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评课,勿求“全面”》
     阅读次数:117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课,勿求“全面”

评课,勿以“段落”要求“全文”
2007-06-19   作者(来源): 文汇报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课改办在格致初级中学举行“聚焦课堂、提高质量”专题交流研讨会。有意思的是,评课的专家,不再以“全面”的要求衡量一堂课,听课的教师也不再用“完善”来评议一堂课的质量,出现了以平和心态认真探讨教学规律的景象。在行家看来,这种评课的角度转得好。

   

  其一,评课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少了点评的“居高临下”。按常规,执教者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课上完了,要等待专家或是同行中的代表的“说三道四”,而且由于点评者都有些衔头,老师很难“说明陈述”,弄不好会被人误为“强词夺理”。以讨论的方式开展评课,从客观上为“百家争鸣”创造条件。课,或许是同一内容,但怎样上可以是千姿百态,甚至各有侧重,而讨论最重要的是把背后的话放到台前来,并进行自由的交谈,这有利于兼听则明。

   

     其二,不再以完人的态度苛求一堂课,也不用单一示范的眼光评判是与非,而是取长补短,这就显得辩证了。格致初级中学此次展示的10节公开课,有的注重学习注意力的培养,有的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有的调动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各有特点。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耀发认为,光凭一堂课很难衡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要“听话听音”,着重取人之长,而不是以偏盖全或用“段落”要求“全文”。

   

     这话极是。由于展示的需要,人们所能看到的公开课只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极小部分,而这个部分有可能是上节课的继续,也可能作为下节课的铺垫,作为“继续”与用来“铺垫”,情景和走向是不同的。有时候,整堂课都用来进行一项训练,甚至反复操练,你不能武断地说这是“加重负担”,也许这正是教师出于某种考虑而特意安排的;这堂课老师包下几乎成了“讲座”了,你也不能归之为“一言堂”,也许这正是老师将多时酿就的“压缩饼干”为学生某个方面的“短缺”注入的独特营养。

   

     显然,不能以一堂课来“一票”认定教师的水平。真正的一堂好课,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有着恰到好处的衔接,有着波澜不惊的平实,说到底是教学规律的映照,而不需要形式上的完善和内容的面面俱到。


最后更新[2007-7-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