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
   作者:程少堂   阅读次数:39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

 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

     程少堂

 

一、            走近话题作文     

很难说,究竟是中考走近了话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走近了中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考中相继出现,决不是哪一个人心血来潮的产物,更不是哪一个人要把中国语文界或深圳语文界“引向何方”的问题,也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首先,话题作文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全方位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近二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已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不争事实。但这并不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准确说这并不是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历史性功绩。改革开放最大的历史性功绩在于:它在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的同时,促进了国人精神需求的巨大发展,带来了国人自我的觉醒、思想的解放、个性的张扬,使人的本质——创新意识在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放飞思想的自由空间中得到了回归。话题作文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向世人袒露了它的实质:它是对学生作文创造空间的拓展,是我国宽松的人文环境在学生作文领域的具体体现。

其次,话题作文是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中考作文发展的必然选择。就高考而言,1989年以前的10多年间,除1988年不限文体外,其他年份均以一种文体为主。这10多年的高考作文,几乎把中学作文的常见形式,即记叙文、议论文、缩写、改写、扩写、读后感、看图作文、书信等写遍了。这10年多年主要在文体上变花样(当然它也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每年中学语文教师都会猜测下一年又会轮到何种文体。到了1990年,开始产生变化,体裁上虽然仍是单一的议论文,但形式上以材料作文为主,而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发表不同意见。高考作文这种从注重文体过度到注重思辩,由单一的认识到发表不同的看法,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在高考作文领域的反映。而从1999年开始出现的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减少束缚、崇尚创新、关注自我、展示个性为特点,与社会发展直接接轨、融合。中考作文也紧随其后,大约从2000年开始,话题作文就出现在一些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上。到2001年,话题作文已成为许多地区中考作文的基本形式。

最后,话题作文的出现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间,我国语文教育界是左倾思潮泛滥的重灾区,语文教育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有一段时期我们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语文教育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育大大落后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给人以极大的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倡导创新精神等这样的时代发展要求。语文教学的改革已成了大势所趋。这样,话题作文这种减少束缚、崇尚创新、关注自我、展示个性的作文形式的出现,自然就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当然,话题作文对初中生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甚至忽视话题作文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地望着它”。(引自著名作家毕飞宇:《久久望着》,见《小说选刊》2001年第11期)是的,对于话题作文,只要我们久久望着它,它就会“有意思”,就会看出它的奥秘。现在,我们应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编辑出版的这本话题作文精选,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久久望着它”,望出它的“意思”,望出它的奥秘。

二、认识话题作文

要解开话题作文的奥秘,首先必须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特点。

什么是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或主题。话题作文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话题作文题一般由4部分组成:(1)、材料;(2)、简短提示语;(3)、由材料引出的话题;(4)、作文要求。材料只是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段小故事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提示语的作用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1)、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2)、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作文要求则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要求。

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提示语、话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材料、提示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减缓学生审题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过去的命题作文,考生往往在审题上就被难住。而话题作文通过出示材料、加注提示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便于学生能迅速进入构思状态。材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于一些材料储备不足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使用题目中现存的材料去完成作文。而话题自身的作用也在于它的引导性、激发性,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创作冲动,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从而构思成文。明白了材料、提示语及话题的这种铺垫性、辅导性、激励性作用,也就明白了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及其他材料作文的区别,发现了话题作文的优点。

那么,话题作文究竟有哪些优点或特点呢?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给作者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具体说有以下6个优点或特点。(1)、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是考生所熟悉的或应该知道的,对这一话题,学生能有所感触,能有话可说。(2)、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考生可以由材料出发,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3)、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要求比较宽松,显得比较宽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拓开写作思路,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4)、文体淡化更为彻底,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避免了大家共写一种文体、单调专一、限制学生选择的现象。(5)、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较为灵活,文章的字数较以前放得更开。(6)、话题作文不限定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话题材料和自己的选材特点、文体特点自拟题目,展示自己文题的个性。

