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陆天明没必要反应过度》
     阅读次数:159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陆天明没必要反应过度

陆天明没必要反应过度 

 

  2007-09-30 《南方都市报》

 

 

  ■赵勇  

  

  在郭敬明入会的问题上,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陆天明先生反应激烈。他说,郭敬明申请加入作协的表格上,将法院判定为抄袭的作品列为代表作,作为申请入会的资格,居然获得有关方面的通过,这既侮辱了作协,也侮辱了法律。“我们不是不原谅年轻人犯错误,但犯了错误不承认不道歉,顽固抵抗,这是不可宽恕的;最可怕的是王蒙和理论家陈晓明,居然为郭敬明戴上桂冠,从这件事上,我看到这个时代,国人对信仰甚至对常识的摇摆、迷茫。”(《新京报》)在陆天明的心目中,作协显然还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作家也还在“灵魂工程师”的位置上架着,所以他才会如此义正辞严。但在我看来,陆天明有点反应过度了。

  这就涉及到对作协的认识。曾几何时,作协无疑是一个政治色彩颇浓的机构,入会的作家不仅道德上不能有什么瑕疵,政治上也要过得硬。作协的门槛既然如此之高,入会便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北京大学的洪子诚教授指出:作协“除了基于对作家的有效管理、控制的考虑外,我看它是一种防止‘外来者’过分轻易进入的制度,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保护这个‘行业’的专业性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持这个专业‘圈子’的边界相对清晰,预防其权威和利益的降低和流失。”(《问题与方法》)这里说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那时的作协显然还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它有效地规训了作家,也有效地阻止了“外来者”的闯入。

  然而,时至今日,作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估计许多人已颇感困惑。它是一个政治机构吗?既是又不是。大小作协不时传来的争权夺利的小道消息(当然它们没办法见诸报端),让人意识到那个地方还是个标准的官场,但那里的官员显然已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作家了。它像一个经济实体吗?既像又不像。原因之一是它并没有开办文学作品的生产工厂,也没办法在文学市场上兴风作浪,但许多作家写出作品后却需要作协的资格认证。比如,作家的一部小说面世,往往会在中国作协开一个作品研讨会,仿佛只有经过了这样的程序,作品才会打开销路。在这个意义上,作品研讨会相当于产品发布会,而那个产品最终也与经济效益发生了暧昧的关系。它是陈村所谓的“群众组织”吗?表面上是,但实际上却很难形成肯定性判断。这个道理说来很简单:在当下中国,哪里有真正的群众组织?

  所以,我的感觉是,如今的作协已成了一个四不像。它集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和文学托拉斯于一身,但其中的相关元素却又相互消解也相互制衡。作协之内的人想当然地把自己的地盘看做“文坛”,故发展会员就意味着壮大组织;作协之外的人也假想着通过入会取得某种“象征资本”,以便往后的资本积累更加得心应手。一则是残留的政治思维作祟,一则用膨胀的经济头脑想事,而它们又在看不见的想像界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种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布局,显示出“中国特色”的优越性。

  基于如上背景,再来思考郭敬明该不该入会的事情,问题也许就会变得比较清楚。在计划经济时代,作家的政治正确性意味着根红苗正,也意味着道德楷模,所以坑蒙拐骗偷者无疑会被作协拒之门外;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衡量作家政治正确的则变成了销售量和营业额,至于你是如何把销售量搞上去的,作协或者不闻不问或者睁眼闭眼。在这个意义上,陆天明指责郭敬明道德不正确,当然有其道理,但他延用的显然是五六十年代的思维方式;在今天,道德不正确已经变成一件次要的事情,只要政治正确就已经足够了。我想,在郭敬明事件背后,应该隐含着这样一个小秘密。

  当年的王朔说过一句惊心动魄的话,至今记忆犹新:“过去的作家里有许多流氓,而现在中国的流氓里大都是作家。”如果此话有几分道理,陆天明就不必再动纯洁革命队伍的念头了。也许,郭敬明加入的那个作协正是他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最后更新[2007-10-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