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葛福安:谁败坏了排比修辞?》
     阅读次数:203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葛福安:谁败坏了排比修辞?

“谁败坏了”排比修辞?

葛福安(深圳外国语学校)

 

    看今日之高考作文,“排比修辞”之名似乎已被败坏!

    有这样的作文点评:“排比句有气势。不过,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时髦啊?多几把板斧好不好?难道只有排比是修辞手法吗?……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

    有些考生为确保自己高考作文得高分,总结出高考作文“三比法”。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比如谈“理想”,三段排比,赫然置于篇首或篇尾: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如果话题是“诚信”,自然也可以照猫画虎,生吞活剥。更有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丛书》奉此技法为必胜之法,也有不少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妙文选段”,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临场套构。难怪有些评卷者有如此提醒:“在评卷过程中,大小组长们反复叮嘱评卷员的一句话是,不要被那些文字漂亮、排比成堆、花哨唬人的文章骗过,其中有很多是套构之作,实际上与话题无关。”(引自《2007语文高考评卷者絮语》)

    可是,“排比”成为骗人之术,“套构”之法,罪责并不在“排比”本身。

    “排比”这种修辞,曾经以它的气势,以它的节奏,以它的整饬之美,让人爱不释手,乐此不疲。何止我们如此!《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在和谐韵律中,传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和韵味;《孟子》中的排比,层层叠叠,如长江大浪,奔腾而下,咄咄逼人,横行无阻;韩愈传世文章中的排比,飞流直下,语势犀利,情感充沛,令人心折……不用举例了,顺着文化的长河而下,有太多的美丽风景都有着排比的雄健姿影。排比,曾经是多少人的至爱。

    因其“无辜”,正有替“排比”正名之必要!

    其实,“排比”并无罪,罪在所用之人。“排比”在有些人的笔下成了炫目的油彩,“油彩”背后却是失血的嘴唇。矫揉造作渲染出的气势只能是纸上的老虎,可吓人一时,却经不起针尖之刺。而因说理层次需要而用的排比,在环环相扣、层层剥葱中引出自己的观点,自然可以以理服人;因情感需要而用的排比,发乎自然,出于真情,自然可以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隅……

    说到底,还是一个“真”字!理真则“排比”美,情真则“排比”真。“排比”毕竟还只是个形式,如果在这个“有意味的形式”中寄寓太多的内容,那么,“排比”会担当不起的。排比是如此,比喻也是如此,夸张等修辞也是如此。

    一切出于自然,才是好的。正如苏轼在《文说》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样写出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理深情真,自然而然。这种写作所至的境界,又怎么是那种用俗滥的排比为文章贴金的做法所能企及的呢?如此看来,排比句,“用”还是“不用”,并不是一个问题!

 

 


最后更新[2007-1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