三、征服话题作文

要解开话题作文的奥秘,还必须从正反两方面了解话题作文应该

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话题作文中常犯的错误以及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首先看话题作文中常犯的错误。话题作文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展示个性和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因此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但有些考生没有仔细地去研究领会话题作文的特点与要求,以为话题作文就可以信马由缰,任意为文,因此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就初中生话题作文实际而言,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忽略审题。话题作文的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与话题,如果不好好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以及限制条件就冒然下笔,就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的问题。如有的城市中考作文试题是要求学生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只要与话题有关即符合题意。这里的“与话题有关”是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要以这个话题为行文构思的中心。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不能离开这个中心而另起炉灶。但有的考生误以为,只要将指定话题贴金似的在文中提上一两句即为扣住了话题。如有的考生自拟《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大谈家庭生活,这就偏题了。(二)、随心所欲,缺乏是非感。有的考生认为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近些年的作文教改也提倡学生写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因此就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近几年的全市大型统考中,我市中学生中就有个别学生对“法轮功问题”、“台湾问题”提出不正确的观点。这是对话题作文开放自由的特点的误解。提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提倡作文的开放自由,并不是允许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总之,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不等于不要审题,淡化文体也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情达意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论观点正确与否。(三)、拟题不好。不少初中生不会自拟题目。从评分标准看,考生在写话题作文时,能不能拟出题目,只有2—3分差距,但实际上有没有题目以及题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卷教师对这篇作文的评价。“题目”的本义是人的额头和眼睛,文章的题目也就是文章的“额头”和“眼睛”。因此,“题好一半文”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以上简单谈了谈话题作文写作中常犯的两种主要错误,下面谈谈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首先要认真审题,通过审题来判定文章要求写的内容范围,确定文章内容的重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是有限制的,区别只在于前者的限制多些、严些,而后者的限制少些、松些。事实上,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评分标准中都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即使是话题作文,对内容的选择也是有所限制的。因此,话题作文的要领首先也是要审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题目材料”、“话题”或“标题”、“注意事项”或“要求”三个部分。文章内容必须限定在“话题”范围之内。而话题是由说明作文情境的材料引出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范围也有限制作用。既符合材料、又符合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要求的范围。文章既可以就材料中的内容写话题,还可以超出材料内容写话题。如果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就会偏题、跑题。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奋勇争先,努力拼搏,夺取了28枚金牌,使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为之骄傲。然而,体育竞技场上的魅力并不全在于金牌,往往在于它浓缩了寂寞与辉煌、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沮丧与欢乐、战胜对手与战胜自我、失败与奋斗等人生哲理。如果拟这样两个题:①、请以“悉尼奥运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②、请以“耕耘与收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①的文章内容应为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各个比赛场面、故事和由这些场面、故事反映出的生活意义与人生哲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跑题了。话题②的文章内容,应为耕耘与收获的关系,既可以用悉尼奥运会上的故事来写耕耘与收获的关系,也可以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来写。如果用悉尼奥运会上的事来表现沮丧与欢乐就偏题了。

其次,要深入思考,注意立意构思,争取有新意、有深度。立意构思忌平淡,忌泛泛而谈。一般情况下,见了文题,确定了文章内容范围,很容易想到一个表现主题。人们往往抓住这一主题就写。这时就要提醒考生想一想,这样的立意构思很容易上手,也就很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局面,你写他写就无新意可言。所以立意构思遇到第一构思时不妨先放下想想,想想别人会怎么写,力争避免和别人撞车。要思索几种自己有把握写好的主题,从中选出一种别人可能不写的来写。同时,在紧扣话题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话题可深刻挖掘的潜在思想,体现主题的深刻性。

第三,根据选定内容的要求,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确定了文章写作内容的范围之后,就要从自己贮备的众多的写作内容中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东西,用适当的体裁来把他表达出来。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是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不象往常那样把大家限定在一种文体上,而是给了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放宽文体不是不要文体,具体到每一篇作文中,文体的要求还是相当严格的,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象什么,不能杂乱无章。因此考生在选定了一种文体后,必须要按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当然,为了避免大家都写同一种文体的现象,在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后,不妨选一些小小说、童话、寓言、戏剧、小品等去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是要调动生活积累和作文素养来展示写作个性。对初中生来说,要在“深刻透彻”上展示写作个性很难,要在“富于创新”上展示写作个性也大不易。相对容易做到的,是在“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上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2001年深圳市中考语文中获满分的作文,大都是“生动形象、富于文采”的。(如著名的《小楼作夜又东风》一文就是代表。)而且,注重语言表达,是中考作文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和兴趣爱好,各人有各人最富有个性的生活积累。因此,在话题作文的内容选择上,如果能寻找到与自己的生活积累最佳的结合点、最火热的兴奋点,这也非常有利于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因为生活真才会情真,情真才会意切,情真意切就会动人,动人也就有了魅力。

