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教育视野
>
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是语文教学观念之争吗?》
阅读次数:139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是语文教学观念之争吗?
利益之争还是语文教学观念之争?
2007-08-18 南方都市报
之陶东风专栏
据《青年周末》报道,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版高中语文课本,将与全国通用的人教版课本大不一样,更换近一半篇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将替掉《孔雀东南飞》。据新浪网的最新民意调查(截至16日晚7点),网民对此举持反对意见者居多。
我个人认为,这次语文课本之战是一场商业利益驱动的“窝里斗”。之所以说是“窝里斗”,是因为人教版和北京版的课本在基本的教材理念上并不存在根本分歧。我说的基本理念是指大家对于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到底是什么的理解。我们知道,在革命时期,语文教育的宗旨是为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所以,革命领袖的作品,革命作家的作品,革命先烈的故事占据了篇目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政治性压倒审美性,特殊价值压倒普世价值。但是经过这几年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教育界、知识界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中学语文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美文的形式进行审美教育和普世价值教育。从这次新版语文课本增加和替换的课文情况看,被替换的课文中几乎没有政治性特别强、鼓吹特殊价值的文章,而新增加的课文也不是在语言的审美性和价值的普世性上占据明显优势的文章。你能够说《雪山飞狐》、《许三观卖血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阿Q正传》、《陈焕生进城》、《孔雀东南飞》更美或者更加具有普世性么?其他被替换的篇目,如《药》、《雷雨》、《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病梅馆记》、《石钟山记》、《项脊轩志》,在审美性和普世性上有什么缺憾么?我看连新版课本的编者也不敢这么说。
当然,对于审美性和普世性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标准,但是大致的共识还是有的。现在恐怕没有人会说《项脊轩志》不是美文,或者说它表达的情感没有普世性;也没有人会说田间的那些战斗性的诗歌是美文而且是表达普世价值的。所以,这次新版语文课本的编者在为自己进行合法性辩护的时候,并没有诉诸审美性和普世性等标准,而是打出了当代性、时代性、试验性等口号。说实在的,这些理由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比如,语文教育为什么非要突出当代性?传统的经典教育难道不重要吗?而且《陈焕生进城》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说它时代太久内容过时实在有些勉强。再比如,语文教材为什么非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新鲜的网络语言》这样的文章也收入其中?中学生接触网络语言的机会本来很多,为什么非要在语文教材中接受这种“新鲜事物”?
那么,这场中学语文课本之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以为很简单:利益之争。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尽管可以给语文课本戴上各种堂皇的桂冠,但它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属性就是商品性,它是特殊形式的商品。北京9个区县高中语文课本的大换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民币的大转移。只是无论是新版教材的编辑者出版者还是旧版教材的编辑者出版者,都不肯承认这点罢了。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最后更新[2007-8-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