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许平:《悲欣何时交集》读后》
     阅读次数:193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许平:《悲欣何时交集》读后

我们很陌生的爱
——
读《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有感

 

盐田区外语学校  许平


少堂先生《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一文,给我带来巨大震撼。


儿时看战争片就像过节一样,成为一个英雄,是我最初的梦想,以致如今对动作片、战争片还有着特殊的偏好。熊熊的火光,地动山摇的爆炸,尸横遍野是战争题材的最常见元素,这也成了我对战争的最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八年级上战争单元时,尤其在《蜡烛》一文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很陌生的东西,我说不出。


少堂先生在反思当代中国战争文学一针见血指出这种在战争悲剧中灌注终极关怀的伟大传统,在我国当代战争文本中几乎销声匿迹西方战争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在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原则之上,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人道主义原则,他从中国传统与西方两个视角对当代战争文学深刻反思。我突然明白了,在战争中我忽视了,忽视了对的应有关怀。


回首我们所看过的中国当代经典战争片,无不洋溢着战争的豪情。在我童稚时,我多么渴望战争,渴望敌人鲜血,甚至战争后的断壁残垣。就是今天,我们看媒体上不断上演的战争片,在不断强化这种情结。看小兵张嘎战争故事,看了《举起你的手》,那不是战争,那就是一场游戏,你会对战争心生神往,甚至会有种生不逢时的感叹。为什么流血、屠杀、死亡让人心生神往呢?


根源在中国当代战争文本看重战争的性质而不是看重战争本身,绝对化地看待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由此产生简单的线形思维:正义的会胜利、非正义的会失败;正义的战争一切都是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一切都是非正义的。而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完全是意识形态化了。


正是意识形态化下的战争观,我们对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有着醉意的喝彩,无视张献忠杀人如麻事实,太平天国对政治、经济、文化破坏,甚至以为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以意识形态为主线来编写的当代史书是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的。


不由想起前段时间上海版《历史》教科书被叫停,据教科书主编苏智良介绍被叫停的原因是编者以人类文明史为主线,没有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不适合中学历史学习。(见《南方周末》2007913D21版《沪版〈历史〉:短命与速成的》)


如果没有对战争深刻的反思,就学不会重视人,重视人的权利。


对战争的漠视或者说狂欢其实也就是对人的存在的一种冷漠,这样价值观指导下的战争观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必然是对民生的漠视,以所谓的大局,公共利益牺牲个人权利与利益的治理方式。


如余虹在《有种爱我们很陌生》所言:我们没有学会对人的悲悯,对人超越意识形态的爱。


最后更新[2007-10-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