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 文
2004. 1
说明:1.全卷3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编号填进括号里;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
|
一 |
(二) |
(三) Ⅰ |
(三) Ⅱ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得分 |
|
|
|
|
|
|
|
|
|
|
|
|
|
(三) Ⅲ |
(四)作文 |
总分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
得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书写能力考查(4分)
1、请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课文内容考查(20分)
Ⅰ、课内文言文考查(10分)
2.读下列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4分)(①______②______)
A、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B、魏王雅望非常/非常时期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说完就走
D、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盗猎活动猖獗
3.阅读《岳阳楼记》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三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
(2)第一段是写景的名段。请鉴赏你认为最优美的一句美在哪里?(2分)
答:
(3)第二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2分)
答:
4、请把下边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3)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眺》)
(5)艰苦奋斗既是优良传统,又是现实需要。从传统的角度,可以追溯得很远。孟子的“ , ,”其中就蕴涵着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艰苦奋斗的意思。
(6)孟浩然的“ , ”,写出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
Ⅱ、课内现代文考查(4分)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故乡》)
5、有人认为碗碟是闰土偷拿的,也有人认为是杨二嫂贼喊捉贼自己埋的。请回忆课文,从情节和主题角度,来理解到底是谁埋的碗碟?
答:
(三)阅读能力考查(36分)
Ⅰ、课外说明文阅读(8分)
①全世界约有230余种松树,多数分布在北半球,中国就有115种之多。
②我国民间有“寿比南山松”的比喻,说明松树的寿命较长。在广西贵县南山寺后殿洞口峭壁上,挺立着一棵三千多岁的“不老松”。松树有顽强的抗争精神,被誉为“劲松”,是高风亮节的象征,海南岛的南亚松,在65℃高温下晒不死;东北的红松,在-50℃的低温中冻不僵;温地松在12级台风中吹不倒。还有久负盛名的马尾松、黄山的迎客松、庐山的石松和属于我国特产的金钱松、白皮松、海南松、杜松、油松、罗汉松、美人松等,遍布中华大地。陈毅同志在赣南山区遭受敌人围困时,曾留下这样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③在松林中生命最顽强,生长速度最快的马尾松是最普通的造林树种。马尾松又名青松,属松科长绿乔木。高达40米,树径约2米。因针叶丛生如马尾而得名。性喜酸性土壤,幼苗生长速度很快,一旦葱郁成林,不到几年间就能成为松涛撼耳、碧波似海的松林,被称为绿化的先锋树。
6、文中引用陈毅诗句的作用是: (2分)
7、第③段开头,连用了三个“最”字,是否恰当?请说说理由。(3分)
答:
8、“松树有顽强的抗争精神,被誉为“劲松”,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请举出一例有明显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并写出它的象征义、及能体现它的象征义的诗句。(3分)
答:
Ⅱ、课外议论文阅读(12分)
人得有所敬畏
赵鑫珊
①什么都不怕,不怕天不怕地,也不怕闪电打雷,决不是件好事。因为其后果必定是无法无天,人性中的恶无节制地膨胀。于是一个以物欲横流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小我世界便成了当今人类危机的总根源。
②记得在我母亲那一代,人对闪电打雷的敬畏之心还是很普遍的。那一声巨响,伴随着风雨交加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光,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wēi shè力量,它教人反省:在最近一年半载我是否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③这时候,母亲常把我搂在怀里,教我合掌作揖,要我说:“老天爷,莫怪罪我!”
④这是中国民间道德、良心忏悔的传统方式,如果削除其中迷信成分,有什么不好?
