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张洁在呼唤什么?》
   作者:程少堂   阅读次数:262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洁在呼唤什么?

张洁在呼唤什么?

       ——《挖荠菜》主题新探

       

          深圳市教研室 程少堂

 

在散文《挖荠菜》中,张洁究竟在呼唤什么?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试用修订本)第二册“预习提示”指出:“时代不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作者细致地叙写自己对小小的荠菜的感情,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渲染自己童年生活的苦难,告戒后人应该如何如何,而是试图借此达到两代人的沟通和理解。”人教社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认为,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主旨。无论童年怎样,是吃荠菜长大还是喝牛奶吃面包长大,人类得到幸福的途径是相同的,哪就是‘珍爱生活’。对‘我’而言‘珍爱荠菜’,对孩子而言‘珍爱牛奶面包’,珍爱生活才能得到幸福,而不珍爱生活就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贪嗔不已”。

上述观点,由于它反映的是文学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因而是一种权威的,有代表性的理解。但是,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一种肤浅的理解,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界,根据教材上的课文题注“选自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即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认定《挖荠菜》的主题是“忆苦思甜”,因而多少受到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有这种观点的教师不在少数。

我认为,上述理解都是一种矮化、浅化张洁的理解。照我看来,《挖荠菜》的主旨果真如此,那张洁就不是张洁了。

如何理解《挖荠菜》的主旨,即如何把握张洁在《挖荠菜》中呼唤什么,关键是准确理解以下问题:(1)题目是《挖荠菜》,但为什么前半部分要花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写小时生活的苦难与恐惧?(2)题目是《挖荠菜》,但全文只有一小段写挖荠菜,是否离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的阅读感受告诉我,给张洁留下噩梦般印象的,与其说是童年的苦难生活,不如说是童年苦难生活中的恐惧。那大棒的凶神恶煞与“毫不留情”,那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引起的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恐惧,也是对人性中同情与善良消失的恐惧。这种恐惧与挖荠菜时的“享受”形成鲜明的对照。你看张洁把挖荠菜写得多么美啊!不过,这段文字之所以打动我们,主要不是由于它的文字之美,而是张洁描绘的那种意境之美,那种“天人合一”的人生状态之美:心灵的欢乐与自由,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于是,在与恐惧形成的对比中,我们才能破译张洁讴歌挖荠菜之迷,那就是:在张洁看来,没有恐惧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精神上绝对自由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而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活在没有尊严之中、生活在心灵不自由之中的日子还少吗?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就是在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倾思潮还在不断泛滥成灾的时候,张洁,作为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启蒙者,就已经通过《挖荠菜》,呼唤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最人性化的生存环境,这种呼唤,同时也是张洁作品的总主题。如果张洁能看到笔者这篇短文,我想,她会赞赏我对《挖荠菜》的这种解读的。


最后更新[2004-4-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