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爸爸学会做父亲
市教育局教研室 程少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爸爸就是父亲。.的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个称呼亲切一些,另一个称呼严肃一些以外,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都是不区分“爸爸”和“父亲”这两个概念的,甚至也没有区分的必要。但是我总是下意识地觉得,爸爸不等于父亲。
当我们被孩子称作爸爸的时候,我们内心涌动着的是一股温情,特别是当孩子一口一声“我爸如何如何”,“我爸怎样怎样”的时候更是如此。当我们用手抚摸着孩子的额头问“发烧了没有”的时候,我们在做爸爸;当我们对上学的孩子说“放学早点回家”的时候,我们在做爸爸;当我们用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而自己湿透了半个身子的时候,我们在做爸爸;当我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攒下一笔钱,然后把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送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们在做爸爸。……这么说吧,爸爸与妈妈一样,主要是一种情感的称呼,甚至是一种本能的称呼,难怪无论在哪一种语言中,“爸爸”“妈妈“的读音都是相近的。
但正如妈妈不一定是母亲,爸爸也不一定是父亲,或者说, 爸爸不一定能成长为父亲。爸爸关注养之恩重如山,父亲关注教之百年树人;爸爸多重感情的关怀,父亲则重理性的导引;爸爸重物质的呵护,父亲重精神的关照。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心痛地扶起他的是爸爸,站在一旁鼓励孩子站起来的则是父亲;为孩子存钱的是爸爸,但象林则徐那样“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的是父亲;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是爸爸,但让孩子在有钱出国的同时具备适应异域文化能力的是父亲;天天忙着出外挣钱的是爸爸,在挣钱时不忘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是父亲;只顾催孩子学习的是爸爸,在孩子进步的同时自己也在提高的是父亲;老把孩子当孩子的是爸爸,把孩子当朋友的是父亲;偷看孩子日记的是爸爸,不侵犯孩子隐私的是父亲;看见孩子成绩下降就责骂的是爸爸,鼓励孩子不断上进的是父亲;天天扳着脸教训孩子的是爸爸,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是父亲;有了孩子也敢离婚的是爸爸,为了孩子不离婚的则是父亲。……简单地说吧,爸爸是一种生物性身份,而父亲则是一种社会性角色。
因此,照我看来,我们要做好爸爸,但是更要做好父亲。优秀的爸爸不一定是杰出的父亲,正如优秀的妈妈不一定是杰出的母亲;而杰出的父亲则都是优秀的爸爸。爸爸成为父亲是质变而不是量变。
让我们这些做爸爸的早一些学会做父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