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受质疑
2007-10-26 《南方都市报》
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受质疑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昨日揭晓 广东洪治纲获文学理论评论奖
本报讯 (记者黄长怡)鲁迅文学奖昨日公布新一届获奖名单。32位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分获7个不同类别的奖项。10月28日,颁奖大会将首次安排在鲁迅故乡绍兴举行。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协主办,每三年举办一次,目的在于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全国性文学大奖之一。此次32位获奖者中,仅有评论家洪治纲一人来自广东,他的评论文章《困顿中的挣扎——贾平凹论》获得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2/3以上评委赞同才能获奖
鲁迅文学奖最早始于1997年,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范围是包括1995年至1996年两年间的作品,此后改为每三年评奖一次。2001年举办了第二届,评选范围从1997年至2000年,第三届则评选2001年至2003年间的作品。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范围是从2004年至2006年间的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另一个专为长篇小说而设的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形成互补,鲁迅文学奖不设长篇小说奖。
据了解,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工作,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直接领导。今年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于9月底启动,至2007年10月17日完成所有初评和终评工作。据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奖评选阶段总共征集到有效参评作品1113件,其中中篇小说230件,短篇小说224件,报告文学125件,散文杂文169件,诗歌143件,理论评论164件,翻译作品58件。之后通过组成专家组,对其集中审读,进行初步筛选,每一个奖项都提出备选篇目20-22篇,推荐到评委会,进入终评。每个奖项的评委会各有11位评委,对其作品进行不记名投票。获得了2/3以上评委的赞同票的作品,才能最终获奖。这就是为何某些奖项原定有五个获奖名额,最终却不足五个的原因。
此次,广东评论家洪治纲获得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成为广东硕果仅存的一位获奖者。另一位来自广东的诗人杨克从评选阶段就有很高的获奖呼声,但最后遗憾落选,原因是杨克参评的诗集中,2001年以前的作品过多。而大奖的章程规定,参选的选集作品须是近三年内出版,并且近六年的作品要占作品集的三分之二以上,杨克因此而最终落选全国优秀诗歌奖。
韩少功差点错失大奖
韩少功的散文集《山南水北》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的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几个月前,韩少功凭这部作品获得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的年度杰出作家称号,此次又获得国内文坛的重量级奖项。不过,这部作品在评奖过程中差点被遗漏而错失大奖。李敬泽是散文杂文奖评委会的评委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了事情的经过:“鲁迅文学奖规定,出版社、杂志社、各地作协都可以向大会推荐作品,但不知什么原因,《山南水北》这部作品在最初的征集过程中没有被任何机构推选上来,以至于初评的作品名单里没有这部作品。按照大会规定,初评的专家组只能在推荐上来的作品中进行筛选,而没有另外提名的权力。不过到了终选过程,我们几位评委都认为这部作品值得参评。按照规程,只要有三位评委联名推举,同时半数以上的评委投赞成票,提名作品就可以进入终审名单。”就这样《山南水北》这条“漏网之鱼”被重新打捞起来,并最终获得大奖。
“小说故事老旧贫乏”
就在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的同时,10月24日下午,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举办“看当下中国小说的发展水平”的大讨论,其中不少发言者对本次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水平提出质疑。其中以青年评论家傅翔的意见最为尖锐:“我对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是失望的。”他提出了作品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故事老旧贫乏,有些小说相当于高中作文的水平;结构松弛,中国小说家对短篇小说的容量认知不全面,其实一个短篇有时候比一个长篇的思想信息容量还大;叙事雷同,普遍呈老人化;语言浑浊,明显的不节制和拖沓,不干净,多余描写太多,跑题;意义的匮乏,没有形而上的思考。时下中国作家不知道怎么把故事进一步推进,更不会把意义推进。”
他的观点代表了不少与会者的看法。青年作家黄土路表示,看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感觉像散文”:“都是围绕一个物象来阐释情感,不如外国小说读来过瘾。”另一位代表瓦当则认为,时下小说对历史的解读没有新意甚至无从下笔,“作家的精神气像是猥琐的,有些作家甚至不如打猎的、钓鱼的和那些花天酒地的人有文化。80’后、90’后的作家相对精神资源多,学历高,思想也很自由,我对他们抱有希望。”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获奖作品名单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心爱的树》蒋韵
《一个人张灯结彩》田耳
《喊山》葛水平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
《师兄的透镜》晓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