第五,是要拟好题目。好的题目有以下共性:一要准确。所谓准确,是指能准确地概括或涵盖文旨,不能出现文不切题或题不切文的情况。二要简洁,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能太长,不能拖泥带水。三要新颖。不能让人觉得是老面孔或拾人牙慧。四要形象,不能干瘪无味。五要自然,不能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题好一半文”。但可以肯定地说,写好全文是拟好题目的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一个学生具备写好整篇文章的能力,那么,一般来说他就会具备给这篇文章拟个比较好的题目的能力;反之,如果他不具备写好整篇文章的能力,那么他一般也就不会具备很好的拟题能力。从本质上说,拟题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部分。写作水平高的人拟题能力必然会高。因此,适当对学生进行一点拟题能力训练固然必要,但我反对本末倒置,我不主张作文教学中过多地、孤立地进行拟题训练。

话题作文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国内高考中考作文的方向。话题作文本身发展趋向是减少限制,降低进入的门槛,强化质量,注重质的提高。就中考而言,文章质的考察必将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能力(主要指立意和构思的创新);(2)思辩能力(主要指辩证思维能力);(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的前提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主要指叙述清楚明了,文笔干净流畅、生动形象);(5)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社会公德和道德修养)。这五个方面内涵着时代发展对语文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

 

恺撒在纵横欧亚大陆时讲过一句豪气冲天的名言:“我来了,我看见,我征 服。”同学们,让我们“久久望着”这本话题作文精萃,看出它的“意思”(希望也看出它的不足),然后征服它!

 

2002年2月8日于深圳

 

 

 

(作者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师钦、曹韧等先生的有关论著以及语文教学刊物上的有关文章,特此鸣谢!)

           

 

 

 

                                  编后记

         让后人记住我们

这本《轻轻的,我舞着……——2001年深圳市初中学生话题作文精萃》,是深圳市建市以来正式出版的本市初中学生的第一本作文精选。

这是一本很有“语文味儿”的作文精选。从中我们不只能看到我市初中学生的飞扬文采,也能感受到深圳市未来市民的激情、诗意、个性和人文情怀。

编辑完这本富有诗意的话题作文集,我心潮难平。我爱这个城市。(来深圳工作有四个年头了,但有这种感觉还是第一次。)我顺手从书架上取下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由张新颖编的《中国新诗(1916—2000)》这本书,再次吟咏起青年诗人张枣的名诗《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首诗我读了好多遍,每次读后眼里总满是泪水,我总是痴想:她是谁?她为什么游到河的彼岸?她为什么登上一株危险的松木梯子?她能骑马归来,坐在一面永远等候她的镜子面前,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吗?

不能。果真能骑马归来,镜子或然已经不在,或者破碎。

但是有些事是不能后悔的,有些人也不会后悔。

希望我们不会为编辑这本书而后悔。

相信我们不会为编辑这本书而后悔。

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是再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是我们深圳市未来的一代又一代市民的。历史像雾像雨又像风,风悠悠,水悠悠,岁月也悠悠,“逝者如斯夫”的岁月之河连千古英雄也淘尽了,何况我们?后人能记得我们吗?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祖先的文化,但到了如今,除了儿女记得住父母,有谁能够保证,孙子一定能记住爷爷奶奶呢?要让后人记住我们,要么做值得人写的事,要么写值得人读的文。作为长辈(我已经老了,像杜拉斯一样老了,因为我第一次对人自称长辈了),我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多读多思多写,最终能写出一两篇让后人佩服的文章来。

最后要感谢深圳市教研室主任陈世友先生、深圳市教育图书发展公司总经理李建平先生,感谢他们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的编委和所有为这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人,特别是要感谢深圳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李凤平先生和他的夫人吴思芳女士,他们二位为整理文稿付出了辛勤劳动。值得强调的是,这本书凡是值得肯定的地方,都与大家的支持有关,而其中存在的每一个不足之处(如各校推荐的话题作文,有的题目后有材料、要求等说明性文字,有的则没有,但由于时间关系,体例未能统一。),当然由本人负责。

                                        

 程少堂

                                   2002年2月8日于深圳

 


最后更新[2004-4-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