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赵海亭:浅谈诗歌中的忧郁美》
     阅读次数:208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海亭:浅谈诗歌中的忧郁美

浅谈诗歌中的忧郁美      

                  河南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赵海亭

 

    忧郁是一种美,绚烂是一种美,平淡是一种美。可是,也许只有能欣赏忧郁美,才能更好的欣赏绚烂美,欣赏平淡美;只有了解了人生苦乐,懂得了生活,才能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快乐、美好。所以忧郁美是生活中必要的调味品。要欣赏忧郁美,莫如欣赏诗歌中的忧郁美。《致大海》、《孤独的收割人》、《雨巷》,就是以其牵人心肠的忧郁美感动着我,吸引着我,一读再读……正所谓感人心者,情也——美丽的忧郁!。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有如下几点:

 

.     对理想自由的追求和期盼中有深深的忧郁,并在忧郁中永远不失对理想自由的追求期盼,显示了一种崇高的美,庄严的美。

 

    人之追求理想,犹如飞蛾之追逐光亮,永远无法停止。而残酷的现实,常常使理想陷入焦头烂额的愁苦煎熬中。这种情感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将登太行雪满山,欲下黄河冰塞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愁苦万状,孤独无助。于是有了愁似“白发三千丈”,“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屈原、李白的诗作的巨大吸引力、感染力也正在这里。

 

    《致大海》亦是如此,“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这种忧郁,由于同崇高的理想,痴心不改的追求密不可分,所以就显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不竭的力量,一种神圣的悲壮感,一种强烈震撼人心的感动。

 

.     悲天悯人,为人间的贫困悲苦难过感伤,体现了善良富于同情心的人性美。

 

    孤独的收割人的凄凉歌声,打动了行路诗人的心肠,它是那末动人,赛过夜莺嘀呖,杜鹃的啼声。它让我们想到了人间的许多不幸、痛苦、忧伤,歌者的过去、现在、未来……如丝如缕,缭绕心头。和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样,显露的悲天悯人,是为人间的贫困悲苦难过感伤的真诚。这种忧郁美,就是善良的美,富于同情心的美,是人性的美,又是生活的美。生活中尽有苦愁,但生活还使我们那样喜爱。

 

.     忧郁里富有诗意美。

 

    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这悠长而寂寞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般结着愁绪的姑娘,她哀怨,彷徨,凄清,有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在雨巷相逢,擦身而过,又梦境般消失在雨巷。雨巷的忧郁之美,让人痴迷,沉浸其中,释放着忧郁的情感,深味着忧郁的美丽,不想走出雨巷。诗为我们勾画了一种凄婉美丽,楚楚动人的美妙意境。梦一般的美丽,梦一般的伤感,梦一般的失落。特别富于诗情画意。“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或许是一种轻愁幽怨,莫名其妙,挥之不去,“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或许是恰如东逝水无穷无尽。人生的华美,也许正如那陌生的少女唱的不知名的歌曲,正如那美丽的想象,正如凄美的梦境,邂逅了却注定不能拥有,相逢了却又永久失落。那种美丽,在使你心灵震颤时,失之交臂;或者说,与那种美丽,失之交臂时,心灵震颤了,你来不及挽留它,来不及惋惜它。这美丽就是如此残酷,如此凄艳,而留在心头的就是惆怅和美丽交织的忧郁。

 

    忧郁美,美在能撩起人们心灵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高尚、善良、同情、真诚……决无虚假、浮华、丑恶,从而让你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拥有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感谢赵老师惠寄)

 

 


最后更新[2007-8-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