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且慢说“语文老师是骗子”》
出处:qbs001 转    作者:王贵成   阅读次数:163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且慢说“语文老师是骗子”

且慢说“语文老师是骗子”

 

   昨天(2007年12月12日)看到搜狐教育博客头条推出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同意“语文老师是骗子”的结论》,是一个叫阿依古丽的语文老师写的。也许由于她有切身体会,所以骂起语文老师来更是入木三分酣畅淋漓。不能说她骂的没道理,有些语文老师确实不学无术,每天都在用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所谓“语文”误人子弟,正如阿老师所写的那样,“语文老师就是在搬家,路线是教学参考书——黑板——学生的课本——考试卷。现在黑板进化成多媒体了……语文老师是个多媒体的放映员,而且是最低级的放映员——点击鼠标就行了”,称这些人为“骗子”勉强还说得过去;但我总觉得阿老师骂的有点过火,有不分青红皂白之嫌。中国教育的天空之大,语文老师的人数之多,就我耳闻目睹得来的情况,不是骗子的语文老师也多了,你怎么能一棍子打翻一船好人呢?

   阿老师对中学语文老师的讨厌已经到了疾恶如仇的地步,“小学老师值得尊敬,识字教学是最必要的,大学与中文相关的教授,也要存在,因为他们毕竟可以编写书了,写一下小说或者搞一些研究了。而初中和高中共6年的语文教育,简直就是学习垃圾,或者把一个人12——19岁最美好的年华,全浪费在10多本垃圾居多的语文书里了。”与小学大学的语文老师一对比,确实让我们这些中学语文老师汗颜,但把中学6年的语文教育归结为“简直就是学习垃圾”,我不能苟同。我不明白阿老师所指的“垃圾”是什么,因为她没明说,从她含沙射影的叙说中,我多少还是能感觉出一点的。“语文书是个什么东西?古文的经典不多。现代文鲁迅的文章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应该最‘恨’他了,本来那些专家是想让孩子们喜欢鲁迅的,因为伟大导师都崇拜他,结果孩子看见他就怕了,他的文章难懂,而且是重点,为了高分也要学习。”现在语文课本里的古文经典还不多吗?以高中课本为例,高一二都是一半古文,一半现代文,到了高三才减成了1:2,所选的课文虽不能说篇篇都是经典,但基本不错,作为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未来公民,如此学古文经典也足够了。

   让我奇怪的是阿老师对鲁迅文章的刻骨仇恨,可能她不喜欢鲁迅的文章,对先生的文章也不太理解,但不能无知者无畏,因此就大放厥词呀!不能因为“伟大导师都崇拜”鲁迅先生,就让学生也最‘恨’先生吧?这岂不是继承了“凡是敌人赞同的,我们就要反对”的“文革”遗风?你做老师的一个人‘恨’已经够厉害的了。况且,伟大导师树鲁迅先生也未必是由于什么崇拜的原因,依我之愚见,那不过是伟大导师的一种斗争策略,试想,那个岁月里大多数文学作品已被打成了“毒草”,如果不留下一两个人的作品,岂能显出百花争鸣的大好局面?总不能让全国人民成天都看毛选吧?红花还得绿叶配呢,如果连绿叶也没有了,还怎么衬托红花的鲜艳夺目呢?有了这片绿叶,起码可以让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有个调剂的余地。正好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批判腐朽落后的旧社会的,让人民读了正好起个忆苦思甜的作用。这是从前课本里选鲁迅先生文章多的原因,但到了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课本里仍然不少,这就不能用权威来解释了,因为现在权威已经被打倒,不少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质疑鲁迅颠覆鲁迅。要想明白个中情由,就必须从鲁迅先生作品的伟大方面来理解。先生作品的伟大正如郁达夫在七十年前所说的那样,“要全面把握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我在《“金庸取代鲁迅”是语文教改的堕落》一文中也写过:“鲁迅在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基础上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非常需要的。因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表层形式的变动虽然很大,但深层文化和体制并没有变动多少,旧的僵化落后思想依然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而鲁迅所批评的是深层文化,他的文章至今读来仍然有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而要进行启蒙,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不让他们学习鲁迅的文章,中国明天的希望还能寄托给谁呢?”

