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周信芳:一个人的流派》
     阅读次数:139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信芳:一个人的流派

 

 

想起周信芳

孟庆德

 

 

第一次听京剧《徐策跑城》,是听父亲唱的。“文革”末期的一天,父亲与一位朋友喝酒,喝高兴了,唱起了京剧。他们唱的不是“样板戏”,是传统京剧,他们唱得兴奋,但又不敢大声,压低了声音唱,仿言菊朋唱《击鼓骂曹》,仿马连良唱《空城计》,到后来,他们哑着嗓子学周信芳的声音唱《徐策跑城》。那一回,是真体会到什么叫耳目一新了。

 

    1976年以后,得到了一本没头没尾的各剧种著名唱词选。书应该是“文革”以前出版的,纸张已经发黄,版式不同一般,有32开那么高,却比32开宽,呈方形,虽已没了头尾,仍然很厚,其中收有许多京剧名人的著名唱段。当时,京剧传统剧目已陆续解放,有了这本书,经常靠在枕头上,对照着字句,听广播电台里播放京剧,后来,就听到了周信芳的《徐策跑城》。

 

    周信芳的京剧,从唱腔到念白,就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脆,尤其是《徐策跑城》那段许多人都已知道的“高拨子”,开首一句,湛湛青天不可欺,那一嗓子,就像平空响一声炸雷。有人说,周信芳唱戏讲究真功夫,在舞台上,即使没有麦克风,几百人的剧场,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得到。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回周信芳的《杀惜》,周信芳不仅唱得好,表演也好,从表情到动作,他的表演已经突破传统京剧的程式化,似乎融合了现代话剧和电影手段,有了逼近现实生活的意思,有了现代意味的尝试。可是,时代没有给周信芳太多时间。

 

    周信芳的《徐策跑城》不只演出一场,录音也就不只一次,日前得到一个版本,从录音质量上看,时间上好像要早一些,和常听到的版本不太一样,对照听听,有点意思。或许是录音设备的关系,前者头一句,湛湛青天不可欺,也有炸响的效果,但爆发力似不如后者强,好像对青天的信心不是那么足,唱到这个地方,“老夫上殿去奏本,一本一本往上申,万岁准了我的本,君是君来臣是臣,万岁不准我的本,紫禁城杀一个乱纷纷”,前者听上去好像有点为杀来的人偷着乐,后者却好像有些为皇上忧。再听观众反应,前者很热闹,有叫好的,有鼓掌的,声音并不划一,听得出是发自内心,很有温度,让人感到老戏园子里的气氛,后者关键处响起掌声,掌声整齐,好像是有组织的,典型的1949年后开会作报告时的掌声,让人感到好像在某个礼堂。

 

    说到周信芳,喜欢京剧的人会想到“麒派”。如果一个人也能算一派,“麒派”很孤单,只有周信芳一个。周信芳那哑而且脆而且饱满的声音,谁学也学不像,倒是侯宝林在一段相声里学了一回,还有些味道。京剧应该是北京的戏,周信芳却在上海,上海京剧有周信芳一个,足可以抵北京许多。史料介绍,1971年,76岁已至垂暮之年的周信芳仍被游斗,1975年,周信芳心力交瘁,健康状况急剧恶化,37夜,周信芳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嘴唇干裂,消化道出血不止,38上午715分,周信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艺术大师含冤逝去。周信芳没了,“麒派”也就没了。

 

    我原本是喜欢京剧的,20世纪80年代末,看到电视中京剧越来越多,感到有些不太对劲,从那时候开始,连同国内一些重大体育赛事,全都不再看了。

(周信芳倒仓后立“麟派”,与马连良的“马派”并称“南麟北马”,的是京剧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老生流派。)

 

 

另类周信芳
    

  如果一个人也能算一派,那么京剧“麒派”很孤单,只有周信芳一个。这个“麒派”老生不同于其他演员之处,不仅在于塑造的戏剧人物性格都很有硬度,更在于在那样一个社会时代环境
  下,他洋派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与其所钟爱的传统戏剧看似多少有些矛盾。
  ■海派艺术符号
  京剧本是在北京繁荣起来的艺术,周信芳却留在了上海,上海京剧有周信芳一个,却抵得过北京许多。据说上海人很难在心底长久而又诚恳地崇拜一个权威,但却可以崇拜一个自己看着真正觉得舒心的人物,并不是京剧重镇的上海,就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卫护住了一个奇特的周信芳。
  1906年,从小随父母过着漂泊艺人生活的浙江慈溪人周信芳首次来到了上海,这个艺名叫“麒麟童”的娃娃生便与这个城市展开了一段长达70年的情缘。从上世纪20年代的声名鹊起,到抗日战争前的独步南方京剧舞台,再到50年代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一提起“海派”艺术,还能找到比“周信芳”更恰当的符号吗?
  ■洋派的艺术家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时髦的洋玩意儿纷纷登场,周信芳对此表现得兴致盎然。他喜欢跳舞,有时去舞厅,西服革履、神采飞扬,大家只觉得这是个很洋派的京剧艺人。但他曾对弟子们说过,“我有时去跳舞厅,这倒并不是我对华尔兹、伦巴有什么特殊的兴趣,我是去琢磨舞步的。那些舞步引发出我对舞台上走台步的改进”。
  在女儿周采茨眼里,青壮年时期的父亲周信芳,是一个胆大包天、想到做到的男人,而且也很时髦:“他舞跳得非常好,喜欢看电影,会把好莱坞电影里男主角的形体表演运用到自己的京戏舞台上。”
  被公众熟知的京剧艺术大师其实涉猎十分广泛,周信芳一生出演过600部整剧、编过200部戏,在京剧这个行当,他既是戏剧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又是大胆勇猛的革新家。他追求进步,对涌现的新兴艺术形式总是很有兴趣,不但为我所用,还热情地身体力行,洪深、欧阳予倩、朱石麟、费穆等都是他的好友兼合作伙伴。
  电影在那个时代还是个新鲜事物,看电影成为继去某某舞台看戏之后的另一大时髦消遣活动。一些戏剧界人士甚至认定电影将成为戏剧的掘墓人,但周信芳却不像他们那样悲观。1920年,商务印书馆提出为他拍摄戏剧电影,他欣然接受,这也是他初次“触电”。
  对电影的热爱影响到了周信芳的戏剧表演方法。一次他教弟子演《坐楼杀惜》,演到宋江杀人后,只见他站起来身体稍稍摇晃一下,然后右手拾起地上的匕首,放在鼻子边嗅了一嗅,若有所悟,接着做向前刺的动作,左手好像去抓人,踮起脚尖。这样抓了三次,再小步冲前,随着锣鼓声,脚步踉跄,眼神恍惚。
  弟子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一段戏以前都不是这么演的。周信芳解释,这段表演是从美国明星考尔门那里学来的,他觉得这样表演有助于表现宋江的内心活动。(据《新世纪周刊》安安/文)


最后更新[2009-8-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