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话古诗词中的梅
河南省禹州市二高 赵海亭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千百年来,梅的精神品质和人的情感思想早已融为一体。梅作为一种象征,一种操守,一种精神,被人们喜爱和尊赏。
冷寒时节,隆冬腊月,品读着写梅的诗,我的心沐浴在雪月梅诗所渲染的十分春色中;陶醉在清冷幽寒,冰清玉洁尘埃难侵的美丽里,沉迷于清绝情纯,坚贞冷艳的高雅逸韵中,徘徊于风欺雪压,孤独凄苦幽香飘逸的寂寞里。难怪孤山居士要以梅为妻而终身不娶,实在是梅花那震撼人心的美丽太难得,太珍贵,太可爱了。
读着冷香飞入的诗句,
品味着沁人心脾的清逸,
感悟了人生要如梅香久。
古诗词中梅蕴含着以下几种情感和思想。
一.高洁
1梅花是一种精神境界,是高洁的象征。古诗词中,人们常把梅当作冰莹的神仙描绘。
“乱山深处,见寒梅一朵,皎然如雪。的皪妍姿羞半吐,斜映小窗幽绝。玉染香腮,酥凝冷艳,容态天然别。……疑是姑射神仙,幔亭宴罢,迤逦停瑶节。爱此溪山供秀润,饱玩洞天风月。万石丛中,百花枝头,谁与争高洁。粗桃俗李,不须连夜催发。“(《念奴娇》武夷咏梅 刘清夫)
2它必然还是特立孤高的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萧泰来《霜天晓角》梅)
“小梅幽绝。向冰谷深深,阴云冥冥。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癯风骨。任他万红千紫,勾引狂蜂幽蝶。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俞文豹《喜迁莺》)
3高洁永远是人生的追求,有了它,人生情趣和境界便不同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 杜耒《寒夜》)
张炎《疏影》梅影,通过描写梅影品格的清绝难折孤洁,含蓄地表达了南宋亡国遗民的民族气节。
二.春之活力
“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苦寒中绽放清香的梅,显示了春不可遏制的顽强生命力。所以一见梅花自然就想到春天的勃发兴旺,自然就满心喜悦兴奋。
如毛滂《浣溪沙》(初春泛舟,时北山积雪盈尺,而水南梅林盛开。)“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千堆雪。月明南北两瑶台。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移向斗边来。梅花多处载春回。”洋溢着一股春天的活力,生命的活力。对美好事物一往情深。
如宋陈观《青玉案》:“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时,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瞻望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朱翌《点绛唇》,赞美与梅花俱来的无价之春,表现自己满怀的轻快愉悦。“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西风平野,一点香随马。”
三.美好
梅花,高洁丽质,清新脱俗,冰天雪地中带来春天的生机希望,满蓄着诗人寄予的无限美好理想。
所以写梅的古诗词,要么写成披着缟素蹁跹起舞的冰洁神仙,要么写成“冰作质,月为魂”的美女。
郑少微《鹧鸪天》:“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咏赞梅一样冷艳的美人,高洁的人。此时梅已是词人理想和纯美的象征。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受青睐,还是被冷落,都与美丽无损。不因受宠而不可一世,也不因排挤而心灰意冷。“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晁冲之《汉宫春》中,梅就呈现了自然美,人格美,哲理美。
所以陆游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李清照也有见残梅而感叹人间美好事物总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伤下匆匆消失的《满庭芳》(“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四.思念
清纯飘逸,俏丽动人的梅花如此美好,它就必然蕴含着人心灵中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
1相思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鲁仲连《南浦》:“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旧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2思友人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物,聊赠一枝春。”南朝宋陆凯《荆州记》。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郑獬《好事近》掇取梅花清香寄赠友人,表思念情。
3思家乡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遥怜故人思故乡,梅花满枝空断肠”。直抒思乡苦。
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含蓄表达了幽长的故乡情思。
宋王沂孙《花犯》苔梅,通过对故乡古梅的回忆和梦境的描绘,表达了漂泊游子对故国故乡之思。
五.愁
1离别相思愁
史达祖《阮郎归》月下感事:“旧时明月旧时身,旧时梅萼新。旧时月底似梅人,梅春人不春。 香入梦,粉成尘,情多多断魂。芙蓉孔雀夜温温,愁痕即泪痕。”情景交融,凄婉清愁。
李清照《孤雁儿》:“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思念亡夫,悲伤孤苦愁。还有《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2为保持高洁,遭摧残折磨而憔悴愁苦。
《点降唇》咏梅月(陈亮)“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借月抒情,托梅言志,格调依旧。
《卜算子》咏梅(陆游)亦在此例。
3家国破亡,忧时伤世
李清照《诉衷情》:“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幽恨,借梅而发。
《长相思》惜梅(刘克庄):“寒相摧,暖相摧。摧了开时摧谢时。叮咛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惜花伤时愁南宋风雨飘摇。
《梅花引》荊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都到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4身世之愁
朱淑真《菩萨蛮》咏梅:“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如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抒发内心哀怨失望忧郁凄楚。
《浣溪沙》妙高墨梅(惠洪):“数朵幽香和月暗,十分归意为春留。风撩片片是闲愁。”人生失意愁。
《滴滴金》梅(孙道绚):“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借梅栖宿寒梢进行类比,表现沦落外乡终老不归的飘零者(老妇人)的哀怨,凄切愁思。
2004年元月15夜
注: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意象(梅)的丰富含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并能收到审美教育,人格教育,丰富文化积淀,甚或可用于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创新研究能力。诗词乃古文化精华之一。
( 感谢赵老师惠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