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余克俭:以太阳的名义……》
     阅读次数:18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余克俭:以太阳的名义……

义……

 

罗湖区语文教研员    余克俭

 

“老师的目光是轻轻轻轻的风,轻轻轻轻的是她对禾苗问候;

“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长长长长的是她对风筝的牵挂;

“老师的目光是点点点点的雨,点点点点的是她对心灵的洗涤;

“老师的目光是深深深深的海,深深深深的是她对学生的热爱。”

这是我十七年前大学刚毕业时在《关于学生》一文中写的几句话。时隔多年,“老师的目光”在我心中依然挥之不去,她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纯净,那么真挚,学生———孤单的,无爱的,淘气的,叛逆的——只要被这双眼睛拂到就会立刻体验到被关爱的温暖,被关心的自重,被重视的自觉。当时想,哪里有这样一双眼睛呢?她是我心中的教师的眼睛———一双像太阳一样蕴涵着无穷热量的眼睛,拥有这样一双眼睛是我青年时的梦想。

近来,市里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门也像各行各业推出形象代言人一样要精工打造教师形象,我一下就想到了心中的那双眼睛,她应该是老师的品牌,是老师的名片,正如人们看到苏明娟那双明净无邪、诉说“我要上学”的渴望的大眼睛就会自然联想到“希望工程”一样,在精工打造公民道德的新世纪,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可以没有这样一双眼睛?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起,我成了一名中学教师,我以20岁青年的梦想寻找这样的眼睛,从书本中,从影视里,从生活中……

我看到了一双蓝色的眼睛,它温和,慈爱,坚定,它是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这位经历过卫国战争炮火洗礼的英雄,这位胸部还残留着希特勒的弹片的功臣,脱下戎装,走进了课堂———他选择了做一名教师,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用他那满腔的热忱去建设满目疮痍的校园,用他传奇的故事去感召战争制造的流浪儿、野孩子,以慈父般的爱去温暖孤儿冰封的心。一批批行为粗野的孩子在他太阳般温暖的眼光下成长为个性健康、人格健全的公民,奔赴工厂,奔赴农庄。为了照顾孩子,他终身未娶:为了研究孩子,他从一年级连续带到十年级;为了教育孩子,他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年仅54岁就英年早逝。他的眼光越过辽阔的西伯利亚,照到中国,我对应到他如炬的目光,从此也这样看我的学生,他是我精神上的父亲。

我又看到了一个清癯的教师的目光,这目光来自大山深处。简陋的平房,泥砌的桌凳,赤脚的孩子。但就在这里,国旗照样在周一和节假日升起,自制口琴的伴奏声中,清脆的童音唱着高亢的国歌,回声在大山深处一波一波的传递。红色闪烁在眸子里,那不是朝霞的颜色,太阳还远远下会升起——这是《凤凰琴》里的故事。当时它那样强烈的震撼了我的心,那样彻底的净化了我的魂。

    我还看到了“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眼睛,怜爱,明澈,包容;我看到了于漪老师的眼睛,弯弯的,满是笑意,满是温情;我看到了魏书生老师的眼睛,深邃平和,充满智慧,充满博爱。我也看到了身边同事的眼睛,每双眼睛都是一个视窗,打开它,你会看到精彩的世界。

    我曾突发奇想:能不能建一个硕大无朋的玻璃墙,墙上满是老师的眼睛:大眼,小眼,杏眼,丹凤眼,眯眯眼,近视眼,远视眼——也许还有三角眼,但无论是怎样的眼睛,都充满温情,充满关爱,一望而知是老师的眼睛。你可以从眼里看到心里看到一个光风霁月的磊磊胸怀;这双眼睛也可以看到你内心深处,化解你的阴暗、自私、贪婪和冷漠。

    我的眼睛就学着这样看了十七年,忽然间它迷失了方向,缥缈迷茫,心,充满了负罪的自责,回想着那眼光,辗转反侧,夜夜难寐——我从内地来到了深圳。

就在第十八个教师节,我得救了。——《晶报》上刊登了深圳市十佳师德标兵的事迹。文武老师“让阳光充满学生心灵”;对晏立新老师而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张本亮阴江荣老师做“问题学生”的良师,能让“问题少年”迷途知返;傅益民老师让自身成为学生的楷模;罗朗馥老师用真诚和爱面对学生;谢增生老师让学生爱其人信其教;徐景芝老师干脆以母亲的身份执教。我特地看了照片上他们的眼睛,你说我又有什么发现?

我忽然想起了以前自己在“爱岗敬业”演讲中说的话:“教师为什么可以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几十年?他们能说会道,能写会算,能唱能跳,能文能武;召之即来,来之能哉,战之能胜,为什么能安于贫穷,安于陋室,安于封闭,安于寂寞,一站就是数十年?花开花落,雁去雁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手还在欢送老生,右手又己在欢迎新生,弹去头上的白灰,也就弹去了岁月,当弹去白灰的鬓发依旧斑白时,才恍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已弹去了青春华年。”

我这样告诉我自己——

    “我终于明白:教师爱岗敬业的一世情缘己升华为一种崇高理想,一种高尚人格,一种伟大的精神。我要说,真正优秀的教师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没有功利,不图索取,只是奉献,只是给予。真正如蚕丝,到死方尽;真正如烛泪,成灰始干。我更要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所学校,老教师已树立丰碑,中年教师在承上启下,年轻教师正在奋起直追。老中青代代相传,环环相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脉相承,不绝如缕。如果真的要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那么,这春蚕,将与宇宙同在!这烛光,将与日月同辉!

——心中有爱的人才有“我爱你们这样一双眼睛。现在,我远离了故乡.,城市变了,但职业未变;学生变了,但我的身份未变;最重要的是目光不变,爱心不变。

面朝东方,豪情满怀,谨以太阳的名义起誓: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生命不息,热爱不止!

有这样一双眼睛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我还会成为这样的教师。


最后更新[2007-10-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