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2007年,中考作文向命意作文回归》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袁长俊   阅读次数:296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7年,中考作文向命意作文回归

翻开2007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我们看到命题的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话题作文正由前几年的一统天下继续降温,有所限制的话题作文闪亮登场,而以命意为主要内容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则蓬勃兴起,2007年有近50%的地区采用了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这种形式,而材料作文则也占到10%以上,像陕西、甘肃兰州、广州花都、吉林、宜昌等地,都在2007年中考作文中采用了这一命题形式。
  一、有所限制的话题作文闪亮登场
  话题作文具有宽泛性,它一般不会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文体要求又很灵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叙事,或议论,或说明,或抒情,进行较为自由的写作,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情趣爱好,选择最拿手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情;再者,因为话题材料具有新颖性和人文性,可以更好地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考生的心灵,考生写作起来会觉得更加亲切,更加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因此,一路走红的话题作文依然是命题者的首选。
  然而话题作文的宽泛性也带来了它的致命弱点。考生猜题、压题,用复制版来应付考试,每年的中考作文中都有抄袭、宿构、套写的伪作。因此,一些命题专家在不回避话题作文的前提下,也给话题作了较多的限制。不少地区的命题者要么在话题前边加了一段提示,要么后边多了一些要求。如四川广安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从形式上看,则仍然是话题作文,但它前面的提示是不容忽视的,追求、自信、责任、习惯则是我们立意的出发点。这类命题形式在2007年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不同形式的命意作文蓬勃兴起
  一些命题专家重新拿起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这些传统武器
  不过,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和传统的命题形式全然不同了,命题者或用提示语,或用引言,给考生以启发。如上海卷: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这个命题作文给学生的提示很多,学生的发挥空间也很广阔。中心词是这一天,但由于有了前面一段提示,它与纯粹的以这一天话题的写法又不相同。首先是文章的立脚点是我们而不是。因此,这一天不光是我一个人需要铭记,而应该是我们大家都值得铭记。也就是说,这一天发生的某件事,是对大家都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情。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了,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毕业生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去。因此,材料中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不同寻常、不同凡响这样的故事均可入题。但要体现我们为什么要铭记以至如何去铭记,才算真正的扣题,才是作文的核心所在。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现在的材料作文也比以前的宽松。它是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也有专家把它们称作新材料作文。如陕西卷: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
  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别人以应有的尊重。
  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
  处世积极,喜欢与伴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是准确审题,它比话题作文要难,材料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规定了构思的范围,我们不能随意突破它。但它又比传统的话题作文要松,要求中有自定立意、自定标题、自定文体的三自原则,但它又有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不方针。写作时我们必须做到:1、要读懂材料,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仔细分析这些材料,异中求同我们可以找到诸如自信、乐观、赏识自我、直面得失等共同因素。2、在前面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某一个角度确定一个话题,立意作文。选择一个角度不是选择某一段文字,而是要在对所有文字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某一个侧面入手作文。3、要大胆地进行创新表达。这个作文题并非只能写成议论文,可以有多种写作文体,这正是它与以往材料作文的区别。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正由单一的话题作文向多元化的命意作文回归,已是一种发展趋势。今后几年的中考作文,这一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多。


最后更新[2007-9-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