以改写优美的诗句……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一定要动手写,要及时总结评价,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依照“有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要求初一学生仿句训练,五分钟后,不少学生写出了闪光的句子,如:“有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知识”,“有钱能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有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庭”,“有钱能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有钱能买到钻石,但买不到高贵”,“有钱能买到玩具,但买不到快乐”……在学生说出自己写的句子后,教师只要稍加点拨评价鼓励和表扬,整个一堂课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比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修辞的作用和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

纯作文的课堂也可以改进,先让学生自主,把班级的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作文兴趣小组,选出负责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两个小时的作文课,先让同学自己动手独立完成作文初稿,然后各小组成员交换作文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课后再按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交上来的作文要求有同学的评语和修改意见,老师批改作文时既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又指导学生的打评语的方法,选出优秀的作文附带同学精彩的评语推荐到校报、校园文学刊物或其他各级刊物发表。这样,通过长期反复实践,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总之,真正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味”的、讲解精到、训练效率高的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才能乐起来。

 

 


最后更新[2004-1-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