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让“教材”回归教材》
     阅读次数:148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让“教材”回归教材

让“教材”回归教材
  2007-08-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来论  
  
  近日新鲜出炉的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各方议论一片,而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则评论说新教材“编写理念有点问题”,认为新不如旧,并由此得出结论曰“这套教材有可能会让北京40%的高中生变得很没文化”。(8月20日《南方都市报》23版)——其由区区一本语文教材篇目的变动而推导出如此“惊人”宏论实在令人莞尔。我想,赵勇教授未免对旧教材誉之过高——好像之前北京高中生之所以比较有文化全是这套教材的功劳似的,而对新教材又未免苛责过严——好像北京高中生全靠区区——本语文教材来获取文化素养一样。

  在下与赵教授不敢苟同之处,倒不是认为新教材的新增篇目比原先旧有篇目更有思想艺术价值,而是我认为对新旧教材之间个别篇目孰优孰劣之争论——比如谁的作品该上谁的作品不该上——其本身就没什么意义。所谓“文无第一”,不可否认,这些经各方名家精心挑选推荐的篇目都是经典,无论从艺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上来说都是各有千秋,自有动人之处。

  所谓“功夫在诗外”,真正丰盛的文化大餐也在教材这张“不完全的菜单”之外。赵教授担心其子上学后,因使用新教材,而将不知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古典意蕴,也不晓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现代格言。我想他这个老爹未免太小看如今中学生们的视野了。除非赵教授耳提面命令郎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材书”,否则,在文化事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令郎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抛开教材,把目光放大放远,自己去书店、去图书馆看更多“孔雀东南飞”和更多的“鲁迅”。我想,那里才是真正能提供足够丰富的文化经典所在。

  一直以来,教材在人们心目中,如同“文革”时代的“红宝书”一样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而对其中篇目的选择也成了“钦定”文化经典的一种加冕仪式,既大而无当,又经久不变,难免流于僵化,流于陈腐。与其在教材篇目选择上贬此褒彼,还不如把教材从大一统、神圣化的光环中解脱出来,让它变得更为平易近人,更加生动活泼,更加丰富多彩。

  让“教材”回归教材——那么,它只是学校用以教学的一本工具书而已,无须动辄得咎。而更多的文化教育则在于课堂之外,那么就要看家庭、社会能否给中学生们以足够空间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了。总之一句话,下一代有没有文化,区区的教材所起的作用有限。而起到更大作用的应当是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校教育,以及为之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松和丰富的学习氛围——这才是赵教授们应当大力为之鼓而呼的重点所在。

  □丁伟森


最后更新[2007-8-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