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做一个倾听者!
你长久地从事教育工作,你已经习惯于说教;你长久地在生活中没有话语权,你终于有了机会强制别人听你说话,你已经喜欢说教,你把你生活中被剥夺的话语权,强加在了你的学生的身上。你把你的怨气、不满,一股脑儿倾泻给了你的学生!
话语权掌握在你的手中,你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夸夸其谈,你有一番好意:教育学生,一切都为了学生好。你或心平气和,语重心长;或声色俱厉,严辞申饬。可是你从来没想过,当你被人训斥的时候,你是多么难过;当你心中郁积的话无处倾诉的时候,你是多么痛苦。
你很少听学生诉说他内心的苦痛,你往往很不耐烦。可是,你怎不想想,你的说教,往往是不起作用的。
这是大多数老师教育学生时的情景:
学生犯了错误,被你“请”进了办公室。你苦口婆心,可是学生眼望窗外,一句话也不说,你的一番说教,如同一块石子扔进了深渊,未激起一点涟漪。你声色俱厉地问:错了没有?答:错了。你再问:改不改?答曰:改。问:怎么改?答:写保证。可他的目光仍然向着窗外!他心里其实只想着一件事:怎样迅速地逃离目前的处境。他已经犯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毛病:选择性失聪。他几乎没听进去你说的任何一句话。
这是已被重复了千百次的“思想工作”情景,你苦恼地继续重复着。可是,你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你应该想想,当你想倾诉,而无人倾听时,你的感受;你在工作中犯了错,领导批评你,你没有申诉的权利,但你知道,你并不想犯这个错误!
你应该想想学生在家里为何不与家长交流?在家里,家长一切话都说了,学生一句话不敢多说。他们的内心有多孤独,多想有一个人能听听他们的诉说?
每一个人都渴望倾诉,就像你一样。内心的苦恼,心中的烦闷,总想找个人诉说,可是,我们的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话语权,你被强制着听别人的训斥,你何必要将这种苦痛再次传给你的学生?
教育要深入到人的内心,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单纯的说教是不会对每个人都起作用的,再好的道理,当没人听的时候,这道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其实心灵很孤独,其闷在心里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造成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选择性失聪。你作为教师,总免不了要说教,但说教的同时你也要善于倾听,做一个倾听者,引导你的学生向你倾诉。你可以在学生的倾诉中,聆听学生的内心,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你可以在学生的倾诉中,与学生做朋友,得到学生的信任。你可以在学生的倾诉中,使你的思想工作事半功倍。
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读书的机器。你不能简单把他们看作你教学业绩的实现者,他们是与你平等的活生生的人。你不能用简单的大道理去要求他们,他们是与你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你应当用你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心。
你要善于倾听。作为倾听者,你适时引导他们到你需要的地方去。你跟他们聊聊家常里短,你跟他们聊聊你的生活,你跟他们聊聊同学间的趣事,在聊天中,去发现学生的内心感受。
作为一个倾听者,你的目的不是教育,只是倾听,不要把学生一时的想法看作是他的全部,不要有一点不正确的想法,就大加训斥,你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学生的心情。倾诉,可以释放内在的压力,也许,他向你倾诉,就只是为了向你倾诉,并无其他目的。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要理解,要宽容,不要急于批评,打开的心灵之窗不能关上。比如,假如一个学生告诉你,他想离家出走几天,这并不代表他就真的想离家出走,这只是一种想法,一种情绪,他向你诉说了,也许就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你只需适当引导,就可以消除这种情绪。
作为一个倾听者,你要为学生保守秘密。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展示他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你不是要打探学生的隐私,如果他们不愿意告诉你的事,你千万不要强制,你只和他们聊一些闲事,从只言片语中去感受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你永远只是一个听者,牢牢地锁住你听到的秘密。
作为一个倾听者,你一定要保持专注,要对你的学生的话题感兴趣。当一个人向你倾诉的时候,你尤其不能去处理其他事情,你的眼睛要始终与他对视。如果有其他事务要处理,你应当向他道歉。
老师,请做一个倾听者,希望你成为你的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予人快乐,自己快乐,那样,你将会成为一个愉快的教育工作者