   因此,如果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课本中占的比重大,就说这样的教材是“垃圾”,用这种教材施教的语文老师就都是“骗子”,我是坚决不能同意的。即便其中有个别的“骗子”,那也不是教材的原因,只能说是这些老师学不高识不广,与鲁迅先生更是没有关系。

    其实,教材只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工具,阿老师是明白这一点的,因为她这样说了,“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应该不要上什么语文课了,就带着学生在图书馆看书,老师维持一下纪律,防止孩子丢失就行了。”这话算说对了,提高语文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看书,而且从长远来说,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很多不是来自课堂,而是来自他的课外阅读。即使是这样的读书,语文老师的作用也并不仅仅是“维持一下纪律”,这里还有一个如何掌舵的问题。因为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是爆炸就免不了牺牲品,为了不让学生成为牺牲品,不让他们在阅读中迷失方向,老师必须紧紧把握学生的阅读方向。要不,现在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多了,难免鱼目混珠,像武打、言情、玄幻这类小说,学生看多了肯定没用;像读者体、秋雨体、敬明体这类文章,只会消磨学生的时光,于他们的成长和对社会将来的担当丝毫无益。当然,要指导学生的阅读,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有读书的亲身体验,这才能有理有力有益地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否则,即使你把学生带进了图书馆,你依然摆脱不了“骗子”的嫌疑。在每个学校里,爱读书的老师尽管不多,尽管因其与应试教育的宗旨格格不入而不被重视,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依然用自己的一片痴情为真正的语文教育做着自己微薄的贡献。如果把全国的这些老师汇聚起来,再给他们以改变语文教育的重任和权力,中国的语文教育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惜,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阿老师说“骗子”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拿手好戏就是“讲答案”,“把答案以真理的形式,不容质疑的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而且还底气十足,因为有教学参考书给我们撑腰。先玩弄一套“引蛇出洞”的伎俩,故意设计几个问题,抛给学生,新课程就是让他们大胆的说,尽情的说,老师笑看风云,最后结论还在我这里。”这种“讲答案”的教学方式用以指一部分语文老师还可以,如果指所有的语文老师,则绝对是诬蔑。就拿本人来说,即使教材再不好,我也不愿去照本宣科,而是要竭尽所能讲出新意。比如高一有一篇课文是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种公文式的文章本没什么讲头,但我并没引导学生肢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北大的四个光荣传统“爱国、民主、进步、科学”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的非常热烈;然后,我把今昔北大的状况介绍给学生,学生们听得群情激奋,我也讲得热血沸腾。因为这些内容我以前通过读书做过点研究,而且据此写成的杂文《北大是世界几流大学》还刊登在了2005年6月9日的《杂文报》上。像我这种三流的读书教师都能这样讲课,比我年长的、读书经验丰富的老师更不知有多少。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讲答案”, 最擅长的就是从自己的读书实践出发给学生以读书的美的享受,同时也给学生以思想和人格上的丰富与提升。

   至于阿老师引用韩寒的话,说“语文老师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工种,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全会两下子”。对韩寒来说,此话正确,因为他没有有幸遇上爱读书的老师,他只能这样说了。但你阿老师这么引用就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爱读书的语文老师能从书中读出点东西,有的还能写成文章,发表在各种媒体上,这“技术含量”还低吗?比其它科目老师的“两下子”一定就差吗?那句“作家全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相反,语文老师是作家的杀手”就说得更差了,有谁规定语文教育是培养作家的?它只是让一般人能听说读写而已。能被语文老师扼杀的作家还能算作家吗?不能对老师的讲课批判吸收,就不具备作家的批判精神,更没有特立独行的气概,这样的学生根本不是作家的料,又能怨语文老师什么呢?

    我要请骂“语文老师是骗子”者深思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语文老师们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民国时期的不少大家,如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俞平伯、钱穆等人,都是从中学里走出去的,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却如此不争气呢?板子能一味的打到语文老师身上吗?还是先睁开眼看看现在的教育制度吧!一代一代的语文老师——无论是过去的学生时代还是后来的教师生涯——都沉沦于应试教育的无边苦海里不可自拔,早失去了读书的兴趣,这样的群体就是今天中国语文教师的主力军。客观公正地说,语文老师们也是受害者,正有冤无处伸有屈无处诉苦大仇深着呢,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怎么还要雪上加霜地谩骂他们呀?这太有失做人的厚道了吧!

    最后,我要奉劝那些以谩骂语文老师为乐者一句:还是且慢说“语文老师是骗子”吧!

                                            2007 年12月13日


最后更新[2007-12-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