⑤今天的人,不再敬畏雷鸣闪电了,不再暗自作忏悔,悔过自新了。科学用电学原理解释了闪电雷鸣,同时也挤掉了道德和良心的纯朴地盘。约束力没有了,人变得无法无天。我所指的法有两种,外在的法律,内在的道德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有约束力。因为它随时随地都在我心中起作用,制约你的行为。
⑥中国传统婚礼是意味深长的:新郎新娘先跪拜天地,再拜父母双亲,最后相互拜。
⑦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天和地是件头等大事,但今天消失了,被彻底遗忘了。很难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⑧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只敬畏两件东西: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他的墓碑上便刻着有关的一句格言大训。
⑨一次我上市场买菜,看见一商贩把十几只鹌鹑的羽毛活活拔光,结果这些可怜的短尾巴小鸟便在地上痛得发抖,遍体血淋达滴。这惨不忍睹的情景常在我心中激起“敬畏生命”的观念。
⑩21世纪即将来到。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地球伦理学:生态环境伦理学。如果你是个厂长,很孝敬父母,又是个好丈夫好爸爸,但不懂得敬畏、保护生态环境,你还不能算是个有高尚道德的好人、好厂长,因为你只是对上百人、上千人好,而你破坏了环境,却是对几百万、几千万人的恶,且影响子孙后代,摧毁了人的生存根基。
9、 根据文章思路,概括作者逐层敬畏的对象。(4分)
敬畏 →敬畏 →敬畏 →敬畏
10、根据第②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1分)
wēi shè
11、“什么都不怕”为什么不好?“人得有所敬畏”的实质是什么?(4分)
答:
12、第⑤段“科学用电学原理解释了闪电雷鸣,同时也挤掉了道德和良心的纯朴地盘。”
科学的进步是否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对于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意见、分析并举出具体的事例。(40字以内)(3分)
Ⅲ、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象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⑾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3、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4、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3分)
答:
16、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3分)
答:
17、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分)
答:
18、阅读第②段,仿照文章原句,发挥想象力,补写一句话。(3分)
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
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还有一朵
(四)作文(40分)
19、请根据下面话题及要求写一篇作文。
多数人都有寂寞的经历,有的人在寂寞中沉沦,有的人在寂寞中感受无聊,也有的人在寂寞中崛起,有的人在寂寞中大彻大悟……有人说,寂寞是文人的诗,寂寞是圣贤的精神享受……
你有过寂寞的经历吗?你有过寂寞的体会吗?你有过对寂寞的思考吗?
要求:1、请以“寂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
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20*20
2003—2004学年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许分说明
1、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综合评分。按4、3、2、0四个档次评分。考生只要进行抄写,即可给2分,书写和卷面基本工整、洁净给3分。书写工整、美观或有书法体式给4分。
2、A、B(各2分)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为皇帝担忧。
(2)重点在鉴赏。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一点1分)
4、(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醉里挑灯看剑(3)俱怀逸兴壮思飞(4)山色有无中(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错一字扣0.5分)
5、言之成理即可,必须联系课文。
Ⅰ 课外说明文阅读
6、说明松树有顽强的抗争精神
7、准确。突出了马尾松的特点。
8、动植物、象征义、诗句(各1分)
Ⅱ、课外议论文阅读
9、闪电打雷 天地 生命 生态环境或生存根基(各1分)
10、威慑(错1字不给分)
11、因为这会造成无法无天,人性中的恶无节制地膨胀,后果是一个以物欲横流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小我世界边成了当今人类危机的总根源。
实质是人人都应该有内在道德的自我约束意识。
12、开放性命题,考生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意见、分析、具体的事例各1分
Ⅲ、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13、作者被盛开的花的美好姿态所感染(2分)
14、过渡,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设问,启发读者,引发思索。(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5、不一样。前者指的是: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指的是: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3分。回答含义一样,不给分。回答含义不一样(1分),且能对前者和后者做具体阐述,各得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16、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3分。任写三个方面,意思对即可,一个得1分,)
17、视鉴赏情况给分。
18、不用拟人手法不给分;手法正确,根据语言酌情给分。
三、作文(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五类 |
标准 |
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或说理充分,语言流畅,有文采。有个别笔误。 |
中心较为明确,感情较为真挚,描写较为生动或说理较为充分,语句通顺。错别字少于3个。 |
有中心,有情感,有描写或有说理,语句较为通顺,有个别病句和少数几个错别字。 |
中心不够明确,缺少感情,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能完成500字以上。 |
观点明显错误,文句极不通顺,字迹潦草,字数不足300。 |
评分 |
40—36 |
35—32 |
31—28 |
27—24 |
20以下 |
说 明
(1)因第一题已结合书写评分,故作文不再考虑卷面分;
(2)没有题目扣3分,题目不好扣1—2分;
(3)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扣5分。
(4)雷同或抄袭一律判为零分。
阅卷说明:
1、多发掘作文的闪光点;敢打高分;满分比例应占1%。
2、判离题作文一定要谨慎从事;属离题作文,又不属雷同或抄袭,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可以24分——32分之间打分。
3、评分重点在于语言表达,不过多考虑思想因素。凡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适当鼓励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