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本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预付版税能翻10倍
诺贝尔商业奖?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发自上海
今年10月11日晚上,候着诺贝尔文学奖结果的不光是各路记者——像赵武平这样的图书出版人也许更急切,他们必须抢在第一时间买到获奖者作品版权并印刷出版。
10月12日早上,在德国参加第59届法兰克福书展的赵武平在书展现场看到,拥有多丽丝·莱辛图书版权的德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紧急调整了自己的展台,莱辛获奖的临时海报挂到了最醒目的地方,莱辛的几本小说放在了最显著位置,他们还搞了个现场酒会,招待那些希望购买版权的各国出版人。
同一天,代理多丽丝·莱辛中国大陆地区版权的北京大苹果版权代理公司接到了国内多家出版社和出版人的电话。打电话的人当中,有出版过莱辛作品的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他们希望能够续签合同;也有像张红这样对莱辛一无所知的民营出版商,凡是和出版沾边的人都试图分享莱辛这杯羹。
占先机的和失先机的
中国读者对莱辛并不陌生。且不说1956年版的《野草在歌唱》,就在过去几年里,她的作品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了4本,分别是译林出版社的《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又来了,爱情》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另外那个女人》。
10月11日晚,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得到了莱辛获奖消息。第二天一到单位就开会决定,加印《金色笔记》,同时责成下属与版权公司联系,希望续签《野草在歌唱》和《玛拉与丹恩历险记》的版权。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顾爱彬对莱辛的获奖感到很欣慰。顾爱彬是当年购买莱辛版权的编辑,他回忆说,成立不久的译林出版社在出版完“外国古典文学丛书”后,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购买外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版权,一直到1998年止,译林出版社共购买了近300种。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野草在歌唱》和《玛拉和丹恩》就是那时购买的。当时外国文学市场冷清,连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很少出版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译林出版社的大手笔令代理涉外图书版权的大苹果公司喜出望外。
1999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野草在歌唱》;2001年,出版了《金色笔记》。1999年,译林社还买下了莱辛的长篇小说《玛拉和丹恩》,后来因为译者太忙,作品翻译难度太大,这本书一直到版权合同过期都没翻译完。因此,这本书迄今尚未出版。
200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莱辛的中短篇小说集《另外那个女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浙江文艺的副总编曹洁回忆,那时她在编一套名为《世纪印象》的外国文学丛书,收录的作品都是中短篇小说:“199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出版社再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就想出版一套。英国选了两个作家,伍尔夫和莱辛,当时只觉得莱辛的地位摆在那里,小说也不错,所以就把它收进丛书里了。”
《另外那个女人》开机印了1万册,后来也没有重印。在莱辛获奖后的第二天,她给莱辛的版权代理人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够续约出版《另外那个女人》,假如续约成功,印数肯定不止1万册。
耶利内克和帕慕克赚了
按照出版界的惯例,在同等条件下,出版过莱辛作品的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优先获得签约权。但当曹洁满怀希望给莱辛的版权代理人打电话时,得知代理人已经接到了近百个要购买莱辛版权的电话。“我希望能够获得《另外那个女人》的续约权,另外我也想签莱辛的其他作品。但现在她获奖了,这么多人都在抢她的版权,我不知道最后预付版税会翻几倍。”曹洁说,如果不是她出版过莱辛的作品,那她这次可能选择放弃。
“我们出版诺贝尔得奖作家作品,就是觉得它能够对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有好处,在商业赢利上远远不如引进通俗小说,也成不了畅销书,就是小赚不赔赚个吆喝。”曹洁说。
1996年,顾爱彬在与代理莱辛作品版权的大苹果公司签定《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的合同时,每本书的预付版税大约在1000到1200美元。出版过帕慕克作品的世纪文景公司总经理施宏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竞争激烈,同样一本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预付版税能翻10倍。
因为《野草在歌唱》版权过期,顾爱彬给莱辛的版税代理人打电话,要求续约。顾爱彬说,译林出版社购买莱辛、库切、奈保尔等人的版权时,并没有考虑他们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觉得作品不错、作者文学地位高、评论家们也肯定,所以就买下了。但在莱辛获奖后版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否留住《野草在歌唱》的出版权,都成为了问题。
“诺奖”作品争夺现象,是2004年耶利内克获奖以后,她的《钢琴教师》史无前例地在大陆图书市场卖了10万册。这本书的畅销让中国众多出版社发现,原来出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能赚到钱,而且能够成为市场上的长销书。
“世纪文景公司是2004年注意到帕慕克的,我们先看了他的作品,感觉不错,就着手联系版权。不久帕慕克获得了德国书业和平奖,我们签下了包括《我的名字叫红》等在内的3部代表作,当时每本书的预付版税不超过2000美元。”施宏俊说。
2006年8月,《我的名字叫红》出版。10月份,帕慕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名字叫红》一下子成为畅销书,总共卖了30万册。在帕慕克获奖后,施宏俊再跟版权公司联系帕慕克的其他作品版权时,从代理那里得知有出版商为抢版权,居然开出了每本预付2万美元的高价。
经过反复沟通,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施宏俊最终又获得了帕慕克另外5本书的版权。但对最后达成的价格,施宏俊说是商业机密,拒绝透露。
不会一夜暴富
在法兰克福书展结束后,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助理赵武平和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就多丽丝·莱辛作品中文简体字出版的具体细节进行洽谈。国内有多家出版社参与莱辛的版权竞争,目前还在讨价还价的状态,每本书的预付版税还没有商定。“虽然参与的出版社多,但价格估计不会太高。毕竟诺贝尔奖不是畅销书标志。”赵武平认为,价格应该不会高于畅销书的预付版税。
顾爱彬看法类似:“获奖之前只有一些文学爱好者知道她,现在普通读者可能会对她产生兴趣,但买了她的书也不一定看得下去。《金色笔记》和《野草在歌唱》当年都只印了五六千册,因为市场不好,并没有再版。”
不少书店和发行商向译林出版社要货,但他们只加印了两万册。10月16日,记者见到再版的《金色笔记》,已经换了新的封面,赫然印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字样。

译林出版社迅速再版《金色笔记》,并把